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计划规划
中共五华县委关于印发《法治五华建设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时间:2022-03-04 来源:县司法局 浏览次数:-
字号:

  近日,中共五华县委印发《法治五华建设规划(2021—202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镇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全文如下。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印发〈法治广东建设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中共梅州市委关于印发〈法治梅州建设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精神,全面推进法治五华建设,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省委“1+1+9”工作部署以及市第八次党代会、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工作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创新,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五华,为高质量构建一城两带四区发展新格局,打造业兴人和、长治民乐的工匠之乡·宜居五华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坚定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

(一)保证宪法的遵守和执行。坚持把宪法作为根本活动准则,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制定的规范性文件都不得同宪法法律相抵触。县人大常委会要将遵守和执行宪法情况作为年度工作报告的重要事项。县、镇人大通过、作出的决定决议,应当确保符合宪法规定、宪法精神。贯彻落实涉及宪法问题的事先审查和咨询制度。

(二)推进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做好有关国家机关人员就职时的宪法宣誓工作。把宪法融入校园文化,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加强宪法理论研究,做好宪法学教材的使用和教材类读物的编写工作。推进宪法宣传教育基础建设。

三、强化法治实施,深入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三)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以民法典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按照应放尽放、能放全放的原则,依法调整下放行政职权。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完善动态清理机制,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大力推行清单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编制并公布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备案管理事项清单,全面规范和公布各镇各单位互联网+监管事项清单及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推动实现各类清单事项、编码、要素标准全县统一。

完善行政决策地方政府配套规章制度。落实政府及其部门重大行政决策主体责任。落实县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健全重大行政决策事前评估、跟踪反馈、实

施后评估及决策监督等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重大行政决策中的积极作用。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合法性审核机制。

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善行政执法权限协调机制。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实施行政执法人员素质提升行动。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建立健全行政执法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和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依托一网统管建设,推广全省统一的互联网+监管平台及行政执法信息平台、行政执法监督网络平台。

持续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落实国家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当竞争执法。修订政府定价目录,压缩政府定价范围。持续全面清理违法违规的涉企收费、检查、摊派事项和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建立政务诚信监测治理体系和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激励和保护科技创新。推进企业合规管理试点工作。

在法治化基础上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建立健全互联网+政务服务制度。健全政务服务信息保护机制,推动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基本实现一网、一门、一次办理。深化全县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与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全面实现一网通办,推进跨域通办。

(四)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探索完善金融领域专业化审判机构,探索互联网司法新模式。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探索未成年人检察特殊业务案件化办理。

健全法院权责清单体系,健全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由院庭长直接审理机制。落实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加强检察人员分类管理。设置多层次、多类型的专业法官会议和检察官联席会议。完善类案同判体系和法律适用分歧解决机制建设。加强人民陪审员工作。

规范检察机关补充侦查、不起诉、撤回起诉制度。完善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规范庭前准备、法庭调查和庭审量刑程序,完善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完善技术侦查证据的法庭调查和使用规则。完善繁简分流机制,健全适用速裁程序、简易程序配套机制,深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改革刑事申诉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持续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法律帮助全覆盖工作,保障律师辩护权利。

深化民事诉讼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推进司法确认对接多元化纠纷解决线上平台。全面建设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推动诉讼服务中心转型升级。拓展网上诉讼服务功能,实现诉讼服务全流程一网通办。完善诉讼服务协作机制,按规定推动诉讼事务跨区域联动办理,推进跨境网上立案,探索境域委托送达、跨境调解等服务,推广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网上授权委托见证机制。

全面推进执行指挥中心规范化运作,按要求探索开展执行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移动执行平台建设与运用,推进执法标准化办案,健全司法拍卖辅助工作机制。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完善监狱、看守所与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机构之间的工作对接机制。

(五)深入推进全民守法。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做好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法治镇、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等创建。

落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配合做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和治理实践创新项目建设。健全社会治理规范体系,探索微网格治理。实施《广东省社会信用条例》,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

加快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加强实体、热线、网络等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到2022年底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准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公共法律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律师行业扶持发展机制,加大对律师事务所和跨领域、复合型法律服务人才的培养力度,注重培养法律专业人才和青年律师,形成律师人才引进机制。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制度机制。推进公证体制机制改革,探索设立合作制公证机构,加大优秀公证员培养力度,严格公证质量监督管理,研究建立商事调解制度机制。建立法律服务行业突出问题治理长效机制。

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制度规范建设。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推动品牌调解工作室建设,加强人民调解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完善律师调解工作制度。优化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和力量配备,发挥基层法治机构依法及时就地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功能。探索建立矛盾纠纷化解后的综合分析评估机制。深化法律援助制度改革,提升法律援助质量。有序推进行政裁决工作。

四、健全法治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执法、司法工作的监督

(六)推进对法治工作的全面监督。全面推进执法公开、司法公开。完善法治督察机制,加强对重大法治问题的法治督察,探索建立法治建设案例式指导督察制度。常态化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全面督察。

(七)加强对执法工作监督。建立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常态化案卷评查机制。探索建立违法干预行政执法的记录和处理制度。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2022年前基本形成公正权威、统一高效的行政复议工作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建立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制度。规范和加强行政应诉工作。

(八)加强对司法活动监督。建立法院四类案件自动识

别监测系统,加强审判监督管理。健全检察权运行制约监督机制。健全对记录违规过问案件人员的保护和激励机制。完善司法人员惩戒制度。完善审前未羁押罪犯交付执行监督机制,严格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监督。推动在县公安机关建设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并派驻检察,实现监督端口前移。常态化开展交叉巡回检察。

五、以改革创新为引领,为县域发展战略提供法治保障

(九)强化构建发展新格局法治保障。健全优化营商环境配套规章和政策举措,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实体经济、乡村振兴等法治保障。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支持各镇各单位打造各具特色的法治工作亮点,推行双向复制、多向复制。

六、完善法治保障机制,筑牢法治五华建设的坚实后盾

(十)加强政治和组织保障。各镇各单位要明确负责统筹协调法治工作的机构,加强力量配备。各级执法、司法机关党组(党委)要加强领导、履职尽责,保障宪法法律实施。

(十一)加强队伍和人才保障。建设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法治专门队伍。完善员额退出机制。加强执法司法辅助人员队伍建设。加快发展法律服务队伍,强化法律服务行业党的建设。健全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人员惩戒机制,建立律师不良执业信息记录披露和查询制度。

加强县镇党校、中小学校法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法学实践教学,建立健全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践工作者交流机制。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

(十二)加强科技信息化保障和基层基础建设。统筹推进法治信息化工程建设。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检察工作深度融合,整合检察互联网平台,构建检察服务公共平台。打造公安智能执法监督管理体系。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区块链+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统筹推进人民法庭、检察室、派出所、司法所、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等基层法治机构建设,推动改善基层法治工作场所、设施装备。

七、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坚定不移推进依规治党

(十三)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组织、党的领导、党的自身建设、党的监督保障法规,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完善清理工作机制,提高党内法规制度质量。注重党内规范性文件同国家法律法规的衔接和协调。健全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十四)抓好党内法规实施。把重要党内法规列为县委常委会会议、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列为县镇党校重要教学内容,列入法治宣传教育规划重要任务。加大党内规范性文件公开力度,落实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加强党内法规实施评估。强化监督检查和追责问责,将党内法规执行情况作为县委督促检查、巡察重要内容,严肃查处违反党内法规的各种行为。

(十五)强化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保障。加强党内法规专门工作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化建设,充实各级党内法规工作机构人员力量。加大党内法规理论研究力度,健全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学科建设。

八、坚决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十六)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完善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机制。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落实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健全维护国家安全的执行机制。

(十七)加强涉外法治工作。引导对外经贸合作企业加强合规管理。积极对在我县境外人士开展法治宣传。加快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完善涉外法律服务工作机制,落实支持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和涉外法律服务人才保障政策。加强涉外律师培养和引进力度,尝试推动涉外律师事务所专业化建设。

九、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十八)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点内容,县镇党校要作为重点课程。各镇各单位要组织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学习和培训。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以及法治工作部门要开展全战线、全覆盖的培训轮训。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加强网上宣讲。

(十九)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推进党的领导入法入规,着力实现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全面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二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加强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研究,深入研究和总结我县的经验做法。建立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咨询专家库,加强新型法治智库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县重大课题研究。

(二十一)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各级党委(党组)要落实推进本镇、本单位法治建设的领导责任,将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将推进法治建设情况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