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曾有“圩圩都有铁业店,处处可闻打铁声”的盛景,铁匠之乡誉满海内外。改革开放后,当地涌现出一批“小五金”专业户,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昔日之铁匠,今朝五金人。精密配件供货哈曼、JBL、联想等知名厂商,全球首款小型家用真空果汁机被全球最大的小家电公司法国SEB集团全球包销,“五华造”五金产品、配件远销各地……
如今的五华县五金产业因时而进,告别粗放式发展的老路,推动产业逐步走上创新驱动、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的新路,推动了“五华制造”向“五华智造”转变。
从肩挑行担走四方,到家家户户办作坊,再到五金加工厂、高端制造业,五华的工匠精神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传承和弘扬,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充满生机和活力。
从初心到匠心
每个五金工人都是工匠
谈及五华县的五金制造业,不得不提及五华铁匠。
据清康熙《长乐县志》记载,五华在宋熙宁四年(1071)置县时已有铁业。到了明代,五华属惠州府管辖,明嘉靖《惠州府志》记载:“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共十八座铁炉,而长乐(五华旧称)占有十一座。”可见当时五华铁业得到蓬勃发展。
打铁这一行业成了旧时五华的谋生手艺之一。师传徒、徒带徒,一代接一代,铁匠每进一村在街头或路口就地盘炉,“叮当”一响就有生意可做。
“圩圩都有铁业店,处处可闻打铁声。”这是五华打铁时的火热场景。为了找寻活计,五华铁匠常以三人一伙、五人一帮,走江西、过福建、穿州府,巡回经营,俗称为“打行炉”。
工人正在聚精会神制作五金配件。曾文敏 摄
时过境迁,如今在五华县传统的铁匠铺日渐式微,甚至逐渐消失。但是,铁匠的匠心手艺在五金行业得到传承和发展,精益求精的匠心理念渗透在生产的全过程。
在五华县水寨镇,有一条街叫作五金街,这个名字来源于周边发达的五金加工业。
据了解,改革开放后,五华县涌现出一批“小五金”专业户。他们添置各种车床、钻床、电焊机等设备,生产各种传统小五金,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秉承五华铁匠精神的现代化企业,正不断发展壮大,广东新凯乐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新凯乐”)便是其中一家。
新凯乐深耕五金制造业已有23年历史。今年五华县掀起返乡投资热,总经理李贺林从东莞回家乡投资兴建新项目。
据介绍,该企业是一家致力于提供音响配件精密五金智能服务的企业,有着过硬的实力和23年如一日的匠心坚守。
从传统的五金行业,到现代化五金企业,新凯乐始终用匠心做企业。
李贺林介绍,企业目前共有八大类百余种单品,在生产过程中秉承了五华人“硬打硬、实打实”的工匠精神,每一个五金工人都是工匠。
“即便是一个小配件,我们也要把它做到极致。企业先后成为哈曼、JBL、迪芬尼等知名音响品牌的合作伙伴,为国内外40多家知名企业提供五金配件。”李贺林说。
从制造到智造
实现全工序“五华造”
传统的五金行业,何以保持强劲发展态势?答案除了匠心,还有一点就是创新。
广东辉骏科技集团(下称“辉骏集团”)就是当地五金制造业的典范之一,创新驱动让该企业在国内同行保持领先地位。
辉骏集团副总经理周慧丰介绍,企业研发生产的真空果汁机是全球第一款小型家用真空果汁机,被全球最大的小家电公司法国SEB集团全球包销。
不仅如此,该集团还成功为巴慕达电器开发了全球第一款家用微蒸汽电烤箱,得到了全球市场的高度认可。
辉骏集团不断推陈出新,创新研发生产的各类产品,尤其是厨房家电远销欧美以及世界各地。家用电烤箱产品更是占据日本43%以上市场份额,品牌合作商涵盖日本松下、东芝、三菱、虎牌、象印、美国沃尔玛、德国ALDI、法国SEB等国际大公司。
“企业目前有30多项自主创新工艺,例如优化消除焊接痕迹、100%消除铆钉印、降低折弯痕迹等。”谈及创新,李贺林如数家珍,他表示,工艺细节的钻研与创新带来了产品量与质的飞跃。
五金企业购置自动化设备,为“五华造”装上了智能引擎。曾文敏 摄
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五金产品在建筑、家居、汽车、家电、电子等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五金行业正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在转型的十字路口,辉骏集团、新凯乐等企业纷纷以“智”取胜。
走进新凯乐生产车间,只有数十名工人在一线岗位,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设备高效运转。
只见车间的自动化设备一字排开,工人聚精会神,现场轰鸣声不停,一派繁忙的生产场景。
“目前,企业已经打造了全工序生产基地,拥有100余台数控、自动精密加工设备。”李贺林说,从产品、技术、生产到检测,企业悄然“智变”,为“五华造”装上了智能引擎。
其中一条全自动精密加工生产线投入约300万元,相比于传统生产模式,该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生产,效率提升了30%至40%,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已然成了五华县五金企业的共识。
据了解,各企业积极向科技要活力,选择了智能化升级。积极实施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购置了自动设备及精密检测仪器,作业参数、生产状态、产量均可视化管理。
从分散到集聚
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
以匠心铸就品质,以智造谋求领先,据统计,新凯乐于今年6月投产以来,短短两个月产值达600万元,今年有望成为“四上”企业。
然而,对于企业的发展形势,李贺林在欣喜之余也流露出一丝担忧,“人才短缺问题,仍是制约发展的瓶颈之一。”
五华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有不少人去珠三角等地打工。随着当地人才政策和各大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门口工作,但在技术人才方面仍有短板。
急企业之需,纾企业之困。在人才培养方面,五华县多措并举,不断突围人口流失这一问题。
五金企业购置自动化设备,为“五华造”装上了智能引擎。曾文敏 摄
去年以来,五华县实施“长乐人才振兴行动”,以紧缺人才计划、名家智库计划、足球蹲苗计划、名工巧匠计划、人才团圆计划、政校企共育计划、产业人才计划、乡土人才计划“八大计划”为抓手,千方百计做好人才“引育用留”文章。
李贺林表示,企业积极打造院校职业实践基地,响应校企联合教学的号召,既能在短期内解决用工问题,又能通过帮扶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
此外,企业以人才预定与就业指导两种方式,帮助院校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在实践阶段视综合能力情况将向优秀毕业生发放邀请。
倾力引才,更要倾情育才。
李贺林直言,“我希望来这里工作的人能学到一技之长,成为一名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更希望他们能走出去,自己成立一个五金公司,这样就能把五华的五金产业集聚起来。”
让企业链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产业集群、壮大实体经济的要点。李贺林表示,企业要做强做优做大,离不开产业链供应链的完善。
当前,五华牢固树立产业兴县、制造强县理念,重实体、兴实业,提出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推动电子信息、五金机电、智能家电、制酒制药、家居建材等传统产业增资扩产、数字化改造,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