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在安流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的报告
(2020年1月10日)
李 权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安流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县和镇党委的决策部署,以壮大镇域经济为中心,以推进重点工作为核心,以工业园区建设为推手,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保障,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了新的步伐,为打造“三江荟萃·商贸重镇”打下了坚实基础。经初步统计,2019年我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14亿元,财政收入为9210多万元,其中镇可支配财力为1450多万元,比上年增加230多万元。
一、坚持产业引领,经济稳步增长
2019年,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强镇域经济,增加居民收入为目标,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加快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完善内部经济管理,加强内引外联和上下沟通,全力推动经济稳步增长。
1、实体经济不断壮大。激活创新活力、夯实实体经济基础,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聚焦,扎实推动安流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全力推进五华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总体规划预计征用土地1000亩,已完成首期征地400亩。进园大道全长3.2公里,已完成征地2.8公里。目前,主厂房(占地面积100亩)和进园大道已按工程设计动工推进。二是全力支持广东汉光超顺农旅园建设,做好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借助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全面建立健全安流农产品市场体系、助推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三是大力推进工业园建设。安流工业园已完成征地600多亩,平整土地100亩,土地调规202亩,林地调规520亩。下一步将成立多个专项征地工作组,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工业园各项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
2、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继续抓好以烤烟为主的特色农业,2019年全镇11个村种植烟草,面积1793亩,收购烟叶约50万斤。目前,我镇形成规模的种养产业有大都片区、文葵村、青江村木耳种植基地、葵樟村红薯种植基地、吉水村黑凤鸡养殖基地、福江村灵芝种植基地、三江村、丰联村柚子园基地、学少村蛋鸭养殖基地、双福村油茶基地。
二、坚持项目带动,民生事业不断发展
2019年,安流镇大力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为进一步提升安流中心镇品位,我镇加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S120线惠天地至蓝田桥1.7公里道路及S238线安流大桥至半径大道3.2公里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全力推进长塘大道建设,改善安流中心卫生院周边道路环境。大力推进安顺大桥建设,有效解决安流中学学生及三江、吉程、双福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推进横流渡公园、亲水公园建设,填补我镇圩镇无休闲娱乐场所的空白,目前横流渡公园已投入使用。推进综合市场和司前市场建设,解决我镇市场狭小、混乱的局面。加快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建设工程,目前,低坑水厂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管网已铺设至安流片区、文葵片区30个行政村,其中9个省重点扶贫村管道铺设至村自然片区,进入试供水阶段。大都片区自来水厂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管网已铺设至大都片区11个行政村,其中2个省重点扶贫村管道铺设至村自然片区,正在通水调试。
2、民生短板方面。一是补齐教育短板。安流中学杰出校友、外出乡贤陈运声捐资380万元对安流中学进行升级改造,改善道路基础设施,翻新老实验楼、校道围墙,安装太阳能路灯,新建校园文化长廊等,大大改善师生的教学环境。同时,县政府投资1000万对安流中学的运动场进行升级改造,现已进入施工阶段,预计下学期开学前可投入使用。大都中学教师周转宿舍、安流第一小学教学楼及教师周转宿舍已完成招标手续,下一步将进入施工阶段。华南中学运动场升级改造工程有序推进,目前已进入征地阶段。二是补齐医疗短板,全力推进五华县第二人民医院升级建设。目前,医院规模达到450张病床(新增200张),医疗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医疗业务可带动和辐射五华县南部地区,有效解决当地群众就医问题。
3、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2019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之年。我镇建档立卡贫困户2359户7779人,拟2316户7682人退出贫困户序列,脱贫率98.7%。为确保实现脱贫目标,我们狠抓各项帮扶措施的落实。一是引进广东侨微生物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方式,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与广东侨微生物有限公司合作,以基地建设带动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促进在家有劳力贫困户增产增收。二是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发展木耳、红薯、黑凤鸡、灵芝、柚子等种养业带动贫困户脱贫。三是通过投资广东汉光超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县级资产收益、镇统筹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申请小额信贷等增加贫困户收入。四是做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政策内学生发放教育生活费补助。五是做好“三保障”,为贫困户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为16周岁以上非在校生购买养老保险,为17户D级危房户进行安全住房改造。六是提高贫困户的种养技术水平、促进就业、发展生产,使培训效益最大化,委托第三方专业技能培训机构—梅州市星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对我镇 31个分散贫困村有劳力贫困人口2369人进行了线上线下培训。
三、坚持稳中求进,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1、营造和谐稳定社会氛围。全力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完善防控体系,加强综治网格化建设,做好反邪教及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深入开展“保无毒”、“创无毒”活动,做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促进平安村居建设,成立各村居群防群治服务队,落实重要部位和地段安装视频监控,营造祥和安定的社会氛围。2019年受理信访案件172宗,重复22宗,共150宗,已办结138宗。
2、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从治本的高度,着力构建源头治理体系,前移社会管理关口,优化基层社会管理的宏观环境,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健全科学民主合法的决策机制,最大限度地防止、减少和弱化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产生。建立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不断扩大群众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事务决策中的参与度,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社会矛盾排查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把社会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3、公共服务效能得到提升。以“服务”为中心,以“便民”为宗旨,切实加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提高我镇公共行政服务水平,解决群众“办事难、路途远”的问题,更好地服务群众。加强镇级公共服务中心和文葵、大都二个片区服务中心建设,配足配强工作人员,加强队伍管理和业务培训,全面实行网上办理。大力推广“粤省事”小程序,切实提高“粤省事”群众实际登录率和使用率,充分发挥“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作用。2019年,我镇通过梅州市统一申办平台共办理业务6400余项,其中社保类业务约占80%。同时,加强村级服务站管理,抓好便民服务。各村(居)通过梅州市统一申办平台共代办业务1000余项。
4、安全生产总体平稳。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责任制,实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加强对石场、砖厂、加油站、气库、烟花爆竹、商场超市、酒店宾馆、制衣厂、工艺厂、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重要行业、重点部位的安全检查,共检查113次,排查出安全生产隐患307处,立即整改113宗,限期整改194宗,整改率100%。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责任事故。
5、森林防灭火有效升级。我镇制定森林防灭火应急预案,与各村、企事业、镇干部职工签订森林防灭火工作责任书。加大瞭望台的值班值守和村护林员监管力度。加强森林防灭火宣传,充分利用村村通广播、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宣传单、宣传标语、宣传车等宣传方式提高群众防火意识。镇成立90多人,各村成立15人以上的半专业扑火队伍,加强培训演练,提高实战能力。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和特殊人群管理。投入60多万元购置扑火装备,建设防火蓄水池13个。进一步加大野外火源管控,严厉打击各种野外违规用火行为,共查处野外用火行为11例11人。
6、落实“三防”各项措施。对全镇的22条河堤、28个水库、103个山塘、15个水电站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的汛期检查,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汛期安全。对本镇辖区内5个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65个削坡建房认定可能引发灾害点、27座灾害易发区有人居住泥砖房、2个灾害易发区石油化工企业、1个灾害易发区燃气罐储企业开展隐患排查,落实灾害风险防控措施,制定整改计划。对安流区域内2条无证船舶进行强制吊离河道,确保汛期时河道防洪及堤防安全。
7、加强河道管理。推进广东省中小河流治理2019年度平安水治理工程安流段治理工作,有效解决部分行洪安全隐患问题。目前工程已经完成90%。投入200多万元对水土流失严重的西灵宫水库库尾点、洑溪碰塘点、半田洋坑点进行整治。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配合上级部门处理涉嫌非法采砂案件共88件,扣留转移工具88台,整改非法筛砂点28处,制止涉河违章建筑5宗,占用及清理河道13宗。处理无证取水案件一宗,处理群众投诉案件20多宗。
8、强化国土管理。认真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动态巡查,并做好日常巡查记录等台账,2019年度共查处违规建房195宗,发出《责令停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通知书》195份,限期整改30余宗,立案调查100多宗,拆除违法用地13宗,共2000平方米。在2019年五华县拆旧复垦项目中,我镇率先完成上级安排的复垦指标任务,复垦面积68余亩,给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目前,2019年第二批拆旧复垦项目正在申报审批过程中,即将启动实施。
9、严抓殡葬改革工作。利用村村通喇叭和流动宣传车进行殡葬改革宣传,落实好定期巡查制度,全力实现死亡火化率100%。对违规建坟(含阴亭)进行严肃处理,发现一宗,处理一宗,今年共查处违规建坟(含阴亭)6座,殡葬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10、夯实基层政权基础。2019年,根据上级工作要求,蓝田村、司前居委、学少村、葵樟村、半径村、龙中村、东礼村、完塘村、吉程村、福陂村和学园村等11个村依法依规进行了补选,保证了村(居)“两委”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同时,定期组织人员检查各村(居)党务、政务公开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1、污染防治初见成效。组织实施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二期镇级水质净化站的规划设计,加快推进村级生活污水处理池建设。抓好露天焚烧秸秆、固体废弃物处置、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大力开展禽畜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全年完成畜禽养殖污染整治4宗,拆除栏舍1800平方米。
四、坚持共治共享,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1、全面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宣传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整治力度,突出生活垃圾清理清运和城乡“六乱”治理。抓好省、市卫生村创建工作,39个村通过省卫生村验收,3个村通过市卫生村验收。推进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目前福岭、半径、学园、胜利、工业园生活垃圾中转站已经建成运营。福华中转站正在进行三通一平。2019年共清理房前屋后、村道杂草杂物、池塘沟渠漂浮垃圾等886宗,6625平方米;拆除危旧房、废旧猪牛栏及露天厕所等424座,55547平方米;整治死角垃圾、小溪小河等719宗,6450平方米。
2、加强卫生健康服务。大力抓好公建民营卫生站建设,38个村已完成卫生站建设任务。抓好孕前优先健康检查,做好育龄妇女“两癌”筛查工作,2019年共筛查960例。
3、加强文化建设。2019年6月,我镇设立了五华县文化馆安流分馆。文化站按照省二级文化站的标准要求打造,坚持工作日每天免费开放8小时,星期六、日错时开放,每周开放时间达50小时以上。全镇46个村(居)建有一村一文化广场,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举办群众参与程度高、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据统计,2019年至今,全镇共举办文体活动60多场次,参与群众达5万多人,大大充实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4、完善低保医保养老服务。我镇原有低保户1194户3686人,通过清理清查工作,2019年取消低保户117户560人。目前,我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1139户3362人,新增低保77户270人。现有五保户452户,其中全年死亡31人、新增调整25人。现有80周岁以上老人3261人,其中100周岁以上老人14人。医疗救助170人,办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010人,累计报销人数1841人次。
5、保障残疾人权益。目前,我镇已办理二代残疾人证的一、二级残疾人2086人,三、四级残疾人759人,其中2153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待遇。
6、全力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安流镇自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站以后,46个村(居)陆续挂牌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站。采集退役军人信息2065条,其中省级通过数据2035条。为退役军人家庭发放并悬挂光荣牌2059块。为475名重点优抚对象购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慰问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43人,“一站式”医疗救助15人。
五、坚持强化自身建设,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加强政府工作人员政治理论、经济理论、法律政策的学习培训,提高政治觉悟、法治观念、责任意识、业务水平。落实“一岗双责”,责任细化到人,实现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全面促进。认真配合县委巡察组开展巡查工作,异地审计组开展审计工作,高度重视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扎实开展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活动,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深入推进党风廉政教育,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行政务、财务公开,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廉洁从政。
2020年工作计划
各位代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我们要紧密结合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省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现场会、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以及县委、县政府近期的工作部署,围绕安流镇“三江荟萃·商贸重镇”的战略定位,拓展交通区位优势,谱写“三园”文章,推动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为实现2020年的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如下工作:
一、认真谱写“三园”文章
1、做实生态工业园,发展实体工业经济
加快推进安流生态工业园区的征地拆迁及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领导对接联系企业制度,强化服务保障,帮扶进园企业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使其到安流投资放心、舒心、省心,让民营企业实现更好发展、高质量发展,补足实体经济短板。加强与县自然资源局、林业局、园区办等相关部门联系,落实园区用地、建设。
2、做绿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积极配合做好五华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工作,推动生活垃圾绿色化、无害化、低碳化处理,引用高科技技术将生活垃圾变废为宝进行发电,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3、做活汉光超顺农旅园,发展农业旅游经济
围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继续抓好土地集约工作,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农业、智慧农业等技术力量,结合光伏发电、玻璃大棚建设,全力打造集果蔬生产基地、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亲子采摘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特色的汉光超顺果蔬种植基地,发展农业旅游经济。
二、打好三大攻坚战
1、坚决继续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继续抓好产业帮扶、教育帮扶、种养帮扶,突出基础设施改善,不断巩固扶贫成果,提高扶贫质量,确保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如期完成脱贫目标。
2、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推进实施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加强河道巡查,强化河道日常监管;抓好水源地管理;抓好二期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抓好村级雨污分流工程建设;抓好禽畜养殖污染整治、露天焚烧秸秆、森林防灭火等工作。
3、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认真落实综治信访的各项工作措施,突出抓好平安村居创建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稳控,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抓好普法教育、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工作。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技能。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实现案件发生减少,破案率上升,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好转。
三、整合各项资源,继续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
城乡基础设施落后是安流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也是中心镇辐射带动能力弱的硬伤。2020年要继续整合交通、水务、财政、扶贫、民资市场等各项资源,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1、以五华县第二人民医院(安流中心卫生院)为中心,打通连接医院与S120、S238线的万塘长塘堤大道,以带动医院周边相关产业发展。
2、加快S238线安流大桥至安流工业园路段升级改造,优化安流工业园交通环境和营商环境。
3、完善S120线惠天地加油站至蓝田桥头段道路升级改造工程,改善周边居民的出行条件。
4、加快推进里江至大都道路立项、设计、建设工作,改善文葵、大都片区群众出行条件。
5、加快推进亲水公园建设,改善圩镇群众休闲娱乐环境。
6、加快综合市场改造和司前市场建设,推进安流圩镇规范化建设。
7、加快推进村村通自来水供水到户,早日发挥效益。
8、扎实推进镇域建设。坚持严格管控与加快建设相结合,严格国土和规划建设管理,整合各种资源,扎实推进圩镇规划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有序开发建设。
9、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突出特色产业,环境治理以“三清三拆三建”为抓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安流,美好家园。
10、加快推进长江大桥至学园村沿江路建设。
11、加快推进大都圩镇升级改造工程。
12、加快推进一批“三旧”改造项目,提升城市品位。
13、加快推进五华县安流镇石业小镇项目。
四、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和事业发展
2020年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镇党委决策部署,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各部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狠抓责任落实,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国土管理、森林防灭火、防洪防汛、河长制、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民政、卫生健康、文教体育、公共服务、民兵民役、精神文明、意识形态、工会、青年、妇女、残联等各项工作,促进各项工作的推进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激活干事创业热情
1、稳妥有序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全面完成改革任务,抓住体制改革、政策导向等重要环节,不断提升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
2、增强“四个意识”,严守纪律规矩,增强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干部作风建设和工作责任落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问题。完善镇级评价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干部职工作风转变,全力打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发扬“马上就办、办就办成”作风和“钉钉子”精神,强化责任担当,提升政府执行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重点加强对涉农领域资金、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的审计监督和公开,深入开展农村基层违纪违法线索集中排查,坚决查处涉农领域和扶贫领域腐败。自觉接受镇人大的监督,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打造廉洁高效政府。
各位代表!面向未来,机遇和挑战共存。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发扬“钉钉子”精神,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依靠和团结全镇人民,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发展机遇,真抓实干、艰苦奋斗,为打造“三江荟萃·商贸重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