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资五华 > 招商动态
缝纫机装上“智能大脑”
五华传统纺织业摆脱“夕阳产业”刻板印象,升级转型带来产销两旺
时间:2023-07-13 来源:南方+ 浏览次数:-
字号:


    生产车间内,吊挂上的衣架挂满了货品,全自动吊挂系统正在运行,快速将货品分配到不同工序上。曾文敏 摄



    ■编者按

    7月4日,中共梅州市委八届七次全会首次提出“制造业立市”。从工业立市到制造业立市,变的是梅州更加突出做优做强制造业,不变的是梅州一以贯之狠抓发展第一要务。

    近年来,五华县树牢“产业兴县、制造强县”理念,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并进,抓项目、建平台、优环境并推,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即日起,五华县委宣传部联合南方日报梅州新闻部在《南方日报·梅州观察》推出“10企·10强——五华制造 实干闯未来”系列报道,笔者深入数十家企业生产一线调研采访,探寻五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密码,聚五华工业强势之力,扬五华制造奋进之势。敬请垂注。

    “缝纫机都快踩冒烟了。”广东金西湖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西湖实业”)厂长张少芳难掩喜悦,当前处于校服生产的淡季,但订单已经排到了9月份,届时又将迎来旺季。

    产销两旺,来源于企业的发展自信:一方面是增资扩产,实施搬迁项目,另一方面是生产线升级改造,给缝纫机装上“智能大脑”。

    “今年正月十六,企业整体搬进了高标准新厂房,并将4条传统生产线更换为全自动智能吊挂系统。厂房优化了,效率提高了,订单、产量和产值也随之快速上升。”金西湖实业负责人蔡伟达说,预计今年全年总产值可达5000万元以上,同比增长40%左右,税收预计可达200万元以上。

    传统纺织业如何摆脱“夕阳产业”的刻板印象?智能化改造给五华企业带来哪些变化?如何加速向先进制造业迈进,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日前笔者走进金西湖实业一探究竟。

    策划:张炳锋 张盛良

    统筹:唐林珍 汪思婷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汪思婷

    通讯员 曾文敏

    解决了“幸福的烦恼”▷▶

    提前三个月完成项目搬迁

    实际上,蔡伟达并不是五华本地人,金西湖实业与五华结缘,得从他的爷爷开始讲起。

    “我是福建人,我的爷爷年轻时在五华做生意赚到了家族的第一桶金。”蔡伟达表示,投资五华,起初更多是因为感情,后来一步步做大做强,决定在五华增资扩产,靠的就是实打实的信心,以及政府用心用情的服务。

    蔡伟达告诉笔者,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这样一个“幸福的烦恼”——订单增加而企业产能却跟不上。

    此前,金西湖实业厂房建在五华县工业二横路,仅有2000多平方米。“由于厂房受限,产能跟不上订单的增长。”蔡伟达表示,燃眉之急就是要及时解决厂房不足的难题,因此企业决定实施搬迁项目,将新厂房建在河东工业园。

    “产能不足的情况下,原有订单可能无法及时交货,导致订单取消或违约赔偿、不敢接收新订单,无疑会影响后续的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信誉。”蔡伟达说,“五华速度”解决了这一难题。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政府良好的服务让企业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拿地、当年建设。政府相关部门积极解决了水电、通信等困难,让企业提前三个月完成了整个厂房的搬迁。

    今年正月十六一大早,金西湖实业全体员工搬进了占地1.9万多平方米的高标准新厂房,正式告别了租借厂房的历史。“从平地到厂房封顶,再到整体搬迁,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让我们挺惊喜的。”蔡伟达称赞,“五华速度”果然名不虚传。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营商环境往往是在一些细微、局部的问题上分高下。“我印象很深刻,除夕当天,当地政府还协调派出技术人员,帮我们完善网络等办公条件,让我们早日搬进新厂房,这个小细节,让我特别感动。”蔡伟达说。

    金西湖实业新厂房投资1亿多元建设打造,近日已完成高标准新厂房的全面布置工作,标志着公司发展驶入快车道。该企业不仅优化了厂房环境,还全面更新了生产线,延长了服装织造链条,提升了生产效率。

    事实证明,企业好就是五华好,将企业家发展的信心拉满,五华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更足。

    生产线的“新伙伴”▷▶

    全自动吊挂系统实现量质双升

    走进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内,各部门、各组别、各条生产线近乎“满功率”运转,工人们在岗位上忙碌而有序地作业,缝纫机“哒哒”声不绝于耳。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在车缝组,员工头顶的机械传动带不停运转,纵横交织如蛛网般盘踞在顶部。

    “这是企业投入2000万元启用的4条全自动吊挂生产线,引进先进的服装加工流程,初步实现生产实时数据化监控。”张少芳介绍,这本是一线品牌服装企业才会选用的吊挂生产线,企业斥资建立国际化标准的生产体系,目的是强化品牌价值,促进智能化转型。

    服装是传统的非标准化产品,不同群体有不一样的需求,面对不同的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金西湖实业开始向智能制造突围。

    “传统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抓住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开启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蔡伟达说,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后的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五华传统制造业要闯出新路,向着高质量发展加速挺进,这也是金西湖实业今后努力的方向。

    笔者观察到,吊挂上一道道衣架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货品,随着电脑控制快速而稳定地分配到不同工序上,卡扣发出清脆“咔嗒咔哒”声,员工们游刃有余地操作着,生产效率提高了40%。

    “智能吊挂系统不仅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大大降低瑕疵率,实现了量质双提升。”张少芳为笔者讲解智能吊挂系统的各种细节及其作用,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数据可及时给予反馈,并现场立马改正,使得每一件校服的品质得到稳定保障,效率是传统服装企业的数倍。

    此外,对于品质的追求,蔡伟达极尽苛求。“在生产过程中,从生产员自检、专职员中检、组长抽检、后道工序复检到成品总检,历经五道工序严格把关。”蔡伟达说。

    目前,金西湖实业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综合性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型企业,年生产力可达200多万件(套),产品畅销国内300多所学校。

    真诚破解“用工荒”▷▶

    既留住老员工又招来新员工

    一大早,住在五华县城的涂小娟就出了门,骑车不到10分钟,她就来到金西湖实业上班,负责服装尾部工作,包括剪线、熨烫、打包等。

    “在家门口就业真好,而且这里环境好、同事好、老板好,难怪企业搬迁的时候,全部员工一路跟随。”涂小娟说,经人介绍,她于今年4月份入职金西湖实业,甚至后悔没有早点来。

    她口中的“三个好”,正是该企业整体搬迁后,无一员工离职的答案。开工那天,员工一个不少回到岗位上,让蔡伟达颇受感动。

    “我们员工都来自五华本地,属于就近就业。同时企业一直坚持以关心员工身心健康,努力提高员工福利待遇为工作重心,服务地方发展。”张少芳说,因为用心对待员工,所以企业的员工流失率非常低。

    和涂小娟相比,李小玲算是“元老”了。“从2016年开厂的时候起,我就一直做到现在,这里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老板也会为员工着想,工作得很开心。”李小玲说,旺季每月能赚七八千,淡季也有四五千,并缴交了社保,真正实现赚钱顾家两不误。

    随着新厂房全面布置完成,企业准备在现有150名员工的基础上,再招聘补充50名新员工,以应对不断拓展的业务和市场。

    据介绍,搬进新厂房后,金西湖实业一步步打造了党建活动室、产品展示区、员工休闲活动区等。接下来,企业将坚持党建引领,建强企业党支部,全力开拓市场业务,增加产能、抢抓订单,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为五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先进制造业既来自于新兴产业的壮大,也来自于传统产业的升级。五华县正以先进制造为牵引,助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焕发新生机,闯出新未来。

    “下一步,我们将会打通全链条生产,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打造独属于金西湖的校服文化品牌。”蔡伟达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