五华县2018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推进情况汇报
时间:2020-05-21 来源:本网 浏览次数:-
字号:

五华县2018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

综合示范创建推进情况汇报

五华县人民政府

2020418日)


省商务厅绩效评价组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五华县2018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工作情况,从以下五个方面作简要汇报。

一、县域概况

五华县地处广东省东部、韩江上游,北宋熙宁四年(1071)置县,称长乐,1914年始改五华,沿用至今。全县有16个镇、414个村、34个居委会。总面积3237.8平方公里,总人口152.4万,是梅州市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县,是原中央苏区县、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五华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工匠之乡”美誉,英才辈出、人文荟萃,涌现了清朝武状元李威光、诗人温训、东江革命根据地创始人古大存、亚洲球王李惠堂等杰出人物。五华产业特色鲜明,形成了以烤烟、南药、油茶、茶叶、特色果茶、优质稻为主的特色农业,以五金机电、装备制造、制酒制药、再生资源利用为主的工业产业,以益塘水库、狮雄山秦汉遗址、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热矿泥温泉等为代表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近年来,五华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全力加快振兴发展、全面提升治理水平”工作主线,推进以县城中心区扩容提质为引擎、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为支撑、构建外联内畅快速交通体系为基础的发展格局,全县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19年,初步核算并经省、市核定,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64.5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25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5.99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94.28亿元,增长2.4%,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0.8:21.9:57.31-12月,三次产业对生产总值分别拉动0.81.31.2个百分点的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4.9%39.3%35.9%。总的来看,全年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稳中有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打下坚实基础。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4亿元,同比增长11.3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67%17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一。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29亿元,同比增长4.1%,分别高于去年同期(-4%)和全市平均水平(1.7%8.12.4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半年(-3.5%)提高7.6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三。全县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完成10.53亿元,同比增长6%。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8.34亿元,同比增长19.5%;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完成38.71亿元,同比增长5.4%。全县税收总收入19.08亿元,同比增收1.1亿元,增长6.1%,总收入增幅居全市第一。其中县级收入完成7.07亿元,同比增收0.5亿元,增长7.65%。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亿元,同比增长9.6%,低于去年同期(9.8%0.2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7%2.9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二。按经营地分,城镇和农村消费分别为80.7亿元和34.3亿元,分别增长7.9%13.6%,农村消费增长比城镇消费快5.7个百分点;按消费类型分,批发业完成23.69亿元,增长5.1%;零售业完成85.44亿元,增长10.3%;住宿业完成1.08亿元,增长7.8%;餐饮业完成4.79亿元,增长20.4%

今后,五华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对广东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县委全会的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市委提出打造“五星争辉”经济增长之星的目标,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厚植生态文明优势,致力改善社会民生,深化“一核两区三组团”建设,着力打造“工匠之乡·宜居五华”。一是把“一核”打造成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推动2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的精细化管理和更新改造、有序开发建设琴江新城3平方公里起步区,推动县城提质增效和适度扩容,探索河东、转水、横陂3镇全域与县城水寨联动发展,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县城适度集聚,使其成为产城融合示范区;二是把“两区”打造成为绿色生态富民强县产业发展的引擎,按照绿色生态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以广州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园争创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河东工业区建设绿色生态工业小镇为目标,加大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力度,推进园区绿色化改造、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绿色化发展,把“两区”打造成为产业发展的集聚平台和强力引擎;三是把“三组团”打造成为统筹城乡均衡发展、培育生态绿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舞台,在全域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以“一镇一业”为抓手,推动以华城、安流、龙村为中心的“三组团”发展,串珠成链打造“生态富民环带”。其中,以华城为中心的区域发展组团,依托华城镇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规划建设农旅特色小城镇,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历史文化旅游业,带动促进岐岭镇制酒业、潭下镇特色农业发展;以安流为中心的区域发展组团,依托安流镇商贸物流重镇的基础和交通条件的改善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等产业,带动促进棉洋镇茶叶、周江镇口腔健康产业,以及双华镇和郭田镇生态休闲产业发展;以龙村为中心的区域发展组团,依托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建设绿色生态旅游基地,重点发展绿色能源、生态观光旅游等产业,带动促进华阳镇果蔬种植、梅林镇红色旅游、长布镇生态旅游发展。

二、绩效自评情况

我县2018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工作,根据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关于开展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18102号)精神,制定了《五华县2018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总体实施方案》(华府办函〔2018176号)。在省、市商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该《方案》中的建设内容、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经第三方咨询机构按照《商务部关于进一步完善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绩效评价工作机制的通知》(商办建函〔2018144号)和《广东省商务厅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绩效评价的通知》(粤商务电函〔202020)要求进行了验收,并对照《广东省2018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自评,自评总分103分,其中:基础分98分,加分项5分,无一票否决项。评分等级为“优秀”。

三、项目基本情况

近年来,五华抢抓国家“互联网+”战略和农村电商发展政策机遇,立足本地特色优势资源禀赋,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契机,将农村电商作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扶贫攻坚、助农增收致富、带动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强化政策扶持推动,努力搭建服务平台,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2019年,全县网络交易额达14.98亿元(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64.52亿元的9.11%,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亿元的13.03%),对比20187.25亿元,增长106.62%,其中:农村网络零售额11.28亿元,对比上年6.55亿元,增长72.22%;推动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7亿元,对比20180.7亿元,增长428.57%

(一)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情况。

我县2018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工作,根据省商务厅的要求,我们对2018521日报送《五华县2018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总体实施方案》(以下简称:项目实施方案)中的项目实施期限及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五华县人民政府将修改后的《项目实施方案》,于201874日上报了省商务厅电子商务处,并承诺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的工作目标、主要内容等进行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根据阶段性工作推进需要,分别由县政府办公室、县农村电商示范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科工商务局(中小企业局),通过政务OA系统或微信“五华电商政务群、五华电商村点建设群、五华电商信息服务平台”等,先后印发部门协调、工作布置、专题调研、学习培训、数据统计、信息报送、专项活动等相关工作通知100多份,起到了日常事项管理、工作任务布置、提出相关要求及业务沟通交流的促进作用。二是严格项目管控。根据《方案》的总体目标、主要内容,按照上级项目管理有关规定要求,划分为6个包组子项目进行拟写招标文件初稿,通过在网上广泛征求意见,会同县财政局和第三方咨询机构反复研究、修改后确定招标文件,并严格遵守招投标流程做好招标文件挂网公开和招标工作。根据招标结果,由县科工商务与中标企业签订《五华县2018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合同书》。在实施中,各中标企业结合各自的项目建设内容汇报阶段性进展情况,提交中期完工、结题验收申请,县电商办、科工商务局、财政局、电商运营中心收到中标企业提交的中期完工、结题验收申请后,组成验收小组对项目建设进度进行核实并小结(另见附件)。同时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各包组的建设情况进行验收,并报市商务局确认。三是强化督促检查。县科工商务局会同县财政局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不定期检查督促,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在接受省商务厅、市商务局、县级政府等各级领导不定期对综合示范进行检查督导的同时,定期向梅州市商务局定期报送项目建设情况、资金使用台账、示范工作情况。四是接受社会监督。在五华县政府门户网站开设的“五华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作”专栏,及时公开包括但不限于实施方案、政策措施、项目建设招标内容、资金使用、开展活动等方面的情况,征求公众意见,接受审计、党风政风和社会监督。与此同时,将开展项目实施的进展、专项服务活动、成效等情况,及时汇总梳理,编印《简报》的形式发送至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纪检监察领导班子和各镇、各部门,让各级、各部门了解掌握项目实施情况。

1.建立组织协调机制。成立了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县政府办、科工商务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县编办、发展和改革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镇镇长为成员的五华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五华电商大厦八楼,负责协调处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还构建了政务OA系统,为组织协调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五华县农产品标准化体系与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引导电商企业、物流快递企业分别成立了“五华县电子商务协会和五华县物流行业协会。

此外,还设立了电商公共服务机构,即在“五华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加挂“五华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牌子,核定编制7人,人员经费由县财政核拨。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定期召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会议,听取相关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组织实施推进情况汇报,总结研究分析和解决实施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制定出台政策措施。为确保我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工作有序有效推进,全面完成建设目标任务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撑。近年来,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先后制订出台了《五华县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实施方案》、《五华县2018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总体实施方案》、《五华县激励市场主体创立商标品牌、提升产品质量和标准工作方案》、《关于加快我县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五华县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五华县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绩效评价奖补规定》、《五华县2018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五华县电子商务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五华县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五华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验收管理制度》及《珠海横琴·梅州五华优品O2O体验馆(粤港澳大湾区基地)运营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激励机制和规章制度20多项。

3.承办企业及其确定方式。我县2018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采取招标采购、申报评审或考核评定奖补的方式确定项目承办企业。对“五华县农电商物流配送中心、五华县农产品检测中心、五华县农产品标准体系与品牌培育建设、五华县镇村服务站点运营管理及配套设备购置、五华县镇村服务站点网络线路改造、五华县电商人才培训项目”等6个子项目,采取招标方式确定项目承办企业,并签订项目建设合同;对“推动农产品上行、农产品品牌宣传推广培育、QSSC)及质量体系认证、网络营销和镇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站点)VI系统装修材料与运营服务奖补和综合示范工作奖补项目等,采取自愿申报和委托第三方咨询机构进行评审的方式确定。招投标、申报评审过程及结果在网上进行公示。

(二)项目资金拨付与使用。

1.项目投资情况。五华县2018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计划总投资3868.26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500万元,占38.78%;地方财政配套资金2368.261万元,占61.22%

与此同时,通过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地方注入配套资金近3000万元的基础上,撬动中标企业、镇级电商服务中心在项目配套设施、服务场所改造、运营维护及农产品代购代销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达1000多万元。

2.资金拨付情况。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3543.812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拨付1481.8723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061.9405万元(包括纳入县级财政年度预算资金516.9597万元)。

根据《关于下达中央财政2018年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通知》(粤财工〔2018194)精神,1500万元专项资金已于20181016日拨付到位。五华县按照上级有关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定要求,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拨付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481.8723万元,全部用于项目建设,资金拨付率为98.79 %

中央财政资金的拨付额度及拨付率。中央财政资金用于以下三个方向的资金支持比例为:促进农村产品上行计划70.97%,实际63.93%;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计划15.71%,实际15.71%;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计划13.32%,实际13.32%

(三)项目目标完成情况及绩效分析。

1.目标设置情况。我县2018年国家级电子商务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一是电商服务体系健全;二是电商主体快速发展;三是电商物流共配体系日益健全;四是电商网络不断完善;五是健全电商人才培训制度;六是重点产业融合突破;七是实现电商精准扶贫;八是网上交易显著增加。

2.目标完成情况。通过搭建公共服务中心,完善镇(乡)村电商服务体系,优化物流配送体系,开展电商人才培训、推进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电子商务营销体系、打造电商精准扶贫等措施,推动我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工作。通过示范项目的带动,县域电商发展数据增幅明显,基本达到了预期建设目标。具体情况如下:

1)促进农村产品上行情况。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推动红薯、球王金柚、三华李、无花果、葡萄、竹笋、糖梨干、茶叶和其他休闲食品等本土特色农产品上行约22912吨,对比上年7500吨,增长205.49%一是5000平方米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冷库容量为4000多立方米“农产品冷链仓储中心”、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快递物流分拨中心”和配套的物流快递车辆、智能分拣设备及其系统、叉车和其他设备设施、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已投入使用;耘么么公司与浙江丹鸟物流科技的“配送服务”、北京十荟科技“城市拍档”、浙江仟和网络科技“同城配送”、上海极兔供应链“速递加盟”等物流快递业务合作项目,全部落地并正常开展运营业务;库容23000m³的“粤东农批冷链配送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梅州配送中心建成投入运营;2019年,物流快递收发单量逾2000万件,运营业务收入1.12亿元,安排就业约1000人,快递物流到镇、配送到村全覆盖,从县仓到村级站点24小时内完成配送,物流成本总体降低20%左右,快递成本与省会城市基本持平。二是2019年为本土农产品制订企业标准7个、团体标准1个,打造区域公共品牌2个,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11个;培育省级以上名(品)牌产品、名优特新农产品12个,申报国家地理标志1项,并将五华农产品在中国扶贫网上架和开发小程序商城,设立“特色馆”及“扶贫馆”。三是举办“百企帮百村,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迎春花市暨粤港澳年货》、第四届潭下乡村旅游桃花节、“红薯丰收节”、第三届电商节,参加2019年广州国际美食节等品牌宣传推广活动7场,引客流量约15万人次。四是农产品上行、物流、品牌建设奖补政策落地,2019年拨付镇村电商站点及相关企业的奖补资金474.36万元。

2)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情况。建成面积近9000平方米的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园1个、设立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成立电子商务协会、物流行业协会各1个、培育“互联网+特色产业”基地10个、搭建镇级电商服务中心16个(镇域全覆盖)、布局村级电商服务站300个,行政村覆盖率72.46%92个省定贫困村全覆盖)、发展电子商务及其电商关联企业1869个;农产品检测中心1个、电子商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1个,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冷链仓储中心、快递物流分拨中心各1个,物流速递企业82家、镇村物流快递派送网点300多个、天猫优品7间和苏宁易购体验店2间、京东便利店10间、自建电商平台290个。

3)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情况。2019年,先后开展电商政策解读、普及应用及电商(技能)人才等培训约189场次,参加人数为12050人次,约占全县常住人口的1.1%,其中:对镇村站点、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带头人和企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组织开展网络创业、电商技能实操培训667人次;对基层党政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合作社社员、返乡农民工、农村创业青年、企业、返乡大学生、农村妇女、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网络创业就业人员等培训11383人次,其中培训在家有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45人,占在家有劳动能力省定建档立卡应培训贫困人口6230人的50.48%。电商辐射带动创业就业9300多人,对比上年6400人,增长45.31%,其中较为突出的梅州生长地公司就带动农民创业就业2979人,人均增收2793/年;耘么么公司带动就业50人,人均工资4.5万多元/年,发展“十荟团”团购员200多人,人均佣金收入3万多元/年。培养构建了一支100多名熟悉业务的基层信息联络员和400多名的县、镇、村电商人才服务团队,其中:创业指导师5名、商务部T1级电商讲师6名。与此同时,通过各种会议、沙龙活动,利用报纸、电视、公众号等媒体,以及印发政策汇编、小册子,公益广告、宣传标语、视频,举办电商节、参加博览展销会和创作电商之歌、编排文艺节目巡演等多形式大力开展宣传推广活动,使干部群众对电商产业发展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知晓率达80%以上,营造了浓厚的电商发展氛围。

2018年以来,组织选派业务骨干参加上级举办的学习和业务培训、赴外地考察学习调研活动等1183人次,接待上级、院校、社团调研和外来参观考察、学习交流活动约501000多人次。达到了相互学习交流、相互促进提高的效果。

4)电商扶贫情况。一是出政策抓落实助开展。先后制订了《五华县电子商务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五华县推进农商互联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消费扶贫的倡议》及《关于印发五华县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的通知》等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为电商扶贫工作明确方向和提供政策支撑。二是开展“百企帮百村”、“消费扶贫”行动。引导县电子商务协会开展互联网+扶贫抱团取暖系列活动10场次,在帮助企业大力宣传推广的同时,促销农产品2000多万元;耘么么、生长地等31家农电商企业和镇村电商站点,分别与31个村委及农户签订“百企帮百村”和“消费扶贫”协议达3000多份,推动产销联动取得实效。三是全县省定贫困村92个设立了电商服务站,覆盖率100%四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家有劳动能力的培训3145人次,占应培训贫困人数6230人的50.48%;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创业2949人,对比上年1000人,增长194.9%,实现年人均增收达2665.08元,对比上年644.37/年,增长313.59%五是镇村站点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代买、代卖、政务代办等各种服务约11506人次,对比上年6936人次,增长65.89%

5)项目的可持续性情况。一是整合“益农信息平台、农村

产权交易平台、粤省事、腾讯为村平台、助农服务平台、金融服务(便民取款点)等各种资源要素,为村民提供买卖、生活、培训、创业、金融、寄递、医疗、出行、政务代理等“九个不出村”服务。二是搭建了五华县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五华县电子商务信息数据采集平台、五华县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部署全域一张网“微信小程序商城”,使镇村电商服务站点既有各自的独立账户,又能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发挥相互促进的作用。三是通过开展宣传推广、博览展销、文艺表演、沙龙、学习培训等系列活动,大力营造电商发展氛围。

四、存在的问题

我县2018年国家电子商务农村综合示范创建工作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电商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总量小、质量和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一是电商专业人才缺乏;二是县镇村三级服务体系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功能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物流配送难度较大。我县区域面积大,偏远行政村(组)较多,住户分散,农村物流快递不畅,配送难度大,严重制约了我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四是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有待完善、网络交易数据统计有待加强;五是农产品认证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很多农产品还没有认证,导致我县的特色农产品网上市场竞争力不强;六是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缺乏品牌化运营的基础,导致价格波动大,很多时候“优质无优价”,这也是很多菜农宁肯蔬菜烂在地里做肥料,也不愿意拿出来卖的原因;七是电商经营主体发展不平衡,有些镇村不够重视,认识不到位,发展速度严重滞后。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重保障。充分发挥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电商协会、物流行业协会和梅州生长地、智宏信息技术、耘么么农业、即刻科技等服务机构、电商平台优势,以及镇村电商、物流网点作用,融入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加大政策措施、项目资金、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以促进我县农村电商做大做强。

二是重物流。启动建设物流园,加强与邮政、阿里(菜鸟、丹鸟、零售通)、京东、顺丰、十荟团和四通一达等深度合作,给予政策支持保障,扶持培育一批物流快递龙头企业,推动城市商品下行和镇村农产品上行交互融合、双向高效流通,着力破解农村电商发展中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难题,激活农村电商物流市场,促进农产品商品化。与此同时,按照快递物流单量给予物流快递企业适当补贴,降低物流成本,减轻群众负担。

三是重品牌。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积极主动参与梅州柚果优势产业园建设,做强五华绿茶、高山红薯、球王金柚、大田柿花和水稻、菩米、南荮等特色产业,扶持培育一批农产品龙头企业,挑选一批有潜能的农副产品进行“统一设计、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组织营销、宣传打造,培养发展以汉光超顺蔬菜基地为重点的“菜篮子”、以中国好粮油为重点的“米袋子”、以球王金柚为重点的“果盘子”、以省级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为重点的“茶罐子”、以益塘水库为重点的“水缸子”,实现“五子登科”,让五华农产品更好融入大湾区、推向大市场。

四是重人才。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充分依托高校人才优势,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点对点引进电商人才,建立电商人才系统化培养的长效机制。

五是重应用。支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数据报送平台、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和“微信小程序商城”、“农产品扶贫馆”线上平台及《珠海横琴·梅州五华优品O2O体验馆(粤港澳大湾区基地)运营项目》的功能应用开发及作用发挥,扩大农产品网络销售,为项目完成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品牌培育、市场拓展、运营策划等解决方案。通过互联网为群众提供更广泛、更高效、更优质的便民服务。同时,加强网络市场监管,强化安全和质量保障,促进守法诚信经营。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舆论氛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