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2013年上半年五华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时间:2013-07-31 来源:五华县统计局 浏览次数:-
字号: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完成全年任务压力很大    



——2013年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情况及全年展望简析



 


上半年,我县大力实施“两新两特两重点”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其中,外贸进出口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工业生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平稳增长,金融业、国地税收入运行态势平稳。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据初步核算,省、市核定反馈,全县上半年生产总值48.63亿元,同比增长10.4%,在全市排第2位。增速比全省(8.5%)和全市(9.5%)平均水平分别高1.9个和0.9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18亿元,同比增长4.5%,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0.31亿元,同比增长13.6%,拉动GDP增长3.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8.08亿元,同比增长14.4%,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6.14亿元,同比增长12.1%,拉动GDP增长6.1个百分点。



2、农业生产稳步发展。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大力发动农业企业和农户耕山致富,促进了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上半年,全县农业增加值12.18亿元,同比增长4.5%



3、外贸经济形势良好,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16月,我县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5713万美元,同比增长68.6%,比今年1-5月(48.3%)回升20.3个百分点,比第一季度(29.3%)回升39.3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1424万美元,同比增长29.5%



4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强劲。据统计,16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11.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1%,比今年1-5月回升1.7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13亿元,受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同比大幅增长1.6倍;工业投资完成5.26亿元,同比增长12.7%;水利投资完成1.96亿元,增长1.8倍。



    5、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增速比第一季度回升较大16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99亿元,增长16.3%,比今年第一季度(10.2%)回升6.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呈现较大的回升态势。



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平稳增长16月, 全县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1亿元,同比增长21.4%(按同口径计算)。



7、金融业平稳增长。截至6月底,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46.7亿元,比年初增长13.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9.3亿元,比年初增长15.3%;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3.8亿元,比年初增长11.5%



8、国地税收入平稳增长,但增速比第一季度回落较大16月,国税收入实现1.38亿元,同比增长23.4%,比第一季度回落23个百分点;地税收入实现1.68亿元,同比增长15.9%,比第一季度回落17.4个百分点。



9、社会消费平稳增长,但增速放缓16月,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亿元,增长11.3%,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比今年第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



从分类情况看,1-6月,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1.9亿元,增长11.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47亿元,增长7%,其中,限额以上住宿餐饮营业额1406万元,同比下降24.4%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我县经济总的运行平稳,但目前仍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逐季经济大幅增长压力加大,完成全年任务形势不容乐观。上半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4%,与今年全年经济预期增长目标(15%),差距4.6个百分点。1-6月各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增,据此研判,展望今后各季及全年经济增长态势,总体仍将保持平稳增势。根据经济运行规律,在短期内无大项目投资、无大企业投产、无大的增长亮点,一般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相对平稳态势(季度经济增幅波动范围在0.5-1个百分点之内),季度之间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今年我县如要完成全年增长目标,大致测算,从第三季度开始,平均每季度要比上一季度增长2个百分点以上,故完成年初预期增长目标形势严峻,压力很大。



二是工业企业经济运行态势严峻。全县目前有19间规上工业企业,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326家的 5.8 %,比最高的梅县80 家相差61家,比次低的蕉岭县还相差4 家。就19家中,雄彬、电力器材两企业年内将下调为规下企业。现有7间可上规模以上企业的规下企业,由于企业家们一怕麻烦,二怕增加税收,三怕暴露企业秘密,迟迟不愿配合上规模。由此可见,我县工业企业不论在个数和总量上都将受到严峻挑战。



三是投资增幅虽居全市第一,但规模总量偏小。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主要动力之一,但今年我县投资总量仍偏小,16月我县投资总额仅为11.05亿元,与梅县38.02亿、大埔17.85亿差距较大,尤其是缺乏大项目投资带动,凸现经济增长后劲不足。



四是市场消费增速逐月回落,拉动经济增长动力减弱。16月,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亿元,增长11.3%,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比今年第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受中央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及“限制公务消费”等政策影响导致消费需求减缓,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回落,内需拉力减弱;二是限额以上企业整体数量少(只有15家)、规模小,后劲增长乏力。



五是国地税收入增速比第一季度回落较大。16月,国税收入实现1.38亿元,同比增长23.4%,比第一季度回落23个百分点;地税收入实现1.68亿元,同比增长15.9%,比第一季度回落17.4个百分点。国地税收入的增速与国民经济核算有直接联系,且该行业占GDP的比重较大(9.9%),国地税收入增速的快速回落,必将对全年经济增长带来较大影响。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抓工业



实现我县经济快速提升,工业增长是关键。当前,五华工业经济非常薄弱,无论是规上企业的数量和增加值在全市都是倒数第一,因此加快工业发展步伐,努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是今后我县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工作。抓好工业经济发展,促进工业提速增效是实现我县经济较快增长的前提。我们要全力采取措施推进工业生产,提高效益。



一是继续强化工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牢固树立工业立县意识,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抓紧落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针对我县工业基础较差,规模较小,附加值低,积累不足,承载就业较少等实际,从相对具有某些优势的制酒、制药、汽车配件、五金机电、工艺品加工、新能源及可再生资源等行业上进行突破,从培育这些行业龙头企业的点上进行突破,以求集中有限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培育龙头企业,把规模工业企业做大,以此做大全县工业经济规模。



二是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建议县挂点领导和责任单位定期深入企业调研,要解决重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原材料、用电、用工、用地、资金、销售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制定帮扶企业解困的相关优惠政策。



三是积极扶持企业增资扩产、技改创新。要支持企业增资扩产,挖潜增效,尤其对辉胜达、长乐烧、环兴电力器材等有扩产、扩能潜力空间的工业企业给予相关政策重点扶持,力促企业在原地扩大生产,提高效益。同时鼓励企业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技改扩能,加大研发投入,开拓适合市场销售的产品,引导企业向环保型、高科技、新技术方向迈进。



四是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控管理。认真跟进1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跟进超亿元企业,强化指导服务,并加强与经贸、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衔接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健全规模以下企业的跟踪机制,重点跟进税收达150万、出口达300万美元、银行贷款达1000万、产值达1500万左右的临界达规企业,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发现一个,申报一个,全力扩大全县规上工业规模。为确保全年规上工业总数和总量的稳定增长,建议由分管工业县领导牵头,组织招商、经信、统计等部门对今年即将投产的辉骏、华阳包装、冠华传导3家企业以及符合上规的鞋美等7家规下企业全部引导其上规模。



(二)促投资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们要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同时,加大投资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是加快新项目的落地,形成经济新的增长点,如畲华高速、长乐大桥、五华县“珠江纸”生产项目、五华县“海宴酒”白酒生产项目以及新进园的8家企业等,我们应重点推进,并力争项目在今年内正式动工或投产。二是加强沟通协调,落实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做好项目的跟踪,提供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加快投资进程,使其尽早产生效益。如基础设施方面:重点推进抽水蓄能电站、水利示范县建设项目、汕湛高速、西外环公路等一批大项目建设;工业方面:加快推进冠华传导、辉骏电子、白石嶂钼矿环保砖项目等新兴产业项目动工投产;服务业方面:重点推进五洲阳光、五华颐星湖健康生态旅游产业园等商贸项目建设。



(三)重引资



招商引资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承载能力的强弱。为加快经济发展,必须转变观念,不能盲目地“招商引资”,而要严格地“招商选资”,为优质项目进入我县把好关。我们要有选择地引进更多、更大、更好的可行性项目,既要环保也要效益,如装备制造、高端电子制造等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努力在引资项目的数量、规模和质量上有所突破。同时,我们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经济环境,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提升服务水平,为投资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狠抓引资项目的“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