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美美相约 为爱行走”为主题的“课程建设与评价”系列研训活动在梅州市五华县举办。此次活动由嘉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梅县区教育局、五华县教育局、广州市番禺区派驻五华县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组共同主办,六个省市级名教师工作室联合承办,汇聚粤梅两地优秀教育工作者,开展“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幼小双向衔接课程建设、教育质量评价”三大专题,为当地教育工作者搭建起“专家引领、名师示范、园际联动、协同成长”的研训平台,助力区域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活动在广东省王隽枫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王隽枫的开场中拉开帷幕。主办方纷纷表示,名教师工作室对教师成长和教学改革具有“加速器”的作用,本次研训汇聚省市级专家资源与一线实践智慧,聚焦课程建设与评价深度对话,期望通过专家引领与实践研讨,推动梅州幼教品质升级,为“百千万工程”教育赋能注入动力。

传统文化课程专场中,专家名师带来多元实践分享。教育部国培专家、正高级教师张秀英详解二十四节气体验课程,将节气知识与幼儿生活、游戏深度融合;广州市天河区瑜翠园幼儿园园长谢玲线上分享中草药资源融入园本课程的实践案例;广东实验中学深圳学校高级美术教师王心明以“草木染”为主题,拆解校本课程研发策略,并组织非遗草木染体验沙龙,让老师们在实操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三场分享从自然节气到中医药文化,再到非遗技艺,共探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创新路径。

幼小衔接专场以“线上+线下”形式展开,聚焦儿童成长顺畅过渡。广东省汪秀梅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汪秀梅拆解衔接课程底层逻辑,强调游戏化、生活化设计的重要性;广东省汪秀梅名教师工作室学员黄逸玲分享一年级语文“三化”课堂实践;梅州市古玉美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古玉美提出“家校园聚力”的双向衔接模式。现场教学展示环节,幼儿段与小学段教师围绕绘本《睡睡镇》开展“同课异构”,通过互动游戏与能力培养,生动诠释了幼小衔接的科学方法,课后教研碰撞出宝贵共识。

教育质量评价专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潘月娟、中国教育装备协会幼教分会委员、学术专委,广东省学前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学术专委,正高级教师韩秀云分别就师幼互动评估、常态化自评实施开展讲座;广东省王隽枫名师工作室成员吴碧涛和张丹苹分享园所一日活动优化与进餐环节改进的实践案例。此外,参会人员走进梅县区第二实验幼儿园跟岗学习,观摩自主游戏开展情况,聆听王隽枫老师关于游戏化教育的理念分享;王隽枫工作室团队赴五华县实验幼儿园进行入园诊断,通过循证教研为园所自主游戏优化提供精准建议。

此次跨域研训活动,不仅搭建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桥梁,更实现了两地教师专业成长的同频共振。此次研训沉淀的经验、凝聚的共识,将进一步转化为推动教学提质的实际行动,持续发挥省名师工作室对薄弱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区域城乡教育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