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岁轮回,盛会春意暖。五华“两会”召开,在五华县第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县政府工作报告里的鲜活数字、非凡成绩、清晰目标、具体措施,无不显示出五华发展的信心决心。
实力、民生、后劲续做“加法”
过去五年,五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9%,经济总量从116.19亿元增加到162.97亿元。尽管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影响,2020年五华地区生产总值仍取得了增长2.3%的成绩。这背后,是五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经济运行企稳向好的体现。据悉,2021年1月,五华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亿元,增收0.24亿元,比增19.12%,增速与质量双升,均居全市第一。
县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五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5.6亿元增加到10.55亿元,年均增长13.5%,连续4年排在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2%;园区进园企业达到113家,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0家;累计发展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这些一系列快速增长的数据,彰显了五华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
成就鼓舞人心,一笔一画落在了全县党员干部向着使命集结的初心里,落在了各项事业攀升的数据曲线里,落在了百姓共享发展成果露出的幸福笑脸上。
开展各类技能提升培训15607人、发放技能提升培训补贴935.77万元,全县城镇新增就业530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903人,减免社保费1.07亿元,抽检食品4401批次、快检食用农产品2.55万批次,建成214间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过去一年,五华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市民获得感持续增强。
“十三五”以来,五华每年坚持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以“小切口”惠及“大民生”,特别是把教育和医疗两大民生实事挺在前面。教育方面,五华共投入资金25亿多元改善办学条件,通过“改、扩、建”和集团化办学模式,增加学位10650个。医疗方面,五华共投入24亿多元全面改善就医环境,完成华城镇中心卫生院、安流镇中心卫生院升级改造和22间乡镇卫生院、384间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医疗服务水平有了质的提升。
五华中英文实验学校建成投入使用,首期可增加4800多个优质学位。
成绩已是过去式,发展后劲才是最美期待。记者翻读县政府工作报告发现,近年来五华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聚力做好打基础之事,在道路交通建设、优良生态环境打造、重点项目建设、文旅体开发等方面持续发力,发展后劲不断得到增强,让未来更值得期待。
五年来,五华全县公路通车里程提高到4054.58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8.13公里,高速公路通车密度居全市第一;全面完成512.2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任务;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成功争取梅龙高铁在五华设站;梅蓄项目完成一期投资任务的61.5%,3月份可实现下闸蓄水;奥体中心、足球小镇一期等一批文旅体项目建成开放;去年新签约落户企业18家、20个重点项目集中动工竣工……如今的五华,随处可感受到强劲的发展势头。
五华奥林匹克体育文化旅游区经常举办非遗演出丰富市民生活。
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梅州五华·元坑遗址景区等文旅体项目建成开放。
贫困、污染、短板勇做“减法”
走进广东汉光超顺五华安流蔬菜基地,只见绿油油的蔬菜长势良好,工人们正在地里采收蔬菜。据介绍,该基地目前有种植面积1000多亩,年供港澳蔬菜可达500万斤;与周边镇的71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入股分红协议,贫困户不仅可以优先录用、获得劳动报酬,还可享受稳定的收益分红。这是五华县众多产业扶贫项目之一,也是脱贫攻坚行动结出的致富硕果。
五华作为梅州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有92个省定贫困村、20242户66561名贫困人口,约占全市脱贫人口总数的45%。脱贫攻坚开展以来,五华全县上下始终坚持以夯实贫困户基本信息为工作基础,以保障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基本生活、促进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增收脱贫为工作目标,致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在产业帮扶方面,五华累计投入产业帮扶资金7.12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80个,让贫困户脱贫增收有了更多渠道和保障。
五华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就业、消费和金融扶贫,教育、医疗、住房、政策兜底“三保障”政策和安全饮水落实率达100%。多措并举下,五华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减法”题,得到完美作答。至去年6月30日,该县所有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均全部出列和脱贫退出,五华脱贫攻坚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绿水青山、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最能打动客商、吸引客商投资落户的最大载体、最好创业空间。县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五华污染防治得到加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环保督察交办案件全部办结,省、市考核断面年平均水质优良率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优良。在一手抓污染防治的同时,五华还一手抓林业生态增绿增效。去年,五华启动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完成碳汇造林任务8000亩,培育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家庭林场1个。
郭田镇对焦州河道进行整治,守住绿色底色,提升发展“颜值”。
县政府工作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晰认识到五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概括来看,主要是县域经济总量小、支撑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民生短板亟需补齐、干部作风建设仍需加强等。围绕这些问题短板,五华近年来所作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成效显著。记者梳理县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十三五”以来,五华坚持发展为要,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坚持项目为王,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坚持实干为先,城乡环境显著改观;坚持民生为重,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服务为本,政务效能不断提升。通过坚持问题导向、久久为功,五华逐一把发展问题短板补强、消灭。
夯实基础谋发展 不负韶华再向前
回望发展之路,五华深刻认识到: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说出来的辉煌;只有一步一步干在实处,才能昂首阔步走在前列。“十四五”时期和新的一年,五华擘画了充满希望、振奋人心的宏伟蓝图。
县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十四五”时期五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加快补齐产业发展、创新驱动、营商环境、城乡协调和民生保障方面的短板,力争经济发展取得新的成效、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社会文明达到新的高度、生态文明取得全面进步、民生保障更有温度力度、治理效能得到综合提升。
“至2025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1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将着力点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以四个工业园区为主阵地,立足培育发展电子信息、五金机电和智能家电、制酒制药、红木家居、农产品加工、智慧物流、建筑产业‘5+1+1’主导产业,致力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县政府工作报告里,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措施。
为下好产业转型升级“先手棋”,五华提出今年要继续加快工业平台建设、围绕培育发展“5+1+1”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狠抓招商引资力争全年新签合同项目计划投资65亿元以上、擦亮文旅体品牌、科学有效管财理财。
县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产业实施上,五华提出要通过“集一、接二、连三”的发展模式,着力构建“1+X”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同时今年将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村25个以上,新增柚果种植面积2万亩以上、茶叶5000亩以上,并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梅州配送中心和粤东农批市场的集散配送作用,推动农产品方便快捷对接大市场,实现联农带农富农。同时,大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管护。
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全面完成梅龙高铁五华段征地拆迁,重点谋划五华至惠东、五华至东源、五华水寨至龙川佗城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国道355线华阳至安流段改建、省道228线五华大桥扩建工程等续建项目,进一步优化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增强绿色发展后劲。同时,高水平打造“双区”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茶罐子、水缸子,以优质的环境和服务承接更多“双区”产业转移,积极对接融入“双区”建设。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深入实施三项工程着力保居民就业、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深入开展学校“食堂革命”、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记者翻阅五华县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发现,针对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关切,县政府工作报告逐一安排。更加振奋人心的是,县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更多财力用于保障民生、保障公共服务,把群众关心的事、烦心的事办好。”而这一庄严承诺,也体现在县财政各类支出更加向民生实事倾斜的工作安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