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五华县委编办积极破解教育机构编制难题,在严控机构编制、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前提下,结合“县管校聘”改革工作,科学核定全县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统筹优化教育系统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全力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一、坚持动态管理,做好“增”字文章。县委编办积极加强与组织、人社、教育等部门沟通协调,充分发挥机构 编制实名制管理作用,对退休、离职、死亡等人员及时下编,将空余编制用于保障教育事业发展需求。同时,在全县编制紧缺的情况下,县委编办加大了对教育系统用编倾斜力度,将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用在“刀刃上”,针对部分学校教师年龄老化、专业不合理等结构性缺编问题,通过新岗位招录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强师引领工程“雁领计划”等方式,将高学历及急需紧缺型人才及时补充到教育系统,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保障了教育事业发展用人需求。
二、坚持盘活存量,做好“调”字文章。结合党政机构改革,2019年3月,县委编办对教育局“三定”规定进行了重新调整,完善其主要职责,优化配备其内设机构设置,进一步理顺教育部门与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的职责分工,推进教育机构组织架构更加合理、运行更加协调顺畅。为有效解决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将水寨镇中心小学教学点“黄畲小学”更名为“五华县黄狮小学”,调整为县教育局领导和管理;为进一步加强全县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按照“撤多建一”原则,将县教师进修学校、县教师继教指导中心和县电教仪站等机构进行整合,设立五华县教师发展中心,进一步优化全县教育资源布局,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三、坚持创新管理,做好“改”字文章。为解决我县中小学校超编缺编、学科不平衡问题,按照改革的统一部署,五华县相关部门精准把握扎实推进,通过明确工作职责、科学制定方案、强化政策宣传、规范组织实施、细致化解矛盾、创新工作举措,全面完成了“县管校聘”改革工作。全县中小学校共设置岗位数11539个,经过三轮竞聘,11000多名教师重新竞聘上岗,940名教师需转岗分流,促进了教师在小学和初中之间合理流动,让教师真正“流动”起来,激发了教师队伍活力,初步建立起教师良性流动的常态机制,缓解了教师资源配置矛盾,实现了教师队伍的资源均衡配置,全力促进了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水平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