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部门动态
五华公安不一样的青春“警”色
时间:2019-05-05 来源:县公安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习近平

在五华公安队伍里,有这样一批热血民警,他们正值青春,他们活力四射,他们干劲十足,他们不忘初心,他们在从警的路上勇往直前……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几位民警的从警感悟,感受一下警营里不一样的青春“警”色。

(一)“建模能手”——曾芃壹

【人物名片】曾芃壹,男,29岁,入警5年,五华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现被借调至梅州市公安局网警支队工作。

【从警感言】公安工作让我感觉自己很重要,我甘做一名捍卫平安的无名英雄,为梅州“平安之乡”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从警故事】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当“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词不断窜出屏幕,才思敏捷的曾芃壹凭借其深度学习和信息管理专长,从基层一线办案民警到荣获广东省公安厅智慧新警务大数据“建模能手”,这绝不是偶然,而是这位博学多才的“90后”青年小伙子勤学善思、苦心孤诣的成果。

2013年,从广州外语外贸大学英语(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的曾芃壹通过当年全省公务员考试加入五华公安这支队伍。工作之余,他勤学善思,喜欢钻研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并通过努力考上了中山大学在职研究生就读深度学习技术。

2016年10月,曾芃壹被借调至市公安局工作,期间他接触了大量的案件,这给了他许多宏观的思考。曾芃壹从这大量的案件中发现大部分发案率较高的刑事案件的规律与电商平台的推荐算法很相似。结合深度学习技术,他萌生了将商业领域的推荐算法引入公安领域,开发一种可以帮助办案民警更加快速、精准、智能地锁定犯罪嫌疑人的软件。他的想法得到了部门领导和市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从理论的提出,数据的对接整理,到模型的搭建,不足半年时间,曾芃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重复了多次的实验,最终将“寻‘贼’精灵—案件-罪犯匹配模型”搭建成功。2018年,在全省公安机关智慧新警务大数据建模大赛中,“寻‘贼’精灵—案件-罪犯匹配模型”荣获此次大赛的“二十大经典模型”之一,曾芃壹个人也因此而获得 “建模能手”的荣誉称号。

智慧无限,警务常新。朝着自动犯罪侦查方向继续深入研究,争取让科技信息更多地应用于警务实战,这是曾芃壹的愿望,也是他今后主攻的目标方向。

(二)“破案尖兵”——聂亚磊

【人物名片】聂亚磊,男,33岁,从警8年,五华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

【从警感言】立志从警,忠真智勇,一身正气,捍卫平安。

【从警故事】聂亚磊这个身高一米八的河北汉子,曾经是人民海军陆战队的一员,经历了8年的历练,现已成长为五华公安刑侦战线的破案尖兵。主要负责图侦工作的他,一双“火眼金睛”为许多案件的侦破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

2016年6月,五华警方经缜密侦查发现了一个人数多、分工明确的诈骗团伙,并初步锁定该犯罪团伙正盘踞在湖北省荆州市作案。7月1日,聂亚磊作为先遣“小分队”的一员,先期赶赴湖北省荆州市驻点摸查。经过连续10天的跟踪摸查和守候伏击,“小分队”最终锁定该犯罪团伙作案地点分别位于沙市区的两个住宅小区。

为全面摸清分散在小区内作案人员所租住套房的具体位置、人数和各自在团伙中所起作用大小,实现全链条打击及收集完善的证据链,聂亚磊多次乔装打扮成快递员,以上门收发快递为由抵近侦查,最终摸清了嫌疑人租住的套房具体位置、人数、套房结构等信息。7月15日凌晨3时许,五华县公安局组织60多名警力对该团伙进行收网,该团伙头目在睡梦中落网,24名团伙成员无一漏网。

这仅仅是从警8年里聂亚磊参与的其中一个案例。这些年,他参与侦查破案、蹲守伏击、千里追捕……在他身上,有着一股不知疲倦的青春活力和勇闯敢拼的军人精神,为公安事业挥洒着青春热血。

(三)高墙内绽放的警花——杨鸿宇

【人物名片】杨鸿宇,女,27岁,从警3年,五华县拘留所内勤民警。

【从警感言】愿生如夏花,不负韶华,用自己的真情温暖更多的人。

【从警故事】2015年入警后,杨鸿宇被分配至五华县看守所工作,后因工作需要,又被调配至五华县拘留所工作。作为拘留所唯一的女民警,杨鸿宇主要负责内勤工作和女性被拘留人员的管教工作。为方便开展工作,她“以所为家”,吃住都在所里。

拘留所拘留人员流动性大,在拘人员的情况也各不相同,管教工作不能千篇一律。面对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工作,杨鸿宇谨言慎行、好学善思,在学习借鉴老管教们的经验做法同时,心思细腻的她总是有自己独特的做法。她坚持宽严相济的原则,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力求细致,注重温情感化。

2017年4月,拘留所里收拘了2名越南籍“三非”女性,其中一个略懂普通话,能进行简单交流,另外一个则语言不通。为顺利开展管教工作,杨鸿宇专门从网上了解越南的民族风俗、宗教信仰、饮食起居等情况,平时通过与略懂普通话的女子谈话沟通,再由她转述给另外一名女子的方式,及时掌握她们的思想动态,给予她们相应的帮助和关怀。

由于相关情况尚未审查清楚,2名越南籍女子的拘留审查期限一再延长。那个不懂普通话的女子情绪越来越消极,经常哭泣,甚至出现绝食的行为。发现这个情况后,杨鸿宇立刻将此情况向领导汇报,并密切关注她的行为动态,通过另外一名女子的转述多次与她谈话。得知她是因为太思念家人,感觉回国遥遥无期,所以才出现消极情绪。杨鸿宇耐心地向她们解释当前的情况,经获批让她们与家人通电话,在饮食方面对她们多加照顾,全力安抚好她们的情绪。同时积极与出入境管理部门沟通,说明被拘留人的情况,加快办理遣返工作。当获悉具体的遣返日期后,2人喜极而泣。

用智慧感化教育,用真情融化坚冰。这朵年轻的警花,用她独特的方式传递感情、传递正能量,在高墙内默默绽放……

青春,因奋斗而精彩,

青春,因拼搏而充实,

青春,因奉献而珍贵,

以青年警察之名,致敬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