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被国务院确定为“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后,五华县金融机构结合梅州市实施“绿色的经济崛起”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全县411个乡村金融服务站的农金对接平台作用,金融机构通过乡村金融服务站在全县开展阳光信贷、金融服务进村进社区现代金融知识普及等活动积极推介金融产品,较好地延伸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农村经济及农户致富创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主要做法
1、政府重实到位。根据梅州市有关文件、政府高度重视金融服务站建设,把乡村金融服务站建设写入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成立领导小组、要求各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资金和人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县长亲自抓、召开5次专题会议研究乡村金融服务站建设及农户信息采集事宜。在五华县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下,在人民银行五华县支行的大力推动下,于
2、县人行推动到位。县人民银行以人行梅州市中心支行乡村金融服务站建设被评为梅州市政府“金融创新奖”一等奖、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十大亮点工作”为契机,把乡村金融服务站建设工作作为一项创新工作来抓,主动、积极开展工作,及时成立乡村金融服务站建设领导小组,落实挂点金融机构,指导全县各金融机构按照有牌子、有场地,有人员、有工作制度,有工作目标、有工作要求、有工作业绩的建站要求,开展乡村金融服务站建设工作。
3、部门配合到位。在县直有关部门和各镇村的大力配合下,挂点金融机构及时开展乡村金融服务站人员培训,宣传栏上墙公示、办公设施建设等工作,后期各挂点金融机构在镇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农户信息采集、助农取款业务、小额信用贷款发放等惠农活动,得到了当地农户的一致好评,构建农金对接的平台,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
二、取得实效
乡村金融服务站是梅州市政府和银行机构为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推广普及金融信息知识,提高农民群众金融知识水平的一项惠民、富民政策措施。有效地解决农村银行网点少、金融服务缺位、农民金融知识贫乏、融资成本高、资金使用效率低、收益小、农民理财不发达等现实问题,从而让更多的农民朋友享受到更优质、更完善、更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1、乡村金融服务站功能得到发挥。乡村金融服务站人员通过挂点金融机构培训,服务技能得到较大提高。一是在农家书屋里开辟了“金融知识角”让更多农户接受金融知识传播。二是积极协助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知识、征信知识等宣传工作400多场次,参加群众达6万多人。三是积极协助做好农户信息采集工作。据统计至2012年11月末,各乡村金融服务站共采集农户信息103794户。四是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功能。乡村金融服务站作为农金对接的桥梁,充分发挥面向群众、了解农户的优势,积极向金融机构推介农户情况,解决农民致富融资难题。据了解,全县乡村金融服务站共向金融机构推介农户1万多户,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向1063户农户授信4040多万元,发放贷款3200多万元。
2、农民得到了实惠。乡村金融服务站的建设,架起了农金沟通的桥梁,实现了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一是树立了农民创业致富的标杆。据了解,五华县农信社通过高塘村金融服务站介绍、推荐、担保等方式,累计扶持高塘村大学生村官甘志鹏创业、农民甘彩忠等“红色”创业种养大户12户、发放贷款60多万元,较好地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户创业致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预计至2012年底,高塘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984元,对比去年初增长215%;其中,有劳动能力的153户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471元,对比去年初增长223%,实现了100%稳步脱贫的目标。二是农户贷款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据了解全县金融机构通过乡村金融服务站及农户信息采集评级信息,新发放了农户贷款4500多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户融资难问题。三是足不出村享受良好的金融服务。全县共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409个,覆盖行政村408个,农民实现了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据统计,到2012年11月全县助农取款点取款 12150笔、金额653万多元,可减轻农民负担200多万元。
3、农村社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为加强社会管理,营造良好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在农户信息采集中把加强社会管理纳入建设内容,把邻里关系、遵纪守法、计划生育等内容纳入考核评级指标,提高了农户构建和谐家庭的意识,在农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建设和谐美丽的村镇起到了示范作用。据了解,全县农村案件发生率比去年同期明显减少,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4、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落到实处,实现良性互动。为完善乡村金融服务站功能,县人民银行要求各金融机构在农户贷款申请书中增设乡村金融服务站意见栏,同时积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实现利农惠农。如五华县农村信用成立“三农贷款专营中心”,使金融强农、惠农、富民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取得初步成效。并选定高塘村作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试点,开展承包权抵押形式扶持农户创业致富。如五华县信用联社华阳信用社通过猪场(完全还可用作宅基地)作为抵押物的方式给甘彩忠予贷款15万元。在甘彩忠的带动下,目前该村得到授信农户200多户,实际用信170多户,村民纷纷走上创业致富的道路。金融机构在扶持农户及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良性互动。 (张成良 张远飚 王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