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法规公文 > 县府办公室文件
索 引 号: 主题分类: 814
发布机构: 五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5-08-19
标  题: 五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五华县“新家庭人口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  号: 华府办函〔2015〕128号 发布日期: 2015-08-19
字号:
华府办函〔2015〕128号

五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五华县“新家庭人口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县有关单位:

《五华县新家庭人口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业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县卫计局反映。同时,请各镇于 818(星期二)上午下班前将新家庭人口文化辅导员名单(见附件2)报县卫计局宣传科教股,联系人:张宗兴,联系电话:13924485889,传真:4423331,邮箱:13924485889@139.com

 

 

五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817

 

五华县“新家庭人口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倡导人文关怀,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家庭发展能力,推动新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工作,省卫生计生委、省人口文化促进会在我县开展省人口文化示范基地创建和省新家庭(婚、性、孕、育)零距离新常态双服务试点工程。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结合我县实际,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关于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指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年一2020年)的通知》(国卫宣传发〔201415号)精神,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实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的通知》(国卫妇幼发〔201439号)和省主要领导关于倡导人文关怀、推动新家庭人口文化建设的工作要求,结合省卫生计生委2015年度工作重点,创新开展我县新家庭人口文化示范指导培育试点工作,建立新家庭人口文化教育新常态机制,促进人口素质全面提高,推动基层卫生计生公共服务创新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创建人口文化示范基地,实施新家庭婚、性、孕、育四位一体人文关怀行动,对新家庭育龄妇女进行零距离生育关怀和文化培育双服务。建设新时期卫生计生工作主动服务新常态,体现政府对新家庭的关怀,助力新时期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转型升级,推动基层卫生计生公共服务水平上新台阶。

三、工作机构

为推进全县新家庭人口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如期完成省赋予我县的各项任务,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成立五华县新家庭人口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长:曾光华(县政府副县长)

    副 组 长:温志清(县卫计局局长)

    员:谢  意(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张玉珍(县妇联主席)

谢广春(县财税系统党工委专职副书记)

              李石翠(县民政局纪检组长)

              魏俊林(县文广新局副局长)

              巫文清(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李国柱(县教育局副局长)

              曾梅花(县卫计局副局长)

黄文尖(水寨镇党委委员)

              卓伟强(河东镇党委副书记)

              李巧文(转水镇常务副镇长)

              王培金(华城镇党委副书记)

              张子建(岐岭镇党委委员)

罗胜东(潭下镇副镇长)

张春祥(长布镇党委副书记)

古志宗(周江镇党委副书记)

陈少波(横陂镇常务副镇长)

江志彤(郭田镇副镇长)

张平锋(双华镇党委委员)

曾崇辉(安流镇党委副书记)

  健(棉洋镇副镇长)

温全瑞(梅林镇党委副书记)

陈宗书(华阳镇党委副书记)

温跃胜(龙村镇副镇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卫计局,温志清同志兼办公室主任,曾梅花同志兼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成员由张宗兴、古威标、朱华鹏、古丽洁组成,具体负责全县新家庭人口文化示范点创建日常工作。

四、工作内容

(一)开展基层人口文化培训工作,举办基层人口文化培训班。由省人口文化专家团根据新家庭婚、性、孕、育发展过程,编写教材,规划专题,对全县第一批50名新家庭人口文化辅导员进行培训(各镇名额见附件1),提升基层公共卫生计生服务人员文化素养和工作创新能力。

(二)开展新家庭“1+30”新常态双服务工作。以各镇示范点新家庭(主要是本年度0-1岁新家庭)为对象,按照每位新家庭人口文化辅导员挂钩30户新家庭的工作模式,培育指导1500户新家庭,重点围绕新家庭婚、性、孕、育四位一体不同阶段服务需求,制定工作目标和管理模式,开展零距离新家庭生育关怀行动和文化培育服务。

(三)建立新家庭网络新常态服务模式。由省人口文化促进会建立广东省新家庭文化服务网络平台(微信+手机网站)五华县专区,构建大数据分层次服务机制,逐步推广复制“1+30”双服务模式,覆盖全县0-3岁育儿家庭。

五、工作步骤

创建工作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覆盖的工作方式进行。2015年,全县16个镇分别选取若干个村作为示范点,组织开展新家庭人口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县推广实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 201585-18日)。县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会议层层发动,级级落实;采取各种宣传形式,加强新家庭人口文化的宣传环境、宣传阵地和文化载体三项建设,开展全面性社会大宣传。

(二)组织实施阶段( 2015819- 11 月30日 )。主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一是开展基层人口文化培训工作,举办基层人口文化培训班,由省人口文化促进会聘请专家对我县第一批50名新家庭人口文化辅导员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二是水寨镇、河东镇各选择新家庭120户,其它镇各选择新家庭90户,共1500户,逐户建立新家庭信息档案;三是按照一个新家庭人口文化辅导员挂钩30户新家庭的工作模式,培育指导1500户新家庭,根据新家庭婚、性、孕、育各阶段不同服务需求,开展零距离上门服务,对挂钩户进行新家庭文化知识辅导、医疗技术服务联系、提供远程信息网络服务等工作,并做好每月上传新家庭信息等工作;四是指导挂钩家庭户以《宝宝成长档案》为文化培育载体,参与新家庭文化创建;五是推广试点经验,争取婚、性、孕、育四位一体常态服务全覆盖。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512月)。认真做好创建工作的总结评估,开展新家庭人口文化辅导员评先评优、考核评级及优秀示范家庭评选工作等。形成经验材料报送省卫生计生委、省人口文化促进会。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组织开展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开展人文关怀,推动家庭人口文化家庭健康建设,是2015年省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因此,各镇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开展新家庭人口文化示范点各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各镇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认真抓好创建工作的实施;县委宣传部、新闻办、财政局、教育局、文广新局、民政局、广播电视台、妇联等单位要密切配合,大力支持,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二)强化经费投入,确保工作落实。新家庭人口文化建设是一项惠民生得民心的公益性事业,各级要加大投入力度,把创建所需经费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保障有足够的经费用于新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三)强化宣传倡导,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短信、微信、QQ群、网络等),结合标语、横幅、宣传车、咨询点和发放宣传资料等传统方式,开展全方位的新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创建活动大宣传、大倡导,全力提升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营造全面重视、全面参与、全面落实、实效推进的浓厚社会氛围。

(四)强化学习培训,提升队伍素质。采取层层发动,逐级培训的方式,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扩大辅导团队和受惠人群覆盖面,推动新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工作全面深入开展。一是开展一级人口文化辅导员培训。邀请省级专家对首批学员进行培训,三天一期,50人/班,24学时。经培训考核,向学员颁发广东省新家庭人口文化辅导员资格证书。二是开展二级辅导员培训。组织全体计生工作人员、驻村干部、学校教师代表、各部门代表及村两委干部开展培训会,由一级辅导员进行培训,将主要思想及做法宣传到位,并把业务知识传授到位,培训成为镇二级辅导员。通过逐级学习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工作人员新家庭人口文化辅导水平。

(五)强化服务管理,确保服务实效。各镇要结合开展普遍直接联系群众活动、人口计生村村行活动及村(居)级实行一站式平台服务群众制度,不断充实便民为民服务内涵,进一步提高主动服务意识,按照每位新家庭人口文化辅导员挂钩30户新家庭的工作模式,主动上门,以零距离方式,积极开展新家庭集婚、性、孕、育四位一体的生育关怀行动和文化培育双服务,指导新家庭科学育儿,传播人口文化正能量。具体开展六进六送一指导服务:一是进新婚夫妇家庭。主动上门宣传计生政策和科普知识,赠送新婚性生活指导光碟、《备孕的智慧》手绘本,送上常规避孕药具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通知书,协助办好《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证》;二是进孕期夫妇家庭。主动上门宣传孕期保健知识,动员参加围产期保健,并赠送《孕产期保健手册》,协助完成一孩生育登记相关手续;三是进新生儿夫妇家庭。每月一次上门了解母婴状况、定期联系保健体检,宣传避孕节育知识和新生儿计划免疫接种知识,指导新家庭夫妇进行避孕方式知情选择,赠送《宝宝成长档案》和科学育儿资料,指导科学养育小孩;四是进产后术后夫妇家庭。主动上门了解产后术后身体恢复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关心解决,赠送产后术后营养补助或手术奖励金;五是进计生特殊家庭。主动上门了解突遭变故的计生家庭户,赠送生育关怀专项救助资金;六是进新入住夫妇家庭。及时上门了解情况,完成全员人口信息登记,建立新家庭信息档案,宣传流入地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政策,赠送计划生育政策与科普知识综合宣传品和避孕药具,享受均等化服务。七是开展新家庭文化指导培育。以《宝宝成长档案》为文化培育载体,参与新家庭文化创建。以宝宝父母为主编,以孩子健康成长为内容,连结家庭发展和社会服务,参照婴幼儿成长国际标准,记录成长指标和亲情记忆,形成新家庭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健康生活模式。并记录好《新家庭人口文化服务工作手册》,及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六)强化机制建设,确保常态开展。各镇在创建新家庭人口文化示范点工作过程中,要坚持一手抓服务指导,一手抓建章立制,注重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健全制度落实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新家庭“1+30”挂钩联系服务工作常态开展。一是建立新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工作管理服务制度。结合普遍直接联系群众活动、五融五联及村(居)级实行一站式平台服务群众制度,积极建立新时期计生便民服务管理制度,实行上门服务、陪同服务、代理服务等,进一步转变工作思维和服务模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切实解决好计生家庭户的实际需求,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新时期新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工作常态化、规范化。二是建立镇、村(居)挂钩干部和辅导员绩效考评奖励制度。将新家庭人口文化示范点建设工作纳入村(居)计生季度考评内容,与考评结果直接挂钩,制定考评奖励标准,及时通报工作进度和考评结果。对工作表现好、成交明显的村(居)和辅导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附件:1.镇新家庭人口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任务安排表

2.广东省人口文化辅导员登记表

3.广东省新家庭人口文化示范点登记表

 

 

 

附件1

各镇新家庭人口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任务安排表

镇 别

辅导员

(人)

挂钩家庭

 

资料费

(元)

水 寨

4

120

15000

河 东

4

120

15000

转 水

3

90

15000

华 城

3

90

15000

岐 岭

3

90

15000

潭 下

3

90

15000

长 布

3

90

15000

周 江

3

90

15000

横 陂

3

90

15000

郭 田

3

90

15000

双 华

3

90

15000

安 流

3

90

15000

棉 洋

3

90

15000

梅 林

3

90

15000

华 阳

3

90

15000

龙 村

3

90

15000

说明:资料费用于认购省指定的《宝宝成长档案》,务必于 819(星期三)辅导员培训时交县卫计局计财股。

附件2

广东省人口文化辅导员登记表

 

序号

 

岗位

 

  

微信号

所在乡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附件3

广东省新家庭人口文化示范点登记表

镇别:

辅导员

 

 

手机号码

 

学员

编号

 

序号

家长

姓名

手机号码

微信号

宝宝生日

宝宝

性别

档案

编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备注:此表上交一份至县卫计局宣教股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