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长布|风光篇
雄奇秀美石马山
古长乐八景之一“石马嘶风”
温思章摄
简介与位置
石马山又名石马髻,位于长布镇西北部,毗邻紫金、东源、龙川三县,海拔 1180.2米,为五华第三高峰,因百丈悬崖上有栩栩如生的天然牧童放马图案而得名。它与七目嶂一脉相连,遥遥相望,酷似姐妹双立,属省级自然保护区。
石马山地理位置图
石马风光
石马山雄伟奇秀,风光俏丽,远望如一柱插天,气势磅礴。左侧有一个小涧,宛如白练,从天而降,清流终年不绝。
山上到处怪石嶙峋,风景奇特。方圆三十多平方公里的山、水、石、林、洞可辟为景点的近五十处。如古长乐八景之一的“石马嘶风”,纪念苏东坡游览石马山的“东坡亭”,栩栩如生的“笔架凌霄”、反清义军的大本营“保王爷古山寨”,飞珠散玉的“水口山瀑布”,碧波荡漾的人工“仙溪湖”(风门坳水库),七彩迷人的“玛瑙磜飞瀑”.....每一处的景观均惟妙惟肖,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1:长生秀水·石马吐雾--魏志敏摄
图2:石马山下仙溪小学--钟立鹏摄
图3:夕照石马山--邹国才摄
石马传说
千百年来,石马山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石壁上的石马原是仙驹,一次随吕洞宾、何仙姑两仙云游至此,被石马山的雄奇秀美所迷,流连忘返,因此触犯天规而遭罚永驻凡间。
天神为软禁仙马,竟在石马旁边设置三叉形的笔架山和石牛栏、烂湴里三山挡道,东面布下双门墩天险锁住,后面用神剑劈一道百丈悬崖白面崆隔开,南面划一道深涧成仙溪河拦截,加上北面是七目嶂天然屏障,成铁桶式围困,使仙马奔突无门,飞驰无路,年长日久,便变成了石马。为使石马不觉孤独,天神又派遣牧童下凡,与石马终年作伴。
石马山“大”、“小”马--张宏继摄
文人赞誉
石马山自古以来就是名山。“石马嘶风”是古长乐 (今五华)八大景观之一。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被贬任宁远军节度副使时,在惠州安置。当时长乐 (五华) 属惠州府辖。据说苏东坡曾慕名游过石马山,并写下《石马吟》:
石马生成在惠州,仙人遗下几千秋
狂风拂拂无毛动,细雨霏霏有汗流
满山青草难张口,铁鞭任打不回头
借问牧童何处宿,天地为栏夜不休
攀登石马
石马山雄奇秀美,引来游人如织。特别是每年重阳节,旅游登高者达到高潮。这一天,几个县的数万游客扎束如运动员,成群结队而来,行行停停,观景玩奇,溯涧而上,如蚁如流,绵绵不断。
现有攀登线路2条,其一为从长安村石寮开始攀登,另一条则是从青岗村出发,均可登顶。
游者历三小时许,便能登上山顶。站在主峰,举目四望,天风浩浩群山莽莽,举手可摸天,万物皆渺小,河如白练,路如绳带房屋建筑如小小砖块,数县风物尽收眼底。
——部分摘自《长布那么美,我们去看看》
作者:缪德良、张新科、曾润良、廖伯年
温馨提示
1.爬山过程中,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绿色出行的倡导者,切勿乱扔垃圾,用实际行动守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2.石马山山路陡峭,登山活动应当量力而行。
-END-
编辑:曾照
审编:张柏宽
审核:周灵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