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数据发布 > 统计公报
2011年五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2-04-13 来源:五华县统计局 浏览次数:-
字号: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推进发展大提速,建设幸福新五华”的目标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县经济保持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经省、市核定,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50820万元(当年价,下同),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2010万元,增长6.0%,拉动生产总值(GDP)增长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10405万元,增长26.0%,拉动生产总值(GDP)增长5.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134305万元,增长28.0%;第三产业增加值398405万元,增长14.2%,拉动生产总值(GDP)增长6.8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29.6︰22.8︰47.6调整为今年的28.4︰24.7︰46.9。人均生产总值(GDP)8051元,比上年增长13.4%。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上升,产业结构在发展中得到进一步调整。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初步核算,2011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566104万元,增长14.9%,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66.6%,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2011年全县新增个体工商注册2657户,比上年减少7%;注册资金5686万元,比减13%;从业人员3329人,比减4%。新增私营企业172家,比上年增长7%;注册资金15561万元,比上年减少20%;从业人员1683人,比减9%。全社会从业人员52.62万人,比上年增长0.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121人,比上年减少7.0%;城镇登记失业率2.10%,比上年下降0.16个百分点。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全县乡镇企业总收入389322万元,比上年增长28.6%,总产值398776万元,比上年增长28.6%。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物价总水平上扬较快。2011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8%,比上年同期上涨4.8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4.3%,比上年同期上涨4.3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艰巨;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经济效益偏低,市场应对能力较差,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财政增收乏力,收支缺口进一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规模偏小,县域经济实力仍较薄弱。

二、农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使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201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419851万元,比上年增长5.8%,农业增加值242010万元,比上年增长6.0%。

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310926吨,比上年增长3.0%。其中:稻谷285154吨,增长2.8%;甘蔗4922吨,比上年减少7.7%;烤烟3311吨,比上年增长1.1%;花生产量为5906吨,比上年增长14.9%;大豆产量为3088吨,比上年减少11.2%。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完成新造林92850亩,年末森林覆盖率65.4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林木蓄积量累计达48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0%。

水土保持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至2011年底投放治理水土流失资金1291万元。其中,2011年度投入治理水土流失资金29万元,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9.8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0.5%。

畜牧业产品总量稳中有减。全年肉类总产量54143吨,比上年减少1.5%。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淡水产品产量14821吨,比上年增长1.9%。

农业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2.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0%。全年化肥施用量(实物量)71770吨,与上年持平,农村用电量1187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4%。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94701亩,与上年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产值与效益相伴同行。2011年全县全部工业总产值554900万元,比上年增长30.9%;完成工业增加值134305万元,比上年增长28.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口径)19家,实现总产值315931万元,比上年增长42.3%,实现增加值91281万元,比增38.4%。

规模以上工业产销衔接,销售收入增长较快,经济效益稳定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口径)实现销售收入302400万元,实现利税总额39400万元。

建筑业蓬勃发展,完成建筑业增加值76100万元,比上年增长22.6%。建筑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537万元(新口径),比上年增长52.1%。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发展迅猛,完成投资达18790万元,同比增长176.5%。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3598万元,比上年增长12.5%。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种运输形式竞争有序,综合运力进一步提高。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5.43亿吨公里,增长27.0%,完成旅客周转量9.23亿人公里,增长23.0%。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817公里,比上年增加101公里,增长3.7%。其中:高速公路32.2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由上年的84.2公里增至本年的87公里,比2010年底增加2.8公里,增长3.3%。

邮政电信业持续稳定发展,设备日益先进,通信能力不断增强。全年邮电业务量完成32764万元,比上年增长24.3%。全县电话装机容量213010门,比降2.9%;城乡电话用户105708户,比降9.2%;电话普及率由上年的39.6部/百户,下降到本年的37.3部/百户,全县互联网用户达28600户,比上年增长15.3%。

旅游事业是我县快速发展的新兴特色产业,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发展新的增长亮点。在紧紧抓住城市化进程和深梅旅游路线扩展的契机,推出了以山、水、泥为特色的旅游项目,扩展了以热矿泥山庄和益塘水库、七目嶂生态旅游景点的线路,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来我县旅游观光,接待人数、收入双双大幅增长。2011年共接待游客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8.1%,全县旅游业总收入达5.8亿元,比上年增长63.8%。

六、商业、外贸、财政

国内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商品零售总额增幅较大。2011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3364万元,比上年增长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545026万元,比上年增长15.3%;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28338万元,比上年增长29.5%。

对外经济工作成绩显著,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增长较快。2011年外贸出口总额634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三资”企业出口额30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5.5%;一般贸易出口6060.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0%。实际利用外资实现88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1.8%。

2011年财政收入稳中增长,县内财政收入实现22238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同口径);财政支出231772万元,比上年增长44.1%。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业快速发展,存贷款余额实现同步较快增长。2011年末,全县国家银行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119074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9.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82814万元,比上年增长19.5%。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32055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8.5%。

保险事业呈现多家经营竞争趋势,保险事业稳中发展。财产、人寿保险费收入10550万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5.0%。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434万元,比上年增长3.4%,已决赔款795万元,比上年减少7.1%;人寿保险费收入9116万元,比上年增长17.1%。

社保工作稳定发展,社会保险人数稳中有增,社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县25425人参加失业保险,比增0.9%;53356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比上年减少5.2%。其中:机关个人交费14802人,有12194人参加工伤保险,减少7.1%;有13629名离退休人员享受了社会养老保险,比上年增长4.2%;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人数43306人,增长9.5%。

八、教育、科技、文化

教育事业较快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投资进一步加大。

办学条件继续改善,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全年教育财政拨款60110万元,比上年增长9.1%。全县有各类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1391人;普通中学58所,在校学生116271人,减少1.2%。其中:高中学生38604人,增长12.1%;职业中学7所,在校学生13195人,比上年增长5.5%。全县共有小学415所,在校学生101365人,减少8012人,减幅为7.3%;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与上年持平;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100%,与上年持平;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100%,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高中毕业升学率85.5%,比上年上升20.1个百分点。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2011年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全县入省大专A线以上人数达5044人,比上年净增431人,入本科线以上人数2874人,比上年提高22.9个百分点。

科技事业取得新的进展,科技队伍稳中递增。我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807人,比上年增长1.7%。参加省、市、县科技进步奖项目评选活动,2010年至2011年度获市科技进步奖项目共2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各种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广场文化丰富多彩。2011年我县的两个专业剧团以及各业余剧团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更新观念,开拓进取,不断扩宽演出市场,广泛深入农村山区巡回演出,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全年两个专业剧团和县文化馆一条龙业余剧团送戏下乡演出300场,为山区群众送上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电影行业在多种文化竞争的情况下,想方设法调动电影队的积极性,出动宣传车广泛宣传,送影下乡,全县共放电影6400多场。图书馆现有藏书11.1万册,进馆读者9万人次,图书流通量11万册次。县城文化广场业余演出12场。

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到2011年止,全县共建调频广播电台1座,有线电视台1个,有线电视站16个,共用天线73个,有线电视用户7.68万户,比上年增长11.3%,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8.7%,对推动我县两个文明建设,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九、卫生、体育

医疗卫生事业有新的发展,卫生技术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医疗设备日益先进,医保网络逐步完善,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44个,床位1836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661人,比上年增长4.4%。其中:执业医师833人,比上年增长7.5%,执业助理医师831人,比上年增加5.3%。初级卫生保险工作稳步推进,并通过省级的审评,城乡卫生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参加养老、医疗保险意识增强,参加“两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数大幅增加。2011年,全县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331158人,比上年猛增3.2倍;全县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人数61469人,比上年增长57%。

群众体育逢勃开展,全民健身步步深入。2011年,我县由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团体共集资金222万元,比增1.1%。一年来,全县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或双休日在县城举办大型的足球、篮球、乒乓球、棋类、健身竞走等大型群众活动13次,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大大地丰富了体育爱好者的文体生活,竞技成绩进一步提高。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城市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全县有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20人。2011年加强了对11个自然保护区、4个县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和5个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9%,进一步改善了县城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12%,美化、绿化、净化了县城环境,树立了五华县城的新形象。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全县人口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321896人,比上年增加10705人,当年出生15505人。非农人口为182311人,占总人口的13.8%;农业人口为1139585人,占总人口的86.2%。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0488人,女性为641408人,性别比为106.1%。全县出生率为12.13‰,比上年上升0.33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36‰,与去年持平;自然增长率为6.77‰,比上年上升0.45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据抽样调查,五华城区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13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8%,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6%。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676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25.0%,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8%。农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46.04%下降至今年的45.9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8.7平方米,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18台,电冰箱36台,家用洗衣机47台,摩托车91辆,固定电话70部,移动电话237部。

说明: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县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各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运用的有关价格指数来源于市统计局物价调查科的反馈数据,仅供参考。

4、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新口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新口径)。

5、本公报中各项指标对比基数,均为上年《五华县统计年鉴》公布的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