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驻梅州市五华县岐岭镇工作队: 激活三大地域文化 让酒镇“飘香”全省
时间:2023-07-18 来源:本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图片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各类社会力量聚焦“三农”领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因素。


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汇聚了大量有担当的爱心企业,也成就了众多乐善好施的企业家以及重乡情的乡贤。

最美家乡水,最亲故乡人。


这些爱心企业、爱心企业家以及乡贤,为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开展乡村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成功开创了广东社会帮扶新路径,为全国贡献了广东智慧。


新快报推出系列报道,见证广东省乡村振兴“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行动落实落细落地见效,记录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围绕重点任务因地制宜、精准结合展开的广东帮扶故事。

图片

位于高速岐岭站出口的巨型酒缸雕塑,鲜明展示着“客家酒镇”特色。(摄影:新快报记者 林里)

驾车从高速岐岭站一出来,一个巨型的酒缸雕塑就映入眼帘,雕塑下,“客家酒镇 古韵岐岭”八个红色大字分外显眼。十字路口路牌上,显示到曾国华故居10公里,到大眉山古驿道11公里。


日前,新快报记者走访岐岭镇发现,广州市番禺区驻梅州市五华县岐岭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驻岐岭镇工作队”)立足岐岭定位,通过做好长乐烧酒、古驿道、红色资源三大地域文化打响酒镇品牌,同时用好本地乡贤、后方组团单位,本地以及番禺企业等社会资源,力推“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落地见效,引导产业持续“造血”,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图片

驻梅州市五华县岐岭镇工作队合影。(摄影:新快报记者 林里)

编制振兴规划 盘活三大文化资源


驻岐岭镇工作队的组团帮扶单位有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道、石碁镇政府、区住建局、区民政局、区交通运输局、团区委和番发集团公司七个单位。


“2021年刚来时,我们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找不到头绪。但慢慢地,我们发现了‘宝贝’。”驻岐岭镇工作队队长谢万形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经过深入广泛的调研,发现岐岭虽然经济发展还欠发达,但作为梅州进出珠三角的交通要道,交通相对便利,更难得的是,文化底蕴非常浓厚,有几大文化“宝贝”:五华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长乐烧酒;南越王修建的古驿道、中山大学农学院旧址,还有开国中将曾国华的故居。


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工作队引入华南理工大学专业团队,编制了镇域乡村振兴规划,提出了一环五区(客家酒镇红色古韵核心区、大眉山公园生态区、绿色矿业建材产业园区、沿五华河特色文化拓展区、特色产业示范区)的发展构想。岐岭镇镇域乡村振兴规划有力激发了镇村干部谋发展的积极性、抓产业的主动性。在规划引领下,镇党委、政府积极作为,成功争取2.37亿元美丽乡村建设专项债,加快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全面启动打造三大地域文化工程。


“下半年,投资6000万元的第一期工程将可以开工了,相信久久为功,一定会把岐岭镇的几大文化塑造好,把产业发展好。”谢万形说。


拓展销路加强宣传 打响“客家酒镇”品牌


“我们长乐烧酒的制作工艺得名于公元1071年宋朝长乐县,至今已有逾千年历史。”广东长乐烧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广东长乐烧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务经理杜丹丹边带着记者参观边介绍,长乐烧酒公司曾为国营企业,后来改制为民营,辉煌时一年产值达一两亿元,至今一年也有约一万吨的产能。


“中国米香第一窖国家优质酒——长乐烧”,酒厂正门的烫金招牌似乎在诉说着酒厂的辉煌。打开酒窖,密密麻麻的大酒缸整齐地摆放着,阵阵酒香扑鼻而来。杜丹丹介绍,光这个酒窖就藏酒3000吨。


五华的长乐烧酒素有“南国佳酿”的美称,但酒香也怕巷子深,目前销售市场仍以梅州地区为主。“工作队非常关心我们,他们带来了很多客户资源,走的时候都没有空手而归的。”杜丹丹感激地说。谢万形表示,这么好的酒理应走出梅州,走向珠三角乃至全国,因此工作队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消费帮扶。


在谢万形看来,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酒文化做好。在工作队的关心下,企业结合自身发展需求,最近,一座丝苗米长乐烧酒文化博物馆在厂里建成并准备开放。博物馆里,通过文图、实物、雕塑、多媒体等方式全方位展示了长乐烧的历史和制酒工艺等。在厂区展示还远远不够,谢万形表示,下一步要结合美丽圩镇建设,通过打造小酒馆等方式进一步宣传好当地的酒文化,打响“客家酒镇”品牌。


图片

长乐烧酒是百年老字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图为驻岐岭镇工作队队长谢万形(右)与长乐烧酒总务经理杜丹丹展示长乐烧酒系列产品。(摄影:新快报记者 林里)


推动企业联农带农 增加就业惠民生


作为一家本地省龙头企业,长乐烧公司在发展中,不忘联农带农助力乡村振兴。公司通过免费发放谷种、包收的模式,引导农户合作种植稻谷,减少土地撂荒,增加村民收入;带动当地170多人就业。公司和驻岐岭镇工作队联合开设乡村振兴帮扶车间,吸纳脱贫户和相对低收入户劳动力3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驻岐岭镇工作队服务好企业,创造更多岗位。昱欣电子厂落地不到一个月。驻岐岭镇工作队、岐岭镇政府做好门前道路硬底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共建乡村振兴帮扶车间,引导更多富余劳动力就业增收。


“我早上没空来,就从中午干起,下午六点下班,工作时间很灵活。”中午时分,颜大姐还在将一捆捆电线快速地在机器上扎带。退休后赋闲在家,突然家门口有了电子厂,能兼顾家庭和挣钱,颜大姐非常开心。


图片图片

驻梅州市五华县岐岭镇工作队推动设立乡村振兴帮扶车间,为村民提供就近就业机会。(摄影:新快报记者 林里)


多方引入外来资源 加强产业“造血”功能


驻岐岭镇工作队认识到,只有引入各方资源,带动撂荒地连片复耕复种,探索创建特色农业产业,才能让产业长久振兴。


梅州市超有机乡村振兴产业园是工作队牵线搭桥,引入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广州市超有机循环农业研究院与广州市御佩棋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成。产业园去年运作,已推动500多亩撂荒地、林地复耕复种,每年可为塔星村村集体、村民增加收入60多万元。产业园试验种植茄子、南瓜、玉米、等10多个新品种,筛选了部分品种计划推广,目前还在推进超有机鱼、鸡的试验养殖。在龙岭村,一片约80亩的撂荒芦苇地已经开垦,工作队利用帮扶单位的配套资金,准备种精品蔬菜,壮大村集体经济等。


图片

驻梅州市五华县岐岭镇工作队调研撂荒地复耕复种情况。(摄影:新快报记者 林里)


经工作队牵线搭桥,深圳绿生正和实业有限公司与省科学院合作,将以国内领先的微生物农业应用技术为基础,在岐岭镇建设食用菌菌包生产车间和培育工厂。“项目正在立项,发展起来后,将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增收。”谢万形充满信心地说。


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