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计划规划
五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时间:2012-12-02 来源:梅州市五华县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号:
   2011 年至2015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规划年,“十二五” 规划是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势推进跨越式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对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市委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部署,提出了三年打基础,五年大提速,强势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总目标和工业立县、教育优先、民生为重、和谐五华的发展理念,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我们在加大投入中拉动增长,在攻坚克难中推动发展,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70.5亿元 ,比十五期末增长68.8%,年递增11.04%,其中,第一产业年递增4.17%,第二产业年递增15.0%,第三产业年递增13.1%。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由十五期末的 33.2 21.6 45.2调整为29.6 22.8 47.6。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十五期末的0.753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98 亿元,年均增长21.9%,连续七年获得省财政新增转移支付奖励。

2、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4.2亿元,十五末增长27.8% ,年递增5.0%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优质稻、烤烟、油茶、南药等四大绿色农业基地建设。我县荣获国家级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称号。烤烟初步形成了以专业化大户和家庭农场种植为主的生产格局;全县种植油茶面积11万亩,引进了22家企业,建立了6个油茶种植基地;建立了2000多亩中草药(岗梅)GAP种植全国示范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得到大力培育。十一五期间,发展农业龙头企业36家,其中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9家,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到157家。

3、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全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十一五”期间,工业园区引进企业60家,产值37.69亿元,创税8809万元。以制酒、制药、五金电器、汽车配件和工艺品为特色的产业初步形成,主导作用明显增强,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近68.6%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2.4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97.9%,年递增14.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6亿元,年递增28.6%;全县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到2010年达到8, 十五期末增加6

4、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90亿元,年均增长18.2%全力抓好以县城建设、交通公路、水利能源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的环境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县城面貌明显改观。投入80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改造县城出口通道和县城主要街道;琴江公园的文化广场和健身广场、蒲丽顶森林公园相继建成使用;华城、安流二个中心镇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进行了第二次总体规划修编;投资1.2亿元的县城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716公里,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84.2公里,分别比“十五”期末增加 596公里 18.5公里 特别是2008年以来,累计投入8.2亿元,升级改造 61.3公里 “大南北”通道,建成 33.2公里 “小南北”通道,改造8条县道共 133.4公里 ,完成 933.5公里 村道延伸线硬底化建设,镇通行政村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底化;新开通3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 90公里 水利设施明显改善。共投入7.3亿元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县城河堤、重点堤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推进,省人大议案小型除险加固、农村机电排灌、水库移民安置等项目顺利完成,县城供水输水管道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县城内涝整治等民生水利工作全面推进,县城供水应急备用水源、合江水电站建成投产。供电、通信等设施建设得到不断完善。

5、社会事业明显进步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县新建扩建校舍27.83万平方米。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8%比“十五”期末提高47.3个百分点,“普高”目标顺利实现;全县进入 3A 线以上人数4613 人,省线入围数居全市前列,比十五期末增长112%。代课教师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人口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全面完成了市下达的人口控制计划,并顺利通过了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考核,2008年,我县人口计生工作升为省二类县管理;2010年,被省政府授予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加强了对国土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抓好环境保护和城乡建设规划及绿化、净化、美化工作,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社会福利、旅游等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社会保障得到不断改善,行政体制改革工作不断深化。依法治县进程加快,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深入推进,社会保持稳定。

6、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5390元、73.89亿元、49.45亿元,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47.5%60.8 %122.5 %。精神文明、安全生产、综治维稳、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进步。

 

 

 

 

 五华县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实现情况

类别

 

2005

十一五规划目标

2010

十一五年均增长

属性




GDP年均增长(%)

8.5

10

15.1

11.04

预期性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42.5

45.5

47.6

导向性

城镇化水平(%)

32.5

42.6

42.6

导向性

社会发展

人口自然增长率(

6.12

7

6.32

约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3

3.5

2.26

预期性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1.18

3.11

4.15

导向性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0. 54

4.16

5.96

导向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25.6

99.9

99.9

约束性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率(%)

40.8

82

85.8

预期性

人民生活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3.4

4

16.0

8.1

导向性

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人)

8.5

15

15

12.0

导向性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0

71

71.13

预期性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吨)

3000

2000

1600

11.8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62.5

 

65.1

预期性

: 森林覆盖率指标口径已调整,2005年和“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口径调整前的数。

(二)面临的形势

认清十二五时期我县面临的发展环境,对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条件和重大机遇

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山区发展,提出建设“幸福广东”的理念,随着省双转移战略、扶贫开发双到的深入实施,资金投入将更多地向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生态发展区倾斜。我县作为重点发展区,将获得更多的政策倾斜、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产业发展的空间将进一步得到拓展。二是市委、市政府制定实施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的发展战略,为我县经济社会大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三是有对口帮扶的广州市、番禺区和省直有关单位多年来持续有力的帮扶,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四是十二五时期我县将迎来交通建设的黄金时期,将进一步拉近我县与珠三角、长三角、海西区的时空距离,区位劣势将得到明显改善。五是发展优势基本形成。我县提出三年打基础,五年大提速,强势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发展战略,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经济提速发展为核心,以工业建设为支撑,以社会建设为基础,以政治建设为保障,确立休闲旅游、特色工业、绿色农业三大产业发展思路,把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为具有重大社会价值和经济利益的发展优势,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最合理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几年的实践证明,发展思路明确清晰,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基本形成。六是全县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步调更加一致,广大海内外乡亲支持家乡建设的热情更加高涨、行动更加积极,发展氛围更加浓厚。

2、不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一是区位劣势仍未根本改变。我县地处粤东北山区和广东偏远地区,交通欠发达,区位劣势长期制约我县发展的瓶颈仍未得到根本性突破。二是产业层次不高。我县工业经济总量小,技术装备落后,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欠缺,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任务艰巨。三是企业规模效益不高,聚集度不强,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工业、服务业协调快速发展。四是资源环境压力大,资金、人才缺乏。五是历史难题较多,社会建设历史欠账较大,城乡贫困面较广,民生保障任务较重,维稳形势仍然严峻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迎接挑战、抢抓机遇、实现经济社会大提速的关键时期,务必要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模式,谋求新的更高质量发展。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市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推进发展大提速,建设幸福新五华”这个核心,以提速发展为动力,抢抓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规划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积极构建三大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定位

我县属于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重点发展区。按照定位,根据资源特色和产业基础,坚持互补互动、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大规划推动大发展,全力谋求经济社会发展大提速。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形成中部重点发展区、南北两翼为生态发展区的发展模式。中部以县城为中心、安流为次中心,重点发展现代新型工业、绿色城市经济。扩容提档建设县城工业区,规划建设安流工业区,着力把县城打造成可容纳50万人的绿色工业城、安流可容纳25万人的次中心城。南部以梅州(五华)抽水蓄能电站为中心,链接睦贤水库旅游区、古大存故居、世界球王李惠堂故居,着力把南部打造成以低碳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区。北部以山、水、泥特色旅游为重点,把热矿泥温泉山庄、益塘水库风景区、七目嶂、白石嶂国家矿山公园、长乐烧景区、长乐学宫等旅游景点串珠成链,规划建设五华特产美食风情城,把北部打造成休闲养生、现代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

三)发展目标

2015年,力争有1家以上税收超亿元的工业企业,2家以上企业上市,3家以上产值超10亿元企业;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40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5%以上;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4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年递增为7.1%以上;第二产业年递增为22.8%以上;第三产业年递增为15.6%以上;整体发展水平达到全市中等水平,县级综合经济实力排名在全省67个县中前移3位,在全省48个山区县中前移4位,使我县成为梅州推动绿色的经济崛起的重要力量。

人均GDP年递增14%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递增2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递增16%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递增10%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10%以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市下达控制目标。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围绕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大提速

把创新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坚持制造与创造相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相配套,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加快我县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三大绿色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县域经济大提速。

1、建设特色工业体系。坚持生态优先,以建设现代绿色工业基地为目标,以推进山区新型工业化为方向,按照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产业链的发展思路,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源整合、推进战略合作、加快技术改造、强化品牌建设,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建成绿色低碳的现代工业基地。到2015年全县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5%以上

1)做强做大园区经济。充分发挥我县民资民力丰富的优势,大力实施乡贤回乡创业工程,精心筛选一批既事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又适应招商投资需求的重大项目、优质项目,吸引外出乡贤、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围绕建设五华新城、绿色园区目标,高起点修编园区建设规划,形成以县城工业区为中心,经济开发区、安流工业区为两翼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土地调整、集约,加快依法征地,高标准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把园区规划与推进城市化功能提升结合起来,合理布局,逐步配套,县城工业区在原有规划8300亩的基础上再扩大,建设万亩工业园,五华经济开发区加快项目入驻和选商引资步伐,安流工业区加快规划建设,为经济的跨越发展搭建腾飞的平台,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工业聚集的大本营,发展壮大园区经济,努力使其成为县域经济的新引擎和增长极。

2)加快五大特色工业的集聚发展。 做强制酒、制药、汽车配件、五金机电和工艺品加工等五大特色工业,重点扶持产值上亿元、税收上百万元的企业,力争打造一批产值上十亿元乃至几十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力促有4家以上的企业上市。至2012年,全县工业区引进30家企业;至2015年实现引进60家企业进园投资,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税收2亿元以上,用工2万人以上。一是构建白酒产业基地。以长乐烧为龙头,以客家乐、客属、五稻窖酒等白酒品牌为重点,全力打造广东省米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坚持培育特色与提升品牌相结合,积极扶持白酒生产企业扩大产能,大力发展果酒,提升产品质量,开发名牌品牌,促使一批制酒骨干企业不断提质增速,不断增强品牌竞争力。二是构建南药生产和加工基地。依托康奇力药业中草药(岗梅)GAP种植全国示范基地,扩大名贵中药材巴戟、绞股蓝等种植规模,逐步带动全县中草药种植业的兴起,建成广东南药生产加工基地和凉茶基地。三是构建汽车配件生产基地。以井得汽车配件为依托,引进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井得汽车配件,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带动全县汽配产品集群发展。四是构建五金机电生产基地。依托辉胜达电器、富胜五金、环兴电力等一批骨干企业集聚能力,带动产业链延长,促进五金机电集群发展。五是构建工艺品生产加工基地。以华福工艺出口创汇骨干企业为龙头,提升传统特色工艺水平,发展塑胶工艺品,扩大产品规模,开拓新兴市场,带动竹器加工、金木雕、石雕手工艺品和塑胶工艺品快速发展,促进外经贸持续发展。

3)做强做大矿产经济。围绕以有色金属为重点,恒兴矿业为龙头,结合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做大做强有色金属矿业,发挥相对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快建设稀土、石材开采加工基地的矿业发展思路,以恒兴矿业公司香港上市为契机,促进恒兴矿业建成年产值超10亿元的大型矿业公司,把钼矿打造成五华新兴支柱产业。加大探矿力度,推进潭下汶水矿区、周江洋塘矿钨钼矿区深度开发,带动全县矿产品开发,把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2、建设现代农业体系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为基础,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引进加工与流通型大企业参与现代农业开发,发展精致农业,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到2015年,优质稻、烤烟、油茶、蔬菜、南药、水果、茶叶、花卉、畜牧水产养殖等9大特色基地达到52万亩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0家以上,其中规模大、实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家以上;龙头企业联结农户达到5万户以上;力争省级以上品牌达到7个以上。力争至2015年,建成23个高标准的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1着力打造四大基地、三大中心。一是建设优质稻基地。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打实稳产高产生产基础,继续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巩固国家级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广东省产粮大县成果,建立县、镇、村三级示范片,辐射带动全县优质稻生产的稳定发展,到2015年全县种植优质稻63.8万亩,总产达27.115万吨;二是建设油茶基地。积极扶持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规模开发,坚持每年新种油茶2万亩以上,推进韩江上游油茶产业带建成,到2015年油茶种植面积达27.5万亩,建成油茶精深系列加工厂1家以上;油茶产业年产值达到2.5亿元以上,发展1个以上油茶产业协会,力争培育1家以上国家级油茶产业龙头企业。建设烤烟基地。充分发挥省优质烤烟生产基地的优势,抓好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强化烟田配套设施,加快推进烟叶业务管理新模式,大力发展我县烟草农业。每年种植烤烟1.8万亩以上,收购干烟叶5万担以上,建成全国现代烟草农业县。三是建设无公害绿色蔬菜示范基地。以示范农场标准化大棚蔬菜为中心,辐射带动河东、华阳、转水、潭下等镇的无公害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效率,全力推进菜篮子工程四是做大做强新金叶、丰华有机农业、康奇力药业、岭南裕宝、恒星畜牧五大龙头企业,逐步把五华建成广东省有机农产品、梅州市较大的优质果品、南药三大生产中心。

2)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工业化步伐,把我县打造成重要的优质粮食、优质畜产品、优质林产品、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引导企业大力发展优质米、油茶、蔬菜、南药、果合柿、金柚、玉米、畜产品等精深加工,力争有机农产品、果合柿、禾梨、三华李、桃驳李、金柚等大宗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单一品种为主向精深加工、多元品种为主转变。

3)加强农产品销售市场建设。加强培训和指导,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壮大农村流通主体。建成农产品、水果、水产等3个规范化批发市场,积极组织涉农企业参加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交易会,大力推广广州番禺帮扶五华的“农超对接”模式,推动山区农产品进入大市场,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3、建设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体系以“幸福市民、快乐游客、致富农民”为宗旨,利用我县特色旅游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着力加大珠三角后花园的宣传力度和包装力度,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擦亮具有五华独有的山、水、泥特色旅游品牌,通过大策划、大整合、大品牌、大推介、大服务,促进旅游与文化、农业、林业、地产、饮食和医疗保健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开发,打响客家文化之旅、度假休闲之旅、保健养生之旅、红色文化之旅。五华北部以转水热矿泥山庄为中心,把白石嶂国家矿山公园、益塘水库风景区、五华天湖山生态旅游温泉休闲农庄、潭下清闲农业生态旅游度假山庄、七目嶂、长乐学宫等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建设成为保健养生、农业观光、休闲会务于一体具有客家特色的旅游品牌。高起点规划建设五华特产美食风情城;五华南部以梅州(五华)抽水蓄能电站为中心,链接睦贤水库旅游区、古大存故居、天堂山、高山寨英烈庙、军营水口封山碑、世界球王李惠堂故居、丰华有机农业乡村文化生态园,积极推进五华文化特色旅游。打造一批以南越王赵佗长乐台汉代遗址为龙头的古长乐(包括狮雄古塔、状元李威光故居、长乐学宫)文化产业园和五华石雕工艺文化、世界球王李惠堂足球产业园的文化旅游产业。打响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五华提线木偶戏、采茶戏、五华竹马舞、锣花舞、七盏灯、石雕及土特产长乐烧、大田柿花、新桥腐竹、金木雕等五华名优特色品牌。2015年,把益塘水库风景区、转水热矿泥山庄打造成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力争建成三个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增加一个以上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力争建成2家以上五星级旅游酒店,培育23家四星级以上旅游酒店;通往景区的旅游专线公路基本实现二级路标准;全县年旅游接待量超过130万人次,年均增长25%以上,全县年旅游总收入8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

4、建设现代物流产业体系。精心策划物流产业,优化空间布局,着力培育大型商贸连锁经营商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推进地方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等商品交易中心建设,整合提高物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配置能力,将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入物流业,推进物流中转的无缝连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到2015年建成产值超亿元的物流配送中心5个以上,带动全县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5、强势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重大项目建设是拉动投资的主导力量,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我们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的支撑。我们必须围绕国家政策导向,伸长触角,超前谋划,精心策划、储备一批事关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优势产业、生态建设、改革创新、社会事业项目,做到前期项目抓深度,开工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效益,以重点建设项目的快速推进,进一步营造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的浓烈氛围,再次形成重点项目建设的新高潮,确保我县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增强我县的发展后劲。全力抓好89项上亿元、总投资378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梅州(五华)抽水蓄能电站、钼矿、国家矿山公园、汕湛高速五华段、畲华高速(畲江到华阳)、平汕高速五华至陆河段、益塘水库旅游风景区、人民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6、加快镇级经济发展步伐。围绕壮大经济规模、提高镇级财政自给能力的目标,以城镇化为载体,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以发展民营经济、培育特色经济为重要途径,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性调整,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出台扶持镇级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县镇共建园区的力度,提高镇级税收收入。引导各镇根据实际,突出重点,按照名特优农产品的区域化总体发展思路,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旅游、特色农业,形成一镇一业、一镇一特色。每年发展12个专业镇,带动镇级经济壮大。,即依托各镇山塘水库建设水产品(优质鱼)养殖(示范)基地。,即以各镇为中心,在城市郊区形成鲜活畜禽饲养(猪、鸡、奶牛、奶羊)基地圈,在边远山区形成草食畜牧养殖(牛、羊、兔、)基地圈。,即双华河东南药基地发展带;棉洋安流横陂河东烤烟基地发展带;横陂安流油茶基地发展带;安流横陂河东益塘细核荔枝基地发展带。,即中部为鲜活农产品(鲜活畜禽水产品、花卉 、蔬菜、水稻、荔枝、金柚)生产区,西南部为特色农业(南药、果合柿 ) 生产区,东南部为品牌农业(茶叶、南药、烟叶)生产区,北部为优质果粮(水稻、果蔗、油茶)生产区。大力发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农村服务业,扶持有条件的镇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特色服务业,努力实现镇级经济快速发展。到2015年,镇级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镇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

7、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动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为依托、政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打造若干行业标准、国家标准。重点围绕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各类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载体建设,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的组织,深化与中央和省属企业、科研院校的战略合作,突破一批绿色现代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大力实施以质取胜和技术标准战略,强化质量安全监督,全面提升质量水平。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1、加快交通公路建设。大交通发展战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与珠三角和周边地区的快捷通道,畅通我县南北及各镇的道路网络,进一步提升我县的区位优势。协助建设济广高速、汕湛高速、畲华三条高速五华段,积极争取提前建设汕尾至寻邬高速公路五华段;规划建设县、乡公路11条段共 201.33公里 。其中X960华阳至龙村段三级改造 23公里 X004线黄田桥至硝芳段三级改造 7.3公里 X031横陂至周江段二级改造 28.3公里 X032线大都至安流段二级改造 13公里 X033线大风岗至双华段二级改造 7.3公里 X033线棉洋至平安段二级改造 5.3公里 X035线蝙蝠石至中兴段二级改造 8公里 ;新建环城大道二级公路 9.8公里 、过龙坳至翻新二级公路 8.03公里 、“山、水、泥”旅游专线二级公路 56.8公里 、水万二级公路34.5公路。抓好S120<广下>线华阳至安流段35.796公里、水寨至油田段12.755公里、X034线水寨至华城烂泥塘24.582公里、X003线金坑至坳巷18.1公里改造工程。力争将S228(董源至洋田段、华城至水寨段)、S120(水寨至安流段)、S238(安流至棉洋猫塘坳段)列入国道管理。继续抓好村道延伸线水泥硬底化改造,新建农村公路1300公里。至十二五期末,基本实现镇级有站、村级有亭和有通客运班车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客运通达率100%

2、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把县城建成“绿色工业城”的目标,高标准规划县城,加强市政建设,提升宜居宜业环境。建成人民广场、人民公园,创建蒲丽顶国家级森林公园,新建新华路、布新路、环城路,完成县城主要街道整治;开发建设下坝堤、水中堤、员瑾堤、澄湖堤,全面完成二江四堤高标准改造美化亮化水华线、水梅线、水安线、水潭线、水双线、广夏线油田段等六个县城出口。不断完善城市给水管网设施,完成二期水厂建设;加强县城排水工程的更新改造及其他配套工程建设,解决县城内涝问题;加强燃气管网建设,力争2015年县城基本用上管道煤气。

3、加快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努力打造一个涵盖“电子政府、平安五华、信息经济、网络社会、数字家园、数字校园”的信息化社会雏形,建设数字五华。加快政府办公自动化建设进程,建成“县镇—村”一体化的党政内网办公自动化系统;推进“平安五华”建设,增加县城、乡镇、校园视频监控点;建设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网络质量,提升互联网渗透率;建设“信息家园”示范小区,通过光纤接入及社区信息化系统,提供社区管理、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等数字化服务,提高家庭生活现代化水平;充分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建成教育主管部门面向学校、学校面向学生家长的信息化应用平台,提升教育系统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通信、电视、数据网络“三网”融合,大力推广新一代( 3G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大力发展“物联网”,推进基础通讯网、应用网和射频感应网的融合;推广工商信誉通信化平台,加强商品安全管理;加强科技创新建设,“十二五”期间建设300亩、投资1.5亿元的科技园,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提供便利。

4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建设可持续发展水利、民生水利的思路,按照城乡一体、流域与区域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综合治理、水景观水经济水文化协调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广应用变频智能控制排灌泵站等新技术,重点实施防洪保安、村村通自来水、现代农田水利、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内涝整治、水库移民安居等六大项目工程。建设安流圩镇河堤、琴江河堤(水寨安流)等重点河堤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棉洋镇村村通自来水试点工程,华城、安流镇等自来水供水工程,到2015年,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力争达到90%以上;建设益塘水库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及益塘水库、东方红水库、岩前水库、桂田水库等灌区改造工程;建设崩岗防治工程,龙村生态清洁型、乌陂河、罗陂河等小流域综合治理及琴江河、周江河、蕉州河、潭下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县城、华城镇、安流镇等内涝整治工程及七都围、河东、安流、华城等排涝泵站工程;建设岩前水库、21宗病险小型水库等除险加固工程,提高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到2015年,华城、安流两个中心镇基本达到20年一遇以上防洪标准,县城和部分重点易涝区排涝能力基本达标,基本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水土流失、农田水利失修等民生水利问题。

5、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水利水电资源,大力发展水电业,加快开发风能等新能源建设步伐。加强电压等级电网建设,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优化电网结构,提升输、变、配、用电等智能化水平,减少输电损耗,提高供电可靠性。依托梅州(五华)抽水蓄能电站,谋划建设一批水电基地;抓好电网规划建设,大力推进大修技改工程,今后五年,计划投资6.98亿元,完成10kV及以下基建配电网工程、110kV安流至龙村回输电线路工程、110kV龙狮殿、大坝变电站输变电工程和110kV桂田至安流、周江至龙村送电线路等重点电网建设项目,形成结构合理、安全可靠、先进节能现代化电网系统。

(三)统筹城乡建设,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1、加强城镇的规划与建设管理按照“城镇向山拓展、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的发展思路突出以县城为中心,抓好名镇、名村、交通枢纽镇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公共财政支出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覆盖,保障服务向农村延伸,产业升级向农村推进,不断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快对县城、中心镇和普通建制镇的规划建设。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第三次修编,规划期限至2030年。抓好和落实各个层次城镇规划编制(修编),对已完成总体规划的县城(水寨)和2个中心镇(华城、安流),加快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落实总体规划的目标和指标,加强规划对土地开发的控制。引导群众集中建设,全面规范农村建房。大力推广典型经验,以点带面,结合新农村建设,到2015年,完成75%的建制镇规划和411个行政村的新农村规划编制、40%的村庄整治规划,打造12个名镇、23个名村、县城12个示范家园、2个以上绿道建设示范点、2个以上“三边”(路边、山边、水边)整治示范项目,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水平。

2、构建合理的城镇空间结构按照把水寨与安流联成一体的城镇化发展思路,依托五华县交通网络和产业布局,构建中心城市(县城)次中心城镇(华城、安流、龙村)重点城镇( 梅林、华阳、周江、长布、转水)四级城镇体系,形成首位型等级结构、职能分工协作、空间布局有序的城镇空间体系;依托交通网络和城镇空间结构,构建岐岭华城县城安流棉洋龙村一条一级经济发展轴带和岐岭潭下周江安流华阳转水潭下长布县城河东郭田安流梅林龙村登畲四条二级经济发展轴带。

3、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严格实施土地利用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每年实12个“三旧”改造项目,扎实推进以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为主的三旧改造,进一步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的协调和衔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存量建设用地二次开发不断拓展城镇发展空间,优化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城乡面貌。加大山坡地、园地等开发力度,“十二五”期间力争新增耕地1.5万亩以上,坚守60.7万亩耕地保护红线。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章建筑、非法采矿行为,规范国土资源管理秩序,为全县经济发展大提速提供国土资源的保障。

4、加快农村的各项事业建设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升级步伐,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工业园区,重点培植一批大型农产品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非农产业收入,落实惠农补贴政策,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产品、再生资源网络建设,积极开展服务上门、科技下乡、直销服务等多种形式的为民便民活动。抓好“强居促和谐,强村促稳定”工作,确保全县411个村34个社区“双强双促”创建活动落到实处,实现村(社区)“六好”目标。

5、健全环境保护考核和环境监督管理机制。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完善环保考核机制。制定促进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加快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计划指标以内;优化能源结构,推行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强化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严格产业准入,从源头防治工业污染。不断提高城市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能力,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进程,到2015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加强声环境污染防治和重金属污染防治,保护饮用水源地;规划2个镇、10个以上村作为示范点,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管理和控制;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日处理能力达到4万吨,在华城、安流、龙村圩镇建设日处理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不断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至2015,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5%以上;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抓好生态公益林体系、韩江流域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生物防火林带等工程建设,构建绿色生态屏障。至“十二五”期末,单位GDP能耗≤1.10吨标煤/万元,单位GDP用水量≤600立方米/万元,工业用水量重复率达到30%以上,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80%,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例≥2.5%

(四)着力提高保障能力,大力改善民生福利

1、健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推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深化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适当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合理调节收入差距,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制度;完成妇女、儿童、残疾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增加投入,健全机制,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到十二五期末,建立一所省二级以上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每个镇有一所提供临时托管或日间照料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改革户籍制度,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工资性收入,落实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性收入,逐步扩大扶贫开发范围,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2、提高人口增长控制能力。实行更加严格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以优质服务为手段,着力构建长效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优化人口结构,努力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力争2012年跨入人口计生工作一类县管理目标,至2015年达到全省中等县水平,创国家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

3、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优秀客家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继续申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重视培养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做好长乐学宫、长乐台遗址、李威光故居、荣槐楼民居等重点文物保护,积极申报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设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改造好李惠堂旧居。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全县基层文化设施全覆盖,以创建文化先进镇为抓手,丰富基层文化生活,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全面建设好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科学馆、人民广场,多功能数字电影院及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的规范化建设。实施文化公益工程,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全面完成农家书屋送戏下乡、放映公益电影等文化下乡任务。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艺术水平要进入省内山区县前列。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加快城乡群众性体育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到2015年每个乡镇建成室外3000平方米、室内600平方米的体育活动场地。积极发展档案、县志、人防、民族宗教等公共事业。

4、积极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实施“人才兴县”战略。编制全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出台配套政策措施,统筹推进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育一批适应绿色现代产业发展的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围绕大教育发展思路,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优化基础教育结构,合理配置义务教育办学资源,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创办伟梅华侨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大型幼儿园、迁建兴华中学、扩大职校建设规模等。推进城乡义务均衡发展,顺利实现广东省教育强县目标。依法增加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职业与成人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发展。今后五年,着力巩固提高普九普高工作成果,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年巩固率达99.5%以上;继续大力发展高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全县实现国家级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零的突破,建设好5省级示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9所市级骨干成人文化技术学校、411个村建立村级成人技校。

5、完善医疗、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基层倾斜,加快推进农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县级医疗机构、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站建设,至2015年,全县医疗单位达到相应建设标准,形成以县级医疗保健机构为指导中心、镇级卫生院为枢纽、农村卫生站为基础的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全面消灭危房,16间建制镇卫生院设备配套和业务用房全面达到相应建设标准;全县医疗单位基本药物实行零差价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制度、80周岁以上老人享受长寿保健金制度,尽快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到十二五期末,全县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大幅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残疾人“五个一”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二个体系”建设;完善就业援助机制和创业帮扶机制,加大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力度,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完善积极就业政策,拓宽低收入群体增收渠道。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增城镇就业48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4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

6、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围绕“争当全市标兵,走在全省山区县前列”的目标,把扶贫开发“双到”与“双转移”、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一体化有机结合起来,以建立贫困村、贫困户长效脱贫机制为重点,全面落实各级政府、帮扶单位和贫困村户的主体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帮扶力度,全力打好扶贫开发“双到”硬仗。“十二五”期间,力争省定115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有较大增长,全面完成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300人以上大自然村道路硬底化改造任务,村容村貌有较大改观;80%以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实现稳定脱贫,低保人群实现应保尽保,贫困户家庭全部参加农村合作医疗,60周岁以上老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7、加强国防动员基础能力建设。继续完善国民经济动员组织机构体系,以潜力调查、信息化建设、动员中心、专业保障队伍建设等工作为抓手,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动员常态化建设和应战应急一体化建设。提高民兵预备役在抢险救灾、应急维稳中的能力,促进国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8、健全社会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领导责任制,形成政治安全、公共安全、信访安全、生产安全的社会安全管理机制。发挥大调解的功能作用,加强县、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全面推进村(居)委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建设,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利益诉求。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充分发挥人大民意表达渠道作用,确保上访大幅下降;针对多发性犯罪的特点和规律,开展专项整治,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整治公共场所安全隐患,从严监管重点行业领域,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大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力度,保证我县市场经济秩序稳定;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县(镇)和质量强县活动,健全应急处置体系,确保食品药品等公共卫生安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落实群防群治措施,提高防御灾害能力;以创建平安镇(街)为载体,实现平安五华建设。

(五)创新机制体制,为规划实施提供支撑

1、加强依法行政建设。强化政府经济调节、规划引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加强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对投资审批项目实行一站式服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大力推进依法治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行政复议,加强司法救助和普法工作。

2、推进民主决策。主动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县政协通报情况,高度重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切实提高办理质量。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工作。完善重大决策依法审查、听证咨询、社会公示制度,推进政府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健全重大决策征求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意见的程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监督作用,健全和发展基层民主制度,切实保证城乡居民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

3、强化科学理财。积极培植壮大税源,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加强预算管理,集中财力办大事,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发挥财政资金的综合效益。严肃财经纪律,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资金、重大工程的审计监督。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改革,完善财政支出管理电子平台建设,进一步扩大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的覆盖面。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做好省直管县改革的相关工作。

4、加强监督检查。制订出台保障政令畅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考核排位制、跟踪督办制、县领导挂钩联系机制,成立专责小组,排出工作时间表,采取时限倒逼进度、目标倒逼责任的办法,对多次督办仍无法解决或多次拖延办结时限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及时启动问责机制,实施问责,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五华县“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

(草案)

 

 

 

 

 

 

 

20113

 

 


《五华县“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草案)简要说明

 

一、《五华县“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草案,下称《本表》)是根据各镇及县直有关单位的申报,经多次征求意见修改、完善而形成的,项目涵盖了我县各行各业的项目。列入的项目原则上总投资大于1亿元。项目总计89项,总投资378亿元,“十二五”投资计划314亿元。

二、《本表》列入的有些项目“十二五”期末不一定能全部完工,可能要结转到“十三五”继续建设,所以“到2010年底预计完成投资”与“十二五投资计划”之和等于或小于“总投资”。

三、《本表》所列项目随时间推移及条件的发展变化,有些可能无法实施;有些在实施时,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以及“十二五”期间投资计划可能发生变化,甚至大变化。故项目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实行动态化管理。


五华县“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

( 草 案)

单位:万元

序号

项 目 名 称

     

建设起至
 

总投资
(
万元)

2010年底预计完成投资 (万元)

“十二五”投资计划

备注

投 资

主要建设

 

新增能力

 

总计( 89)

 

 

3780367.67

242116

3143651.67

 

 

 

 

一、交通项目

 

 

 

 

 

 

 

 

 

在建项目(1项)

 

 

 

 

 

 

 

 

1

S238线公路改造

29.136KM

2010-2011

17100

11500

5600

路基、隧道、桥涵等

 

 

 

新开工项目(10

 

 

 

 

 

 

 

 

2

S120<广下>线华阳至安流、水寨至油田路段改造工程

华阳至安流35.796公里,水寨至油田12.755公里合计48.551公里

2011-2013

41200

 

41200

路基、隧道、桥涵等

 

 

3

X034线水寨至华城烂泥塘改造工程

24.582公里

2012-2014

19600

 

19600

路基、路面等

 

 

4

X003线金坑至坳巷改造工程

36.897公里

2011-2015

18448

 

18448

路基、路面等

 

 

5

水万公路

34.5公里

2011-2020

103500

 

68000

路基、路面等

 

 

6

山、水、泥旅游专线

56.8公里

2011-2015

17040

 

17040

路基、路面等

 

 

7

汕湛高速五华段

41公里

2011-2015

410000

 

410000

路基、隧道、桥涵等

 

 


 

序号

项 目 名 称

     

建设起至
 

总投资
(
万元)

2010年底预计完成投资 (万元)

“十二五”投资计划

备注

投 资

主要建设内 

新增能力

8

济广高速五华段

4公里

2011-2015

40000

 

40000

路基、隧道、桥涵等

 

 

9

琴江大道安流段

全长约20公里

2011-2015

23000

 

23000

路基、路面等

 

 

10

棉洋环镇公路建设

鹿坑-阳光-群星-S238线老烟叶站、群星至溜沙村接S238线,共12公里

2011-2012

25000

 

25000

路基、路面等

 

 

11

县道X030线清溪至潭下段改造工程

全长20.076公里,设计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

2011-2015

10038

 

10038

路基、路面等

 

 

 

二、能源项目

 

 

 

 

 

 

 

 

 

在建项目(2  项)

 

 

 

 

 

 

 

 

12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

240万千瓦

2010-2017

583200

10000

500000

土建、设备

 

 

13

五华10KV及以下基建配网工程

15112KM

2010-2015

228304

10000

218304

土建、设备

 

 

 

新开工项目( 1 项)

 

 

 

 

 

 

 

 

14

安流牛麻潭调洪电站

装机容量2500W

2011-2015

33600

 

33600

土建、设备

 

 

 

三、现代服务业项目

 

 

 

 

 

 

 

 

 

在建项目(1)

 

 

 

 

 

 

 

 

15

五华国际大酒店

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

2010-2011

13000

5000

8000

土建

 

 

 

序号

项 目 名 称

     

建设起至
 

总投资
(
万元)

2010年底预计完成投资 (万元)

“十二五”投资计划

备注

投 资

主要建设内 

新增能力

 

四、先进制造业项目

 

 

 

 

 

 

 

 

 

在建项目(5项)

 

 

 

 

 

 

 

 

16

梅州华川电机有限公司超高压断路器生产线

土建及设备

2010-2014

20000

4000

16000

土建、设备

 

 

17

广东创盛工贸有限公司化纤生产

投资建厂用地50

2010-2014

20000

10000

10000

设备

 

 

18

广东健和包装材料有限公司BOPP高速生产线

投资建厂用地124

2010-2014

25000

4000

21000

土建、设备

 

 

19

永华木业有限公司中纤板生产线

造林加工、造林15万亩、年产中纤板10万立方米

2007-2013

35000

10000

25000

土建、设备、种植

 

 

20

辉胜达实业(梅州)有限公司产能扩建

新建厂房2万平方米、年增300万台多功能多用电烤箱、烤炉、年增产值达2亿

2010-2015

10000

3000

7000

设备

 

 

 

新开工项目(7项)

 

 

 

 

 

 

 

 

21

五华县富胜实业有限公司技术改造及产能扩建

扩大数字电视机顶盒生产能力技术改造、10KV电器断电保护柜、开关柜及配电柜系列产品、电能质量分析仪、大屏幕液晶电视背投后盖系列产品年产480万套、3500台(套)、10000台、年产300万套

2011-2015

24200

 

24200

设备

 

 

 

序号

项 目 名 称

     

建设起至
 

总投资
(
万元)

2010年底预计完成投资 (万元)

“十二五”投资计划

备注

投 资

主要建设内 

新增能力

22

五华县环兴电力器材有限公司电缆、输电器材生产线

土建及设备

2011-2014

30000

 

30000

土建、设备

 

 

23

广东华阳包装实业有限公司BOPP生产线

土建及设备

2011-2013

40000

 

40000

土建、设备

 

 

24

广东井得电机有限公司车直流电动机、铅酸电池、车用永磁电机生产线

土建及设备

2011-2015

35000

 

35000

土建、设备

 

 

25

油茶精深加工厂

2万亩

2011-2013

20000

 

20000

土建、设备

 

 

26

广东万绿达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再生资源)

100

2011-2013

30000

 

30000

土建、设备、种植

 

 

27

油田矿泉饮料厂改造扩建

改造扩建厂房及设备

2011-2013

15000

 

15000

土建、设备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六、传统优势产业项目

 

 

 

 

 

 

 

 

 

在建项目(4

 

 

 

 

 

 

 

 

28

五华县县白石嶂钼矿

首期年产99万吨/,二期年产240万吨/,三期年产490万吨/

2008-2016

300000

109206

190794

土建、设备

 

 

29

康奇力药业有限公司南药深加工综合开发项目

1年产饮料<果汁>20002、年产葡萄3万吨3、年深加工南药2万吨

2010-2015

10000

1300

8700

设备

 

 

 

序号

项 目 名 称

     

建设起至
 

总投资
(
万元)

2010年底预计完成投资 (万元)

“十二五”投资计划

备注

投 资

主要建设内 

新增能力

30

广东长乐烧酒业有限公司热带果酒生产能力技术改造项目

土建及设备安装

2010-2013

11200

5000

6200

土建、设备

 

 

31

广东亚热带果酒产业化发展示范工程基地

年新增长乐烧果酒20000

2010-2011

20000

10000

10000

土建、设备

 

 

 

七、现代农业项目

 

 

 

 

 

 

 

 

 

在建项目(2项)

 

 

 

 

 

 

 

 

32

60万亩油茶基地

60万亩油茶基地

2010-2020

120000

6000

60000

种植

 

 

33

50万亩林分改造工程

人工更新造林30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

2010-2020

17000

4000

13000

种植

 

 

 

八、水利项目

 

 

 

 

 

 

 

 

 

在建项目(1项)

 

 

 

 

 

 

 

 

34

五华县益塘水库安全加固工程

库容1.65亿立方米

2009-2011

10149

8750

1399

土建

 

 

 

新开工项目(17项)

 

 

 

 

 

 

 

 

35

县城内涝整治工程

 

2011-2015

18000

 

18000

土建

 

 

 

序号

项 目 名 称

     

建设起至
 

总投资
(
万元)

2010年底预计完成投资 (万元)

“十二五”投资计划

备注

投 资

主要建设内 

新增能力

36

棉洋镇村村通自来水工程

村村通工程

2011-2012

12000

 

12000

 

 

 

37

县城供水管网建设与改造

改造、新铺设供水管网54公里

2011-2015

13000

 

13000

 

 

 

38

益塘水库灌区改造工程

设计灌溉面积5.1万亩

2011-2015

38000

 

38000

土建

 

 

39

琴江沿岸重点围堤除险加固

加固L97KM

2011-2015

68000

 

68000

土建

 

 

40

五华河重点围堤(二期)除险加固

加固L66.7KM

2013-2015

33500

 

33500

土建

 

 

41

华城供水设施

3万吨

2014-2018

13000

 

5000

 

 

 

42

安流镇供水设施

3万吨

2014-2018

11000

 

4000

 

 

 

43

县城防洪堤达标

加固L30.9KM

2014-2015

18540

 

18540

土建

 

 

44

岩前水库灌区改造工程

设计灌溉面积1.1万亩

2011-2015

11000

 

11000

土建

 

 

45

五华县崩岗防治工程

治理崩岗面积87.41K

2011-2015

63907.37

 

63907.37

崩岗防治

 

 

46

岩前水库除险加固

V0.16万立方米

2015-2017

15000

 

5000

土建

 

 

47

三度水水库扩容

V0.15亿立方米

2015-2017

15000

 

5000

土建

 

 

48

龙村镇河堤开发项目

 

2011-2015

13000

 

13000

土建

 

 

 

序号

项 目 名 称

     

建设起至
 

总投资
(
万元)

2010年底预计完成投资 (万元)

“十二五”投资计划

备注

投 资

主要建设内 

新增能力

49

五华县乌陂河、罗陂河、龙村河、练溪河小流域综合治理

 

2011-2015

33000

 

33000

土建

 

 

50

安流镇三河六堤除险加固

除险加固30.6公里

2011-2015

18100

 

18100

土建

 

 

51

桥江河小流域治理

13公里

2011-2015

11000

 

11000

土建

 

 

 

九、环保项目

 

 

 

 

 

 

 

 

 

在建项目(1项)

 

 

 

 

 

 

 

 

52

广东长乐烧酒业有限公司供电系统冷凝水回收等综合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土建及设备安装

2010-2011

10660

5900

4760

设备

 

 

 

新开工项目(2项)

 

 

 

 

 

 

 

 

53

广东省白石嶂钼矿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土建及设备

2011-2012

18875.3

3360

15515.3

土建

 

 

54

镇级污水处理厂(华城、安流、龙村)

 

2011-2015

20000

 

20000

 

 

 

 

十、生态项目

 

 

 

 

 

 

 

 

 

在建项目(2项)

 

 

 

 

 

 

 

 

55

蒲丽顶森林公园

2万亩

2010-2013

16560

15000

1560

 

 

 

 

序号

项 目 名 称

     

建设起至
 

总投资
(
万元)

2010年底预计完成投资 (万元)

“十二五”投资计划

备注

投 资

主要建设内 

新增能力

56

广东清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五华县油茶生产基地开发、油茶深加工与特色旅游度假山庄

油茶种植、加工、旅游

2010-2014

10000

300

9700

土建、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