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穷山远水”变身为巨型绿色“充电宝”,杂乱的滩涂地建设成城市湿地公园,空荡的园区一排排新厂房拔地而起筑起“主导+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脊梁……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镌刻下五华全县上下砥砺前行的奋斗足迹。近年来,五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党建引领,坚定不移补短板、强弱项,千方百计惠民生、强保障,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党建引领强基固本 干群同心共谋振兴
“当时领导问我3个月能不能把项目用地征下来,我说45天足够。”2018年,五华县正式启动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选址等工作,时任安流镇龙中村党支部书记的陈国钦拍着胸脯立下“军令状”,在场的人都不禁替他捏了一把汗。
五华循环经济产业园计划总投资50亿元,是五华加快发展不可缺少的重点项目。“说到就要做到!”陈国钦在项目征地过程中带头作表率,腾出征收的300亩土地,并把征地款全部及时返还给村民,同时发动村老干部和村民代表挨家挨户作动员,最终在45天“期限”内如期交出了454亩项目建设用地,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多年的发展经验让五华深刻意识到,干事创业事在人为,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质量党建引领。“近年来,五华以强化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党建赋能重点领域、干部人才队伍和党建阵地建设为重点,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方案,也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五华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紧紧抓住“人”和“阵地”两条主线建设,五华不断提升党建水平,为加快建设业兴人和、长治民乐的“工匠之乡·宜居五华”提供了坚强保障。
五华坚持党建引领强基固本,通过开展县直机关干部“回乡联村”、推行“支部建在项目上”、创新“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等举措,干部群众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迸发出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为实现“产业兴县、制造强县”目标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今年以来,五华还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发展新举措,实施了“党建赋能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实体经济、志愿服务”等4个党建项目,通过做活“党建+”文章、开展“共同富裕带头人”活动、推广数字乡村治理网格化体系、把党支部建在重点项目上等22条具体举措,持续释放党建引领效能,让党旗在各条战线高高飘扬,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振兴发展。
接续奋斗加快发展 时不我待建功立业
在刚过去的9月份,五华县喜事连连:梅州(五华)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二期开工建设,三渡水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启动,龙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签约,五华景田百岁山矿泉水项目累计生产矿泉水超4000万瓶,年产20万台的五华宝亚迪新能源电动车项目投产……当前,五华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狠抓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势头和成效越来越好。
五华景田百岁山矿泉水项目累计生产矿泉水超4000万瓶。(吴腾江 摄)
过去,受人口多、地域广、基础弱等因素制约,五华一直在爬坡越坎奋力追赶。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五华全县上下以“慢不得”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抢跑”奋斗,积小成为大成、积小胜为大胜,干成了许多过去不敢想的事。
位于龙村镇黄狮村“穷山远水”的梅州(五华)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便是五华实干巧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例证。梅蓄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是梅州市投资最大的单体基建工程。该项目从提出谋划到阶段性投产,前后接近20年时间,是五华历届县委县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接续奋斗打造出来的巨型绿色“充电宝”和重点“打粮食”项目。“目前,梅蓄项目一期4台机组已经全部投产发电,预计每年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约1亿元。”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公司梅蓄业主项目部副总经理詹才峰介绍说。
梅蓄项目一期 4台机组全部投产、二期动工建设。(吴腾江 摄)
除梅蓄项目外,五华近年来奋进的足迹还有很多:奥体中心、足球小镇(一期)等项目投入使用,男子、女子足球队冲超成功,助力梅州擦亮了“足球之乡”金字招牌;高铁从无到有,高速公路密度居全市第一;工业园区建成面积十年间由5平方公里扩大至10.5平方公里;各类市场主体总量突破7万户,位列全市第一……如今,行走在五华城乡,翻天覆地的变化随处可见,发展成果落在了各项事业攀升的数据曲线里,也落在了百姓共享发展成果露出的幸福笑脸上。
五华奥体中心助力梅州擦亮“足球之乡”金字招牌。(何志林 摄)
持之以恒改善民生 美好生活提质加码
现年70岁的市民林庆祥每次步行送完孙子到五华县第三小学读书后,总要到附近新建成的罗湖堤网红绿道“打卡”一番。林庆祥感慨道:“不比以前了,现在的生活好了,小孩就近就可以读书,身边就有优质医疗资源,出门还有休闲公园。所有这些都体现着党和政府对我们百姓的关心。”
今年新建成的罗湖堤网红绿道每天吸引众多市民“打卡”。(林翔 摄)
正如林庆祥所言,民生事业,一枝一叶总关情。近年来,五华坚持把每年八成以上财力用于民生各项事业,以“小财政”办好“大民生”、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社保、就业、平安等重点民生问题,持之以恒做好民生保障和改善大文章。
长期以来,教育和医疗都是五华民生领域的两大短板。近年来,五华投入资金25亿多元,大力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共新增学位14470个,中英文实验学校、高级中学、小都中学、技工学校等多所学校建设启用,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五华投入资金近30亿元,全面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完成华城镇中心卫生院、安流镇中心卫生院升级改造和22个乡镇卫生院、384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全县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有了质的提升。
水寨中学小都校区(原小都中学)校园环境优美,吸引学生回流。(张炳锋 摄)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五华通过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不定期开设专场招聘会,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五华县相关部门推荐我参加‘南粤家政’免费培训,让我学到了一技之长,并顺利就业增加了经济收入。”五华县水寨镇高车村村民邓文香高兴地说,自己从贫困户到专业月嫂,再到如今成为家政服务公司负责人,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十分感谢五华有这么好的政策。
来源:梅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