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雨后采茶季|棉样镇致力于以“小叶子”书写产业发展“大文章”
时间:2024-04-07 来源:棉洋镇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号:

  茶山晨雾起,翠芽沐春光。驾车沿着蜿蜒的曲径行驶,便来到了平均海拔600多米的棉洋特色茶产业社区-新光村。一排排茶树郁郁葱葱,茶农们穿梭在茶垄间,手指翻飞,忙着“掐嫩取鲜”,收获着首篓“茶叶经济”……这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不过是棉洋镇特色茶产业的其中一瞥。

 

  茶,已成为棉洋镇强镇富村的特色产业。棉洋镇的茶叶历经岁月沉淀与匠心传承,续写着属于棉洋人的致富经。


  归雁还巢,开启新征程

  “每年清明前后,即三月中旬至三月底是春茶采摘的最佳期,每天都有100多位来自平安村、阳光村、揭西县等地的采茶工在茶园忙活,每人每天至少采摘50斤,工钱按每斤3元计费。”五华县王田樟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新光村“产业村长”刘助城和我们分享着收获的喜悦。

  上午九时,广东天池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准时到梅州市万福春高山云雾茶专业合作社门前收购刚采摘下来的茶青。“茶青收购价格24元一斤,每天从这里收购2500斤左右到茶厂加工。”天池茶业收购茶青的负责人说道。

 

  茶园里茶农们忙着采摘,茶叶加工厂内加工设备也在不停运转。“这道工序是晒青,后面还有晾青、摇青、杀青等多道工艺。现在我们不止出售茶青,开设加工厂后制成的毛茶也成为我们主要售卖的产品。”梅州市万福春高山云雾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德营给我们详细讲解毛茶的制作流程。

 

  刘助城和刘德营作为响应政府号召返乡开垦承包茶园的乡贤,不仅见证了自家茶园在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下逐步发展为种植面积超1000亩,年产茶青超10万斤的规模化茶园。如今还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与天池茶业签订了定向收购和技术扶持升级的协议,在现代化茶叶加工体系的搭建,提高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水平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使自家茶叶生产逐步走上标准化和优质化轨道。


  头雁领航,奏响致富路

  新光村茶叶种植已有300多年历史,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村民陆续通过土地承包的方式集约土地开始种植茶叶;在茶叶产业带的政策引导和乡贤辐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茶叶种植行列,如今新光村已形成家家户户种茶的特色风景。“目前全村茶叶种植户共有203户,占全村总户数95%。现已种植茶叶面积达6000亩,总产值近2000万元,每到茶叶丰收季,村民们别提有多开心。去年,依托特色茶叶产业发展基础,我们村成功入选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致力为五华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光力量。”新光村党组织书记刘天锡说道。

 

  在另一边平均海拔900米,占地2700余亩七輋径山顶茶园:漫山遍野的茶树吐露新绿,茶农娴熟地采摘茶叶,加工厂生产线高效运转,一派繁忙景象。“茶园一天可产3万斤茶青,每年生产制造干茶80余吨。”松岗嶂绿色生态茶园负责人李等祥说。

 

  从一株古茶树,到满山植新茶,棉样实现了从“小茶叶”到“大产业”的华丽转身。不少茶农凭借产业发展优势走出大山,在圩镇和县城购置商铺,致力于棉样茶叶品牌推广。


  强雁带动,再攀新高峰

  “轰隆隆,轰隆隆……”在棉洋天池·茶叶综合提升示范基地的现代化加工厂房里,各种先进的制茶设备正马不停蹄地运转,制茶工人繁忙而有序,有条不紊地将上一道工序加工的茶叶转移到下一道工序。

  “去年工厂正式投产,每天从棉洋本地收购超3000斤茶青进行加工,当天收购当天制完。”天池负责人介绍。此前,棉洋镇与广东天池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定向对镇内茶业合作社收购茶青,有效稳定本地茶青市场。2023年,首期新建的1300㎡茶叶现代化加工基地、改建的1000㎡茶叶综合利用示范中心落成,配备全套加工机械设备,示范带动棉洋茶产业种植、加工技术的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仅免费向万福春、王田嶂等茶企派遣技术工进行帮扶,还与镇政府联合定期组织茶农在示范基地参加茶叶加工技术实操培训班。”如今,镇内已有不少茶企在天池的技术扶持下,完成了制茶加工设备仪器的升级改造和制茶工艺流程的优化提升,让本地茶企的规模和质量都再上一个新台阶。

  截至目前,棉洋镇已有茶叶种植面积约2.8万亩,占全县茶叶种植面积45%以上,现有4个千亩以上的生态茶叶种植基地,茶叶企业27家,培育茶叶产业合作社86家,茶叶年产量达300多万斤,茶叶总产值超3亿元,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特色乡村产业。

  “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围绕提高茶产业附加值,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打造茶文化旅游基地等方面继续下苦功夫,希望能用‘小叶子’书写棉洋产业发展的‘大文章’!”棉洋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李展祥向我们描绘着棉洋茶产业发展的蓝图。

  只此春绿不饮春茶,岂不辜负美好春光!在春和景明的日子里,上棉洋茶山,喝棉洋春茶,听风观山,采茶品茗,方不负这春日好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