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千万工程”三年见成效的攻坚之年,阳光村作为棉洋第三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聚焦乡村风貌提升、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探索"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模式,推动乡村从“面子”到“里子”的全面提升,为全镇树立可复制推广的实践标杆。
聚多元合力,农房风貌焕新颜
迎着清晨的阳光走进阳光村,一排排整洁统一的房屋令人心身愉悦。阳光村通过“政府补贴+企业投资+农户参与”三方联动,实施“光伏+农房风貌提升”行动,并采取农户自行提升一批,中铁助力提升一批,“百千万”助力金提升一批等方式多措并举推动乡村农房风貌提升。据统计,“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阳光村共对96户老旧房屋、赤膊房进行美化提升,通过统一房屋黄墙灰线样式实现与乡村山水融合,打造出“蓝瓦白墙映青山”的现代田园风貌。


来到河边广场小憩,河水潺潺,孩童与老人正在散步。阳光村党组织书记曾永祥表示:“以前一到汛期就提心吊胆,现在有了这拦水坝,再也不怕洪水冲庄稼了。”针对村民反映的灌溉难、防洪弱问题,阳光村聚焦群众关注民生实事,结合“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创建,在阳光村口至元径段河道建成5座长10米,宽18米、占地面积80平方米的生态拦水坝。拦水坝采用混凝土浇筑结构,既保障 汛期行洪安全,又形成串联村落的亲水景观。拦水坝建成后,解决了沿线农田灌溉难题,惠及600余名村民,昔日“汛期愁水、旱季盼水”的用水难题得到解决。


融多元景观,塑造乡村新意象
夕阳西下,漫步阳光村沿线道路,一面面茶乡主题绘画如诗如画。阳光村深挖棉洋茶乡文化底蕴,在进村主干道、文化广场沿线墙面绘制近20幅茶乡主题墙绘,打造“茶乡文化长廊”。“采青、晒青、摇青......”从茶叶采摘到制作的全过程,被生动描绘于墙面,打造出“茶乡文化长廊”;选用红继木、九里香等灌木,搭配绿植、花卉错落布局,打造了130米长的花卉景观带;目前动员全村16户参与“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建设,统一采用竹制篱笆围合,深化“四小园”建设,既划分庭院边界,又营造出“一户一景、步移景异”的田园意境。从墙绘、花卉景观带、到“四小园”,不仅美化了人居环境,更深层次地重塑了乡村的文化记忆和村民的精神家园,极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阳光村从环境整治到村貌焕新、从生态建设到民生改善的精彩蜕变,是棉洋镇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例证。展望未来,棉洋镇将通过建机制、树典型、强保障、聚合力,以点带面,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