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五华:重塑“诗和远方”背后的文化自信
时间:2024-05-28 来源:南方日报、南方+ 浏览次数:-
字号:

  如果说每座城市都有独属于自己的历史记忆,那么,狮雄山,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打开了一扇五华的历史记忆之门。

  在五华这片日新月异的土地上,于莽莽密林间追寻的秦汉文化,从中原迁徙传承下来的客家文化,在峥嵘岁月里沉淀而来的红色文化,齐头并进,共同构成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色。

图片

  新赛季以来,每逢梅州客家主场比赛,均超万名球迷现场看球。五华县委宣传部供图

  从历史走到现在,厚重的历史文化承载了五华人的坎坷与荣耀,通过保护挖掘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焕发文化遗产的时代活力,这是五华走出特色旅游发展之路的瑰宝。

  从现在走向未来,独特的秦汉文化、诗词文化、足球文化、工匠文化、戏剧文化、美食文化等交相辉映,结合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五华正加速迈进高铁时代,以文聚力擦亮城市名片,助推广东打造文化强省。

  秦时明月现遗珍

  赵佗故城或藏于狮雄山下

  追溯狮雄山秦汉遗址的发现,要从1982年时任五华县博物馆馆长李雄坤的一次文物普查说起。

  当年,李雄坤在华城镇塔岗村狮雄山采集到绳纹瓦和戳印方格纹陶片。出于文博工作者的敏感,他意识到,这些文物的性质和意义不能小觑,于是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

  随后从1984年至1990年间,开展了四次调查、勘探、考古、发掘,根据出土文物论证,公布遗址为西汉前期南越王赵佗所筑的“长乐台”,是赵佗在岭南所建的四大行宫之一。

图片

  狮雄山秦汉遗址位于五华县华城镇塔岗村。五华宣传部供图

  折戟沉沙铁未销,在第四次考古发掘20年后,该遗址迎来了第五次“探秘”。这一次,被沙土掩埋了千年的遗址向公众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2011年至2013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五华县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第五次调查、勘探和试掘,发现了新石器、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明清等六个时期的文化和自然遗存,秦汉时期城址的发现是此次工作的重大收获。

  经过第五次的考古工作,发现了环绕建筑遗址的壕沟和秦至西汉早期的建筑遗址,二者有机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性聚落。

  这不仅有助于对该遗址的年代、布局、结构和性质提出新的认识,同时,也为研究秦、西汉时期岭南地区城邑形态的演变提供了科学的证据。

图片

  狮雄山遗址出土的壶,至今保存完好。五华县博物馆供图

  据了解,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初步划分为衙署区、作坊区和一般居住区,此遗址并非随意建造,而是有一定的城市建设规划,呈现出一种既模仿中原城市营造制度又因地制宜的建筑思想体系。在狮雄山遗址出土的秦汉时期文物,可以看到多元一体的南北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孕育了粤东北的秦汉文化。

  通过遗址内文字材料的发现,确定其为秦和南越国时期所设“定楬道”之治所,纠正了过去关于它是赵佗所筑“长乐台”的认识,狮雄山秦汉遗址并非一般意义的台式建筑基址,而是一座城址,为岭南地区之罕见。

图片

  狮雄山遗址鸟瞰图。五华县博物馆供图

  值得关注的是,据《元和郡县图》记载,故佗城在龙川东北175里。狮雄山古建筑遗址的地理位置与这一记载相吻合。据此分析,2000多年前赵佗所建佗城(汉城)或藏身在狮雄山下。这为探索岭南地区南越国建立之前的历史提供了新的线索,为秦汉帝国的疆域和政治版图的形成增添了新的史料。

  文旅生辉续文脉

  让更多文化遗产“活起来”

  “文物出土、修复和保存之后,最重要的是能及时与大众见面,让文脉传承与延续。”五华县博物馆馆长张汉彬说。

  笔者来到五华县博物馆二楼,展厅门口贴着一副写着“考古城历史 研秦汉遗风”的对联。展厅内各类文物一字排开,其中部分物品出土时仅为瓦片,经过专家修复还原,形成完整物品陈列展览。

  为了保护狮雄山秦汉遗址,原来发掘的建筑群遗址已被填平,如今站在狮雄山上,与别处的山头并无二样,而脚下依旧有许多神秘之处待开发。

  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并非一件易事。不少专家呼吁,狮雄山秦汉遗址作为区域性的珍稀文化遗址,是地方不可或缺的文化之魂。当地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做到由省到市、县统一进行规划部署,寻求保护与开发的最大公约数。

图片

  南越王赵佗雕像坐落在五华县华城镇状元公园。

  实际上,五华早有建设遗址公园的想法,但因客观条件的限制外,仍面临资金支持短缺、开发技术不健全、保护措施欠缺等现实难题,以致建设停留在规划阶段。

  近年来,考古热、博物馆热、国潮国风……越来越多人关注并热爱文化遗产,文物知识和价值传播对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日益被大众广泛认同。

  业内人士表示,从整体发展趋势来讲,博物馆承载着传播知识与学习等教育功能,也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适应了不同人群的需要,逐渐成为假期受青睐的打卡地。

  专家建议,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可参照三星堆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从狮雄山秦汉遗址的文化内涵入手,通过充分挖掘和系统整理,向大众展示遗址背后清晰的历史脉络,积极谋划引进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适度开发文旅资源,让更多人了解、研究、传承这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长乐风物多灵秀

  农商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华城古迹长乐宫,狮雄古塔在城东;西边有座城隍庙,东征遗址落城中。”狮雄山秦汉遗址所在的华城镇,是人文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邑,坐落于五华县腹地,旧称长乐镇,是老县城所在地。

  华城镇不仅坐拥狮雄山秦汉遗址,还拥有始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嘉应州规模最大学府之一的长乐学宫、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的狮雄山塔,以及始建于清初的清代武状元李威光故居。

  当前,五华正整合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串珠成链,形成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加以今年下半年即将开通的梅龙高铁,拉近与珠三角城市的距离,有效赋能文旅搭上快车道。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华城镇的高铁五华站站房的设计理念正是以“承韵秦汉·匠心五华”为主题,将秦汉建筑转换成具有现代美感的设计,把传统四坡屋顶转变成大弧线形式,打造五华对外展示的新地标。

图片

  五华以鱼生和菩米为切入点,在赛事期间打造主题消费场景。何森垚 摄

  实际上,在农商文旅产业融合方面,五华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作为世界球王李惠堂的故乡,五华踢出了全国唯一一支县域中超球队——梅州客家队。

  2023中超五华15场主场比赛,场均近2万名球迷现场看球;万人大合唱、非遗表演、灯光秀等精彩活动,以及优良的赛事保障和服务,让球迷交口称赞;餐饮住宿消费火爆、城市旅游热度不断上涨……

  2024年中超新赛季以来,前六场主场赛事已吸引6万多名球迷入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第一季度,五华全县旅游接待游客42.41万人次,同比增长68.56%;旅游总收入3.09亿元,同比增长95.57%。

  手握“中超牌”,五华看中了“看球经济”这门生意。结合本地特色文化资源,五华放大“足球+文旅”模式,赛事搭台,旅游唱戏,推进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农商文旅产业融合应善于做加法。一方面,五华着力以鱼生和菩米为切入点,在赛事期间打造“五华鱼生和五华菩米”为主题的消费场景,让消费者感受到浓郁的农商文旅深度融合氛围,提高了五华土特产知名度,扩大了消售市场,增加了农民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4月,五华菩米销售量达500多吨。另外,五华已初步出台鱼生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地方团体生产标准,预计上下游产业年总产值可达5600万元。

  另一方面是拓展新的消费模式,串联起国内罕见的热矿泥温泉、国家级非遗项目提线木偶、“南国奇葩”采茶戏等文旅活动,让赛场之外的游客同样兴致盎然,形成口碑效应,吸引更多的人来看球、旅游。

  ■声音

  广东文物考古专家尚杰:

  适度开发建设遗址公园

  “狮雄山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亚于广州的南越国宫署遗址,它在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广东文物考古专家尚杰说。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狮雄山遗址历经五次调查、勘探、考古和发掘,尚杰参与了四次。对他而言,最后一次的考古工作让他印象最为深刻。

  狮雄山遗址发现于1982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1984年至1990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四次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和发掘,由于提供的资料有限,许多问题未有一致意见,特别是关于狮雄山遗址的范围、年代、性质及其文化内涵等,一直悬而未决。

  2011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第五次调查、勘探和试掘。本次工作采取了全覆盖式的探方网络控制,地毯式地全面搜索,多方位剖面记录,精度钻探面积15万平方米。

  由于遗址的重复利用和其他不可抗因素的破坏,在狮雄山遗址现存的各时期文化堆积中,东周、唐宋、明清等时期的遗存均未发现完整、纯净的单位,而秦汉时期的遗存数量最多,保存也最完整。

  “狮雄山遗址第五次考古工作进行了三年时间,秦汉城址是本次工作的主要发现。”尚杰说,狮雄山遗址不仅是宫殿遗址,它具备了城址发展的条件,是一座由壕沟和建筑遗迹共同构建的城址。

  据尚杰介绍,在秦汉时期的城址内,不仅发现了人工平台、环壕、围沟、建筑基址等遗迹,还发现了大量秦汉时期的陶、石、木、铁质文化遗物,同时还有数量可观的植物籽实、铁矿石等与人类活动相关的自然遗存。其中,封泥钤印者达50余枚,字迹清晰的如“定楬之印”“定楬丞印”“蕃”“安”等,其他封泥残块虽未见钤印,但有明显的捆绑或所附器物的痕迹。

  此次考古工作区分出了秦代晚期和南越国时期的遗迹单位和典型器物,为岭南该时期考古学断代研究增加了新内容;城址的发现和对城址布局、结构的认识,为秦汉城址类型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封泥文字的新发现不仅为“定楬道”研究提供了考古资料,也为探索岭南地区南越国建立之前的历史提供了新的线索。

  尚杰认为,从狮雄山秦汉遗址的历史地位、保护现状和市场需求等各方面因素来看,该遗址宜通过建设遗址公园进行适度开发。通过多年考古勘探和试掘,该遗址已初步具备了建设成为大遗址考古公园的必要条件,当地政府部门要重视起来,不仅要划定遗址范围,同时做好充分的评估,让遗址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得到体现。

  ■新实践

  扩大文旅融合“朋友圈”

  与狮雄山秦汉遗址密切相关的一个人物——赵佗,原为秦朝将领,与任嚣一起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乱时,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是南越国第一代王和皇帝,号称“南越武王”或“南越武帝”,以后“赵佗归汉”,岭南正式列入中国统一的版图。在执政期间,由于他一直实行“和辑百越”的政策,促进了汉越民族的融合,并把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南越之地,使南越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狮雄山遗址第五次考古领队卜工在《五华狮雄山》一书中写了《岭南考古的新篇》作为代序。他说:“在岭南的文明进程中,还没有哪一位历史人物能够像西汉南越王赵佗那样开拓进取,筚路蓝缕,居功至伟,影响深远。因此,但凡与这位文献记载的岭南第一人相关的史迹和遗存便成为岭南历史与考古的重大课题令人瞩目”“五华狮雄山遗址就是因为那里遗存的年代和性质与赵佗的不解之缘,而在岭南考古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距狮雄山秦汉遗址50公里外的龙川佗城,是赵佗的兴王之地。如今的五华县,在秦朝、南越国(约西汉早期)时属龙川县辖地。

  可以说,五华与龙川文脉相通、水脉相连。在赵佗身上,有许多故事可以传颂,在狮雄山,也有许多故事等待发掘。

  当前,龙川正在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研究和开发,深入挖掘境内特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借“融深融湾”之势,大力推进全域旅游。

  作为苏区融湾先行区“最前哨”的五华,如何将“五华—佗城—广州南越王墓”这条线串珠成链,深入推进文旅融湾,这将成为五华开启文旅跨区域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的一个契机。

  近年来,为助推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五华文旅不断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拓市场、找伙伴,扩大文旅融合的“朋友圈”。例如去年11月23日,五华县与龙岩上杭县签订文化文艺繁荣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推动文化文艺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据了解,五华围绕秦汉文化、诗词文化、足球文化、工匠文化、戏剧文化等文化资源,聚焦文化、文旅、文创,激发消费新活力,解锁文旅新玩法,为广大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五华独特优势资源所在,五华将继续坚定文化自信,用“文化力量”推动发展繁荣,以“文化动能”提升城市形象,全力推进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