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气温下降并没有影响河东镇太和村开展“大兵团”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每周都会固定开展,参与的人员主要是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县直机关派驻工作队、回乡联村工作队、镇村干部以及党员、志愿者。”河东镇太和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李国华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
全力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在河东镇“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中,是答好人居环境优先题、风貌管控必答题、美丽圩镇加分题、绿化美化基础题的一环。
河东镇抓好六个方面工作,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突破。受访者供图
奋进“百千万”,河东镇坚持以进度看态度、以成绩定成败,全力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步。抓好镇域经济、美丽圩镇、整洁乡村、绿美生态、典型示范、基层治理六个方面工作,力争展现新作为,形成并积累更多可感可知的工作实物量,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突破。
立足区位优势
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
实施“百千万工程”是广东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的重要抓手,也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作为五华县一个关键的乡镇联城带村节点,河东镇深知强化自身节点功能对于推动“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意义。紧扣这一关键,河东镇如何破题?答案在实践中不断形成。
“河东镇历史悠久,发展基础扎实。但要实现‘百千万工程’新突破,我们必须深刻认识镇情,树立‘全镇一盘棋’思想,打通镇村协同、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障碍,高效调配行政资源,聚焦关键任务。”河东镇“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魏伟鹏的一番话,道出了破题关键。
河东镇坐落于五华中部,琴江河蜿蜒穿镇而过,历史上以“水中扎营”的独特风貌著称,旧称水寨。这里商贸繁荣、商贾云集,不仅是五华知名的农贸集市,更被誉为人文秀区、果蔬之乡和建材之乡。
走进河东镇,街道两旁商铺密布,商品琳琅满目。老字号与新锐品牌交相辉映,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展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有基础,更需突破。提升圩镇的整体品质和人口承载力,增强商贸活动能力,不能走一步算一步,必须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
“实现‘百千万工程’新突破,河东镇积极推进油田、平南圩镇的扩容提质工程,进一步拓展圩镇发展空间。”魏伟鹏说,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河东镇全力推进国道G238线五华县城改线段征拆工作,加快S239线澄塘路口至平南段路面提升改造和林石至桂岭村段改建工程进度。同时,着手打造下一路口美丽通道和澄塘村圩镇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以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带动镇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围绕加快推进圩镇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完善市场、公园、公厕、停车场、文化站、体育场所和垃圾中转站等设施,河东镇持续推进圩镇主干道沿路“四线”整治和“六乱”整治,严格落实“四有四无”要求和“门前三包”责任制,基本实现圩镇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今年以来,开展圩镇集中整治行动26次,取得较好成效。
圩镇变美、变干净,周边的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住得都舒心。”这是周边群众普遍评价。
凝聚干群合力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来,喝茶。”作为见证太和村变化的周木城,在村里开店已有30余年,“过去店门前这条路窄窄的,这两年不断扩大,裁弯取直,群众出行方便太多了。”
想群众之所想,描绘整洁美丽“乡村画”。河东镇积极绘好绿美规划图,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全科网格治理和“无信访”村(社区)创建,大力推进农房风貌提升,推进示范路段建设,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房外立面提升攻坚行动,紧盯重点、全镇动员、全面推进,以入户密度换取群众支持度。
攻坚行动实施以来,全镇已筹集“百千万工程”助力金近70万元,共完成“三清三拆”288座、农房外立面提升401座。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活动340多场,84座公厕已落实专人管护,村级42座污水设施已移交第三方运维公司管理。
百千万群众干“百千万工程”,是五华县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色和村的资源,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重要实践路径。对于这一点,李国华深有体会。
“最关键还是要把干群的力量凝聚起来。”说起村里的工作思路,李国华的回答很简单,实践起来却不易,“这不是说说就能完成的,要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百千万工程’带来的利好。”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太和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盘活土地资源,做好资源统筹,团结带领太和村全体村民凝心聚力谋发展,努力建设组织强、产业兴、村庄美、农民富的典型示范村。
“把群众关心的事情一件一件办好,群众自然会支持,会参与进来。”李国华用了一组数据佐证:村里进行水圳建设、道路裁弯取直等工程,群众自愿出让2.5万多平方米土地,涉及300多户人家。
值得一提的是,太和村还将本村大学生力量凝聚起来。“村里每年都有新增本科大学生,去年新增40名。将这些年轻力量凝聚起来,既可以做好乡村建设的宣传者,还可以让他们成为参与者。”李国华笑着说,“村里‘村晚’、运动会都是他们组织的。”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前,河东镇选取太和村、油新村、化裕村作为第二批重点培育典型村,对照省市目标任务清单,坚持目标、问题、结果“三个导向”相统一,干群携手共建“业兴景美人和”的典型示范村。
探索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强镇兴村富民产业
在五华县河东镇河东大道上,梅州市老聚通食品有限公司坐落在一片不大的厂房内。这里没有过多现代化装饰,但毛笔书写的“酱”字和整齐排列的200多个酱缸,却成为这里独特的风景线。
老聚通食品有限公司在传承中寻求发展,通过引资注资,将一处废旧工厂改造成一座约1.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并新上一条年产1000吨的生产线。2021年3月,这条生产线正式建成投产,继续延续着老聚通酱油的悠久传统。
河东镇加快完善产业配套设施,支持老聚通酱油等企业壮大发展。袁群华摄
2022年12月7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将“聚通酱油酿造技艺”列入了第十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进一步提升了老聚通酱油的品牌影响力。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酱油的生产文化,老聚通酱油不再局限于第二产业的生产,而是开始着力融合第三产业,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第一产业搞种植,第二产业重生产,第三产业兴文旅。
企业负责人李福灵介绍,企业的酱油原材料全部选用本地黑豆,预计全面达产后每年需消耗黑豆约1000吨。为此,企业结合开展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在水寨镇坝心村、岗阳村以及河东镇连片种植黑豆300多亩。同时,该基地还实行轮作,种植的品质水稻也成为公司的拳头产品之一。
实施“百千万工程”,河东镇将推动镇域经济发展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重要抓手,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设施,积极支持老聚通酱油等老字号企业壮大发展,并鼓励三丫塘种植基地、天成三黄鸡种禽场等企业扩产提质。
在聚焦“四上”企业培育方面,河东镇成立“四上”企业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推动,并建立“三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企一策、清单推进、确保实效。目前,全镇有20家拟培育“四上”企业,并充分发挥9名“产业村长”带动作用,以强镇富村公司盘活镇村资源资产。
五华县凤巢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周凤桃在太和村拥有400多亩柚子种植基地,村里的变化让她对未来更加有信心,“创建典型示范村,村里各方面都有提升,对自己的产业发展也是一个推动。”
此外,河东镇还以大昌粮贸、汉林农机等重点企业为支撑,壮大河东菩米产业,并推进化裕烟稻、尘风坳水库、河口浩均等丝苗米基地的标准化建设。目前,全镇丝苗米产业种植面积达1.5万亩。同时,依托茶亭岗金柚品牌,打造增塘—苑堂—苑河—太和金柚产业带,金柚产业种植面积达2.3万亩。
“河东镇还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工作,镇领导多次带队到珠三角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成功从东莞引进了恒旺工艺品有限公司。”魏伟鹏介绍,目前新公司已完成注册和厂房租赁对接工作,并计划在年底逐步回迁生产线,力争上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