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专题工作报告
时间:2025-10-23 来源:转水镇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号:

“百千万工程”专题工作报告

转水镇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

转水镇人民政府镇长人选 曾益锋

20251021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转水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百千万工程”专题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工作回顾


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以来,转水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县委工作要求,紧紧围绕“1+4+7+9+N”的建设思路,全力拼经济、美环境、优产业、育典型,乘势而上、真抓实干,以砥砺奋进的姿态、笃行实干的精神、扎实稳健的作风,奋力推动转水镇“百千万工程”各项事业开拓进取,走向纵深。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典型镇村建设情况

(一)坚定不移谋项目、兴产业,点燃镇域经济“强引擎”

一是抓实“四上”企业培育。坚持把培育“四上”企业作为经济发展抓手,建立“四上”企业培育库,实施领导班子挂钩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对拟培育“四上”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精准培育,协调解决企业用地、用人困难,协助企业准备纳统申报材料,指导规范统计台账,提振发展信心,助力升规纳统,目前共有“四上”企业6家,入库企业20多家二是抓优招商引资建设。持续扩大招商“朋友圈”,坚持一把手带队招商引资,积极宣传转水区位优势和农业种养、产业加工、“山水泥”等特色资源优势,用好免费梅州、免费五华等各类惠企政策,今年来先后走访对接企业3943次,其中到梅州市外走访企业15家,成功引进五华金晖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实施五华县乡村振兴互联网+数字平台建设项目,并与恒远玩具厂签订高端潮玩玩具制造项目协议,全面完成年度招商引资任务三是抓稳重点项目谋划。锚定“十五五”项目谋划窗口期和以工代赈机遇,谋划21个以工代赈项目和2个专项债项目,其中《五华县乡村振兴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建设项目》已通过省发改、财政审批,《梅州市五华县转水镇新民至黄梅灾毁水毁恢复及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项目》等4个以工代赈项目及《五华县转水镇水潭沿线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建设项目》专项债项目已完成立项。四是抓好产业融合发展。着眼现代农业发展,大力推进本地农业品牌建设,做优做强“黄青维”“六窝土鸡”、智农毛豆、益塘荔枝、赤眼鳟、延丰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助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赛事+”东风,成功举办“赋能百千万”长乐英才青年行徒步、益塘水库秘境寻宝活动,吸引约2万人次入园,带动荔枝销售40多万斤,餐饮、住宿等消费火爆,网络影响力值达1.98亿。借助县超联赛,激活赛事经济,利用线上线下平台推广优质农产品和精品旅游路线,现场观赛人数累计达17015人次,“转水客韵”视频号直播11场次,总曝光人数达30多万人次,带动农产品消费50多万元,努力探索农文旅体商融合发展新路径。

(二)坚定不移补短板、美家园,答好四项攻坚“综合题”

一是答好生活垃圾清运基础题。目前镇级环卫队伍共有6组,按照网格化包干原则对圩镇主街垃圾进行清理;村级建有完善的“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根据自然片区合理配备保洁员与垃圾收集清运员,完成每日保洁任务,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生活垃圾收集率、处理率达100%二是答好生活污水治理必答题。全镇31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全部移交第三方运营,辖区自然村污水治理率达到80%以上,其中黄龙村、流洞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0%以上。三是答好厕所革命管控加分题。对全镇54座公厕实行造册登记,参照环卫公厕管养标准,对农村公厕的日常管护、保洁标准提出明确要求,由各村落实好日常管养责任,并安排保洁队伍做好日常打扫工作,均已达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要求。四是答好“六乱”集中整治重点题。组建圩镇“六乱”整治专班,常态化开展治理和环境整治行动,针对圩镇主街道路狭隘、占道经营严重等问题,柔性执法,疏堵结合,拆除圩镇危旧建筑物设置停车场,纾解圩镇停车难问题。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圩镇“六乱”整治行动57次,出动工作人员358人次,整治“六乱”共436处。其中乱停放186处,乱摆卖145处,乱拉挂32处,清理占道堆放物43处,“牛皮癣”等各类非法小广告30处,切实保障公共空间整洁有序。

(三)坚定不移精雕琢、增颜值,绘就美丽镇村“新画卷”。

一是聚力提升圩镇能级。高标准完成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打造主街入口门户,优化主街风貌,统一提升沿街215座房屋外立面,实现圩镇主干道1.2公里“白改黑”和电网改造提升工程。挖掘小微空间潜力,在廖屋窝打造集健身、散步、游玩于一体的绿美生态小公园,利用闲置空地种植格桑花,与红色革命遗址圩窝里连成一片,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好去处。建成2个美丽河道景观入口,铺设人行绿道1100米,新增绿化面积9000多平方米,完善路灯、条凳、隔离墩等基础设施,打造五华河“一河两岸”美丽碧道,不断刷新圩镇“颜值”。盘活国有闲置资源,携手中铁广投集中力量完成圩镇文化广场建设和周边公共设施提质改造,增设标准篮球场1个,充电桩10个,生态停车位25个,充分满足周边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和生活需求。二是聚力提升示范路段。扎实推进水华线“百千万工程”示范路段建设,对沿线303座农房开展风貌提升工作,自筹200万元用于全线绿化提升,现已提升14.5公里,补种三角梅、非洲茉莉等灌木1.76万株。系统打造水潭线“益水长乐·状元故里”乡村振兴示范带,完成沿线农房风貌外立面提升386座,新增公园节点5处,“四小园”70余处,主题彩绘墙面和打卡点共151000平方米,补植苗木2.8万多株,绿化里程达12公里,旅游生态风景线初具规模。三是聚力提升人居环境。凝聚县镇村力量,动员回乡联村工作队员、乡贤、志愿者等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完成“三拆除”263座约67021平方米,“三清理”与整治2756处,整治铁皮瓦110多处,农房风貌提升1599座。以点带面统筹推进“三线”整治行动,联合运营商通过收拉捆扎、管线落地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圩镇“三线”整治12530米、管道建设280米,典型村“三线”整治26520米。四是聚力提升绿美转水。厚植绿美生态发展底色,结合“我爱我家·美家美户”“我为全运种棵树”等活动,今年来共组织义务植树21场,山上山下种植各类树木4.8万株,发动群众种植澳洲坚果9000余株,超额实现“户籍人均一棵树”目标,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庭院433户,全力绘就绿美转水新画卷。

(四)坚定不移化风险、提效能,奏响基层治理“集结号”

一是健全网格管理。依托58个全科网格化管理和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持续推进“无信访村(社区)”建设实现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信访问题集中化解。今年共接待上访群众73批次,96人次(含法律咨询),受理矛盾纠纷42宗,已程序办结41宗,办结率97.6%。发挥网格员作用,累计上报各类信息1341条,处理矛盾纠纷92件。二是提高治理效能。推行“和美善治”积分制、清单制,将积分范围与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庭院培育、社会治理、文明家风等方面挂钩,在五星、矮车等村设立积分超市,组织开展道德“红黑榜”评议活动,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当中。三是凝聚群策群力。借助央企、驻镇帮扶、乡贤等力量,完成黄龙村公园及周边改造、矮车村公园提升、流洞村镇标提升和篮球场改造修复、延丰蔬菜基地连心桥、青塘村惠民羽毛球馆等11个总投资600多万元的民生项目。充分利用春节假期,组织开好“四场会”(党员会、乡贤会、户主会、议事会),发起“同心筑梦百千万,乡贤齐心兴家园”“情为桑梓系,助力‘百千万工程’”绿美转水建设倡议,共筹集“百千万工程”、绿美资金400多万元,凝聚起百千万群众干“百千万工程”强大合力。

(五)坚定不移拓空间、优布局,提振全域土整“精气神”

一是做细项目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布局,根据镇村发展实际编制《五华县转水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3—2035年)》,制定印发《转水镇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方案》,聚焦打造转水镇特色农业田园综合体壮大特色经济,优化空间布局。目前方案已通过省级专家评审,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梅州市分行达成约5亿元融资授信意向。二是做活土地文章。成立全域土整平台公司,高效集聚闲置用地,探索“百亩方、千亩方”耕地连片发展路径,解决耕地碎片化、破碎化等问题。深入推进“小田变大田”,统筹盘活1200多亩闲置土地资源,完成农用地整理2500多亩,打造村级“百亩方”示范良田11个。推动产权交易流转,輋柯村龙佛山塘项目在梅州市产权交易流转服务平台成功交易,实现溢价率440%,促进农村集体资产实现保值增效。三是做实避险搬迁。结合实施“百千万工程”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贯彻落实好《梅州市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指引》和《五华县自然灾害避险搬迁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将避险搬迁工作同有偿退出宅基地结合,明晰补偿标准,分类制定方案,“一村一户”避险搬迁有序推进。截至目前,“一村一户”中风险以上房屋和三类避险搬迁对象已签订意向书217户,累计完成21户搬迁、拆除、宅基地退出等工作。

二、存在问题

各位代表、同志们!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挑战:一是镇域经济较为薄弱,缺乏龙头带动企业和支柱产业,“四上”企业培育类型单一,三产融合进度较慢;二是谋划项目受资金、用地、用林等要素制约,人才支撑不足,土地要素保障还需加强;三是农房风貌提升存量较大,群众思想重视不高,人居环境整治、“三清三拆”不够彻底,“三线”整治进度缓慢;四是农用地流转质量有待提升,“产业村长”、强镇富村公司联农带农作用未充分发挥出来。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知重负重、唯勤唯实,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各位代表、同志们!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更是加快推进转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接下来,我们将扛牢政治责任,始终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政府工作的头号工程,凝心聚力、奋楫笃行,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在转水出新出彩,把“益水神泥、和美转水”打造得更具特色,更有成效。

(一)突出产业培育强支撑,在镇域经济发展壮大上迈出“转水步伐”

一是聚焦“四上”企业升规。全面落实好领导班子挂钩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密切关注培育库内企业经营状况,一企一策做好跟踪服务。围绕我镇产业培育,引育一批具有新兴业态和高成长性的“四上”企业,培育和挖掘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的新增长点,全力完成今年净增3家以上“四上”企业目标任务。二是聚焦招商引资提质。深入开展好“找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通过以商带商,链接乡情的方式,鼓励乡贤返乡创业,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转水。以农业种养、“山水泥”特色资源为亮点,用好“免费五华”惠企政策,引入深加工企业和文旅运营,推动产业向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三是聚焦产业发展融合。大力推动新型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立足产业社区集群优势,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引领,全方位扶持丝苗米、六窝土鸡等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发展壮大毛豆、六窝土鸡、高山红薯等特色产业,实现“接二连三”产业增值。整合“山水泥”特色旅游资源,以“水上运动+”为主题,撬动益塘水库、矮车河水上运动体验、水上竞技活动,打造“康养+运动+生态”综合性文旅目的地,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四是聚焦项目谋划建设。加大以工代赈培训力度,深耕基础设施、民生保障、产业配套等发展短板,引导各村优化完善以工代赈项目,增强“造血”能力。同步积极主动向上争取资金,用好番禺对口帮扶协作、省纵向组团帮扶、中铁广投助力等力量,强化各类资金保障。

(二)突出全域整治优环境,在镇村风貌优化提升上展现“转水形象”

一是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围绕“三年初见成效”目标,进一步深化农村“三大革命”“三清三拆”“三线”和“六乱”整治等各项基础性工作,常态化开展“大兵团作战”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统筹用好回乡联村工作队、党员、志愿者、群众等多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美丽转水。二是加快重点区域建设。推动水华线示范路段、水潭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提质向美,着力推进“六边”沿线农房风貌管控工作,对沿线环境整治、道路景观提升等各项工作加强长效管护,全方位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品质。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政策和带图审批机制,确保房屋建设符合规划要求,力争完成农房风貌提升目标。三是持续打造绿美转水。深入实施绿美广东“六大行动”,扎实推进绿美转水生态建设,抓好“四旁”“五边”“山上山下”植绿补绿工作,引导各村进一步提升绿化水平。不断健全“种、管、护”工作机制,做好植绿增绿到护绿的有序衔接,让各类树种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突出连片整备拓空间,在全域土整腾挪起势上积蓄“转水动能”

一是突出耕地集约提质。深入探索“小田变大田”土地集约整理新路径,实行“党总支+土地流转+产业发展+农户”发展模式,以蛇塘村“千亩方”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推进多个“百亩方”建设,同步引入专业企业进驻集中运营,引进种粮企业与强镇富村公司合作,流转300亩耕地种植烤烟+水稻,流转100亩种植辣椒+水稻,实现规模化、现代化农业生产,为耕地保护和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二是激发土整产业活力。把握全域土整各类政策红利,立足文化和旅游特色定位,对接专业文旅公司,结合我镇实际情况规划形成“一心两轴四片区”的发展格局,计划实施34个子项目,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发展深度融合,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三是做好避险搬迁后续工作。以全域土地整治平台公司为阵地,加强政银企之间沟通协调,统筹推进避险搬迁、建设用地整理和产业导入等工作,聚焦重点项目谋划,盘活各类低效闲置空地,打造未来社区;加强与住建部门、人社部门之间沟通对接,多措并举加强安置保障,实现群众搬有所住,搬有所业。

(四)突出示范引领树标杆,在典型镇村培育创建上展现“转水能力”

一是典型梯次培育。积极对标对表省市典型镇村培育建设标准,聚合镇村优势,突出典型示范。通过点线面结合、塑形铸魂并进的方式,全面巩固第一、二批典型村建设成果,稳步推进第三、第四批典型村建设,逐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有序衔接、持续发力的良好态势。二是环境共建共治。严格对照建设任务,全面抓好典型村、面上村“三清三拆”“三大革命”“六乱”整治等关键环节,创新运用“红黑榜”“积分制”等管理机制,建立常态长效的激励反馈体系,动员群众落实门前“四包”责任,主动投身“百千万工程”,推动形成人居环境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三是多元聚力赋能。积极争取社会资本参与,充分利用番禺对口帮扶协作、省纵向组团帮扶、中铁广投助力等外部资源,广泛动员党员干部、乡贤、企业、群众等内部力量,汇聚“百千万工程”助力金、绿美资金等,着力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建设一批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的转水新面貌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想好就干、干就干成”的务实作风,保持“力争上游、争创一流”的奋斗姿态,在“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中推动转水加力提速,在五华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中推动转水全面振兴,努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转水实践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