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经济运行稳健,增速有所减缓
2012年,全县经济运行稳健,呈现年初下探、年中企稳回升、下半年继续回暖的发展态势。国民经济中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增长较快,农业生产、国地税收入平稳发展。
初步核算,经省、市核定反馈,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24417万元(当年价、下同),按2010年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0.3%,分别高于全国(7.8%)、全省(8.2%)2.5个、2.1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65104万元,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4686万元,增长13.6%,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49428万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54626万元,增长11.1%。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增长9.6%,第二季度增长9.2%,第三季度增长9.6%,第四季度增长10.3%,呈U字增长态势。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8.7︰22.1︰49.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2%、30.9%、53.9%,拉动力为1.6%、3.2%、5.5%。
一、经济运行特点
2012年,我县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三个较快、二个平稳、三个减缓”特点:
三个较快: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大。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呈明显加快之势。据统计,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23352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9%,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22392万元,增长28.4%。
二是财政收入、金融业较快增长。1-12月,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702万元,同比增长20.1%(按同口径计算)。
截至12月底,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295782万元,比年初增长15.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34677万元,比年初增长17.2%;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93179万元,比年初增长22.7%。
三是外贸经济形势良好,实际利用外资大幅增长。1-12月,我县外贸出口总额实现7210万美元,同比增长13.6%,其中三资企业出口总额463万美元,同比增长58.3%。实际利用外资1830万美元,同比增长1.07倍。
二个平稳:
一是农业和农村生产稳定发展。2012年农业总产值实现44376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6%。实现增加值265104万元,同比增长5.8%。
二是国地税收入平稳发展。1-12月,国税收入实现21064万元,同比增长19.1%,地税收入实现29465万元,同比增长15.9%。
三个减缓:
一是国民经济增速放缓。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24417万元,同比增长10.3%,增速比去年同期(14.2%)减缓3.9个百分点。
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同比减缓。1-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95847万元,增长11.7%,比去年同期(16.1%)减缓4.4个百分点。
三是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呈减缓态势,产值增速回落较大。受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环境影响,我县工业生产增速减缓较大。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89049万元,增长25.2%,增加值实现59559万元,增长19.2%。总产值与增加值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17.1个、19.2个百分点。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2012年我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8.7︰22.1︰49.2,呈两头大中间小的畸形结构(较理想结构为2︰4︰4)。第一产业比重全市最高(28.7%),第二产业比重全市最低(22.1%),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协调、不平衡,调结构仍然是今后几年乃至更长时期重中之重的任务。
二是投资规模总量小,大项目缺乏。我县投资总量小、尤其是缺乏大项目投资带动,经济增长后劲不足。2012年我县投资总额为23.35亿元,总量在全市排第5位,与梅县的57.54亿、兴宁的30.08亿相差较大。
三是工业生产增速明显放缓,拉动经济增长主导作用减弱。2012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9.2%,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9.2个百分点,减幅较大。工业生产增速放缓,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大,工业生产对整体经济增长拉动力减弱,必将直接影响整体经济增速减缓,形势严峻。
三、对经济运行的建议与对策
2012年我县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但整体经济增幅(生产总值增长率)放缓。为确保明年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重点放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上,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首先,要多上项目,保持投资快速增长。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抓前期工作促进项目开工,抓建设进度促进投资增长。
第二、要保持第一产业(农业)的持续稳定,抓特色高效精致龙头农业企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同时加大调整、优化其内部各行业结构力度,促进农业各行业均衡协调发展。
第三、要进一步强化工业兴县、强县意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逐步提高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县经济总量比重,不断扩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和经济总量,做大、做强、做活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提高企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破解长期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努力缩小与兄弟县(市、区)工业经济在总量、规模、质量上的差距,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和主导作用。
第四,要好字优先,提质增效,适当降低第三产业的比重,优化产业中各行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发展水平,使其回归于合理产业比重区间。
第五、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招好商、招大商。尽力搞好园区规划建设,做活、壮大园区经济,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引擎。要保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的合理、科学、协调,力促全县经济步入稳中求进的科学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