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2011年全县经济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时间:2012-02-15 来源:五华县统计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十二五”开局良好 经济发展提速增效

2011年全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推进发展大提速,建设幸福新五华”的目标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国民经济继续呈现出持续、健康、较快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2011年全年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提速增效。

经省、市核定反馈,初步核算,2011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80亿元,达850820万元(当年价,下同),较上年净增145853万元,按2010年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4.5%,生产总值增幅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2010万元,比增6.0%;第二产业增加值210405万元,比增26.0%,其中工业增加值134305万元,比增 28.0%,建筑业增加值76100万元,比增22.6%;第三产业增加值398405万元,比增14.2%。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拉动力分别为12.3%40.9%46.8%1.8%5.9%6.8%。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分别为4.0%1.9%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主要经济指标全面提速增长,运行质量稳定提高。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优化升级工作,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之步入更好、更快的科学发展轨道,取得一定的成效。我县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9.622.847.6调整为2011年的28.424.746.9。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得益于工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率(201127.4%201025.7%)和拉动力(20114.0%20103.9%)提升较快,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立县”成效进一步巩固。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0年的14.2%上升至2011年的15.8%(首次突破15%)。第一、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经济结构在经济发展中得到进一步调整优化。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中有增。据统计,2011年全县农业实现增加值242010万元,增长6.0%,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市各县(市、区)第2位。

工业主导作用增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呈快速发展良好势头2011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554900万元,比增30.9%,完成工业增加值134305万元,比增28.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15900万元,比增39.9%,实现增加值91281万元,比增38.4%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11年全县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0537万元,比上年增加58394万元,增幅52.1%,高于全市(平均增速36.2%15.9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市各县(市、区)第2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发展迅猛,达18790万元,同比增长176.5%

国内消费品市场畅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递增2011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3364万元,比上年增长16.1%,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0.7 %

外经外贸经济形势喜人,外贸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大幅增长。统计显示,2011年全县全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6366万美元,比增23.6 %,实际利用外资884万美元,比增91.8%

财政增收较快2011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2238万元,同比增加2428万元,比上年增长18.2%(按可比口径计算)。

金融企业稳中加快,存贷款增长较快。截至2011年末,全县国家银行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119074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9.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82814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9.5%;国家银行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32055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8.5%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观2011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持续稳定较快发展态势,开局良好。成绩有目共睹,也来之不易。但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

2011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为28.424.746.9。第二产业比重仍明显偏低,只有24.7%,最高的丰顺52.1%,次低的梅江区34.6%,全市平均为42.0%,较全市各县(市、区)差距很大,是全市八个县(市、区)中第二产业比重最低的县,长期徘徊在20%25%区间,没有明显的突破和提升,严重制约整体经济提速增效。从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和拉动力看,第二产业对全县经济发展贡献率虽达40.9%,但拉动力却只有5.9%,发展后劲不足,严重影响全县整体经济有效增长。第一、三产业比重仍偏高,其中第一产业比重28.4%,全市最高,次高为大埔26.8%,最低为梅江区17.6%,全市平均20.2%。而第三产业比重也明显偏高,居全市第二位,与最低的丰顺23.6%相差23.3个百分点,与全市平均37.8%相差9.1个百分点。但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达46.8%,大约支撑了全县全部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在整体经济增长率14.5%中,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点数就达6.8个百分点,是拉动今年全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增长亮点。畸形的产业结构导致产业结构之间发展不合理、不均衡和不协调,势必影响当前乃至较长时期整体经济发展后劲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县实际,较为合理的三产产业结构比例是244。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调结构仍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要任务。

 

附各县(市、区)三次产业比:

单位:%

县 别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兴宁

26.3

35.9

37.8

梅县

22.5

48.9

28.6

平远

22.6

46.7

30.7

蕉岭

18.5

51.5

30.0

大埔

26.8

41.0

32.2

丰顺

24.3

52.1

23.6

梅江区

17.6

34.6

47.8

五华

28.4

24.7

46.9

全市平均

20.2

42.0

37.8

 

二是一些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市各县(市、区)差距仍较大。

1、投资总量和规模仍然偏小虽然2011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比全市平均增速高15.9个百分点,但仍存在投资总量偏小、规模不大的问题。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17.05亿元,与梅县的48.2亿元、兴宁的25.69亿元、大埔的20.75亿元有较大差距,且大型、特大型投资项目仍然较少。

2、工业方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近年来虽保持较大增幅,但优势弱化,排位下降。发展势头有所减缓,工业经济总量小且规模以上工业数量少,近年来呈不增反减下滑之势。从全市各县(市、区)看,五华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及家数均居全市靠后位置。2010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38.4%,在全市排名第2位,2011年增幅仍是38.4%,但排名第6位。

3第三产业中一些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运行质量不高,存在不升反降趋势。

 

三、对策与建议

一是想方设法继续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强产业转型优化升级工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继续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稳中递增,确保农业增长7.0%以上的发展水平。(2)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密切监控和跟踪工业生产形势,加强对工业企业帮扶挂钩服务工作,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确保工业企业健康、持续、正常生产,不断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和运行质量,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领先发展。进一步提高第二产业发展比重,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破解制约经济发展瓶颈。(3)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切实加大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扩大投资额,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为拉动经济发展发挥积极的支撑作用。

二要优化调整第三产业,促进各行业平衡协调发展,提高产业发展水平。灵活把握利用好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的各种有效措施,努力挖掘潜力,积极培育新的增长亮点,推动主要行业经济的有效发展。(1)进一步提高城镇在岗职工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增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2)继续落实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积极落实中央的“以旧换新”、“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等一揽子利农惠农优惠政策,刺激城乡居民消费,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购买力和消费水平,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3)进一步优化、提高调整第三产业中重点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发展信息传输、租赁和商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二是着力提升集生态休闲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先锋旅游服务业,重点做优做活做强特色旅游企业,积极打造和培育第三产业中更多新的增长亮点,以推动第三产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此外,要密切关注金融业特别是证券业市场的经济运行不稳定态势对我县整体金融行业造成的负面影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影响降至最低水平。

三是继续搞好工业园区和对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园区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投入,不断改善投资软硬环境,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崇商重企,着力招好商、招大商,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做大做强园区经济,为壮大我县整体经济提供强劲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两个园区辐射和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附:2011年全市各县(市、区)生产总值增幅(初步核算数)情况:全市增长14.5%、五华增长14.5%、大埔增长14.7%、梅县增长15.2%、蕉岭增长15.8%、兴宁增长14.5%、梅江区增长16.0%、丰顺增长15.8%、平远增长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