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农业产业发展是关键一环。番禺区驻长布镇帮扶工作队队员、驻红旗村第一书记蒋伟成立足当地实际,以乡村振兴红薯试验田为前沿阵地,积极探索红薯种植新模式,并将成功经验推广开来,助力长布镇红薯产业迈向新高度。
精准定位,探索试验田种植新路径
长布镇拥有独特的土壤与气候条件,蒋书记在考察市场后,他发现红薯种植适应性强、市场前景广阔,同时五华红薯在2025年6月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又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蒋书记敏锐抓住这一品牌效应,跟镇农业站和乡村振兴办到长布镇各村摸查最适合种植红薯的土壤,最终在栋岭村的一个连片撂荒地发现该地土壤疏松肥沃,属于沙壤土,富含微量元素,经专业检测十分适合红薯种植,并且该地交通、水电都方便非常适合红薯后期管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蒋书记和镇农办多次去栋岭村寻找合适的村干部,为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蒋书记自己负责资金问题,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镇农办具体现场指挥,村干部亲自参与红薯的种植和组织,红薯的售后由番禺区驻长布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负责,村干部学会种植后带领村民扩大种植红薯,相关部门继续大力支持,栋岭村“两委”干部廖佰坚信心满满地说:“你们什么都帮我解决了,我还有啥好顾虑的,我一定要努力带领村民把这块试验地弄好,今年挣钱后我一定带领村民把我们村的撂荒地都种上红薯。”这次撂荒地试验田主要种植高山红薯和火山一号约10余亩。这两种红薯品种是由广东科贸学院精心挑选出适合长布镇本地生长的优质种苗。这些种苗不仅具备良好的抗病性,还能在长布镇的土地上结出品质上乘、口感绝佳的红薯。
创新种植,指导管理精细入微
在种植过程中,廖佰坚信心百倍,精心组织有经验的村民参与种植与管理,随时将发现的问题上报,广东科贸学院指导采用高效覆膜种植,确保红薯在生长过程中能得到精准的养分供给,既节约水资源,又为红薯生长营造稳定的生长环境。同时,利用绿色防控手段应对病虫害,保证红薯的绿色、健康品质。蒋伟成和镇相关部门定期深入田间,观察红薯的生长态势,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科学调整施肥方案,为红薯茁壮成长提供充足养分。
示范引领,周边农户踊跃参与
经过精心培育,试验田的红薯长势喜人。蒋伟成邀请红旗村和栋岭村“两委”干部一起入股参与种植,同时带动本村农户参与,增加群众收入。许多农户当即表示要学习新技术,加入红薯种植行列。红旗村的村干部老张就是其中之一,他原本对新种植方法心存疑虑,以前在红旗村种植红薯一直不相信种红薯有钱挣,观摩后下定决心改变种植方式,“看到试验田的成果,我相信跟着工作队干,肯定能增收!”

产销对接,拓宽红薯销售渠道
工作队未雨绸缪,由队长徐蓉带领队员主动走访对接后方各种资源,为红薯的销售打通销售渠道。一方面,与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建立合作关系,让长布镇红薯走进城市的千家万户;另一方面,借助电商平台的力量,开启线上销售新模式。
展望未来,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这片夏日里茁壮成长的红薯试验田,不仅是农民增收的“产业试验田”,更是乡村振兴的“共富实践地”。长布镇工作队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与广东科贸学院的合作,不断优化种植技术,提升红薯品质。同时,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探索红薯深加工路径,开发红薯淀粉、红薯干等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让长布镇红薯产业成为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