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走在潭下的大街小巷,凡是人员熙来攘往的地方,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甜甜的红薯香味。由于红薯易种植且产量高,在粮食紧缺的年代里曾作为主食帮助潭下人渡过一段艰难的日子。如今生活好转,家家户户依然保留着种植红薯的传统,而在寒冷的冬日里吃上一根滚烫的蒸红薯或烤红薯,自然也成了一种习惯。
初冬的早晨寒意袭人,广袤大地还笼罩在一片薄雾中,品畲村的田垄上却传来阵阵欢笑声。走近细看,原来是村干部正带领村民在田地里收获红薯。
大伙儿头戴草帽,脚穿水鞋,熟练地挥动着锄头,成串成串的红薯破土而出,露出紫红色的面庞。个头硕大饱满的红薯躺在一垄垄松软的土地上,在初升的太阳下绽开笑脸,像是为“出土”庆祝。
村民们忙着捡拾、装筐,脸上乐开了花,同样的情景还在大玉、光华等村上演。
潭下镇属于中低纬度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日照充足、雨量丰沛,为红薯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潭下镇政府因地制宜,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将红薯作为主要的扶贫产业之一进行推广发展,通过“以奖代补”、技术指导、保价收购等各种措施,鼓励广大农户、贫困户、低保户广泛种植红薯,并充分利用农电商平台,引导企业与农户、贫困户、低保户合作,签订红薯保价收购协议,建立“生产过程统一种苗、统一农资、统一技术,销售过程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六统一”产业抱团发展模式,解决了农户种植、销售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管理、销售等难题,保障群众收益,拓宽群众脱贫增收路。
近年来,潭下镇先后引进广州生长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梅州生长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驻潭下,培育梅州市淘天然电商创业孵化有限公司、梅州市潭丰农电商创业产业园有限公司等本地企业,并成立潭下源红薯专业合作社,开展“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一步推动镇域红薯产业的不断壮大和规模化发展,同时积极发展红薯下游产业链,目前已有红薯粉、红薯粉丝、红薯干、高山红薯流心酥四大下游产品,并计划于近期在潭下新建一个占地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加工厂,更好地促进红薯品牌化建设,助推红薯产业迅速发展。
现如今,红薯产业已成为潭下镇的五个主导农业产业之一,潭下镇在光华、大玉、金石、乐道、锡坪、百安、中村、品畲等村广泛种植红薯,通过销售鲜薯和加工红薯产品,红薯产业年产值超过500万元,为广大农户、贫困户、低保户增加了一笔实实在在的可观收入,大家的生活也如这红薯般越尝越甜,越过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