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策解读
【媒体解读】绘就蓝图明举措,重任千钧再奋蹄!来看中共五华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报告解读
时间:2021-10-27 来源:掌上梅州 浏览次数:-
字号:

原文链接:高质量构建“一城两带四区”发展新格局!中共五华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五华县未来五年的美好发展图景,正在奋笔擘画。2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五华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举行,五华县委书记朱少辉代表中国共产党五华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质量构建“一城两带四区”发展新格局 打造业兴人和、长治民乐的“工匠之乡·宜居五华”》的报告。

  报告全文18400余字,共分三大部分:过去五年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今后五年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和思路。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提出,五华县委通过对标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在认真分析县情、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并取得一致共识的基础上,对“工匠之乡·宜居五华”的发展定位进行丰富和完善,提出高质量构建“一城两带四区”发展新格局的工作思路。

  丰富“工匠之乡”实践内涵 增强“宜居五华”底色成色

  五华以“工匠之乡”著称,从石匠、木匠、铁匠再到牙匠,这份“硬打硬”的勇毅早已刻在五华人骨子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始终贯穿在五华各项事业发展中。在2018年8月召开的五华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五华便把县域发展定位优化提升为“工匠之乡·宜居五华”,即把“硬打硬·实打实”的地域文化精神,融入县域发展大局,以破难攻坚姿态加快五华振兴发展;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工作全过程,在保持发展规划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同时,把提高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报告提出,五华将对“工匠之乡·宜居五华”的发展定位进行丰富和完善,一是丰富“工匠之乡”的实践内涵,具体充实“创”“硬”“实”的元素,二是增强“宜居五华”的底色成色,具体充实“富”“美”“乐”的元素。一个“丰富”一个“增强”,体现出五华坚定守好“传家宝”、做优民生事的决心和谋略共识。

  记者梳理发现,实干,是这份报告多次提及的关键词。而谋事的背后,是清晰的奋斗目标和明确的工作思路。长期以来,创新、创业、创造氛围不够浓厚,一直制约着五华的发展,此次提出充实“创”的元素,就是对这三方面要素进行提升,以更好助力拓展丰富产业范畴、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等,推动形成大抓产业的鲜明导向,实现“产业兴县、制造强县”。除此之外的另外两者“硬”和“实”,本就是“工匠之乡”的核心要素,五华过去的发展经验也充分诠释了其重要性和关键性。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发展经验时提到:“五年来五华正视差距、直面问题,敢于担责、勇于破难,解决了一批阻碍发展、困扰发展的难事,干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要事,办成了一批惠民生、得民心的好事。”如今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挑战,五华提出继续坚持发扬攻坚、担当、争先的干劲精神,全面倡导苦干、实干、能干的严实作风,用硬实的作风推动创新、攻坚,用实干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

  “把推进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五华过去是国家级贫困县,去年92个省定贫困村,20242户6656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报告立足脱贫攻坚基础,充实“富”的元素,对群众生活富裕、精神富足提出要求,明确要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基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并大力改善民生。同时,报告提到,要继续充实“美”的元素,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把文明之美、文化之美、生态之美贯穿县城提质、圩镇建设和乡村振兴全过程,推动县城、圩镇、乡村同建同治同美,达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继续充实“乐”的元素,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平安、稳定、和谐、健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各类风险防控化解,推动业兴人和、长治民乐。

五华县深入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图为五华县龙村镇榕溪村委。(张炳锋 摄)

  构建“一城两带四区” 推动形成发展新格局

  仔细研读报告,清晰的五华规划发展蓝图上,最引人注意的当属“一城两带四区”这一崭新的精准定位。这是五华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围绕既定工作目标,因应形势变化,主动融入大局,与时俱进确立的发展定位。

  高质量构建“一城两带四区”发展新格局。报告内容提到:“一城”,即县城,包括老城区和琴江新城,目标是聚焦产城联动、业兴人和,打造成“宜居五华”的展示窗口。“两带”,即是统筹打造五华河沿线和琴江沿线绿色产业集聚带,推动重点产业园区提质增效,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四区”即水寨镇、华城镇发挥新老县城优势、双城互动,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河东镇、横陂镇、转水镇依托毗邻县城的优势,立足县域副中心定位,打造最美后花园、城乡融合发展拓展区;安流镇、龙村镇发挥中心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产业、资源、人口等各类要素集聚,打造强镇富民先行区;郭田镇、双华镇、棉洋镇、梅林镇、华阳镇、周江镇、长布镇、岐岭镇、潭下镇等9个镇依托绿色生态、红色文化、特色产业等资源,错位发展,打造成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区。

  过去几年,五华琴江新城变化日新月异,发展架构不断拉开,发展后劲日益增强;与此同时,老城区综合提升改造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城市发展的基础越打越实。此次提出建设“一城”概念,强调“聚焦产城联动、业兴人和”,既是明确县城建设发展继续坚定提质增效方向不动摇,又是致力打造“宜居五华”展示窗口的信心坚定。“两带”建设概念则涉及五华河和琴江,目标是打造沿线绿色产业集聚带。近年来,五华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一江一河”串起了生活、生态、生机,集聚了一大批效益渐显的工业园、产业园,发展势能巨大,如今通过多种措施推进其提质增效,打造成拉动县域经济的核心增长极。

  五华地域广、人口多,乡镇之间的跨度大,如何让16个乡镇各显神通?此次报告将五华16个镇纳为“四区”,通过打破空间、地理等因素局限,推动各镇各展所长、赛龙夺锦、联动发展。

五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风貌焕然一新。图为干净整洁的五华县龙村镇湖中村。(张炳锋 摄)

  实施“551”工作举措 接续奋斗再创辉煌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是抓好落实。

  报告指出,做好今后的工作,要具体围绕“551”工作举措来推进。即:全力开展“五大”攻坚、奋力推动“五个”进位、扎实打牢“一新”工程。

  报告指出,要敢担当、善作为,全力开展“五大”攻坚。着力在“创新驱动、产业基础、重点改革、生态建设、社会治理”等五方面攻坚,努力把“短板”变为“潜力板”,积小胜为大胜。

  记者梳理发现,针对上述五大攻坚任务,报告一共细化了15项“子任务”,其中大部分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充分体现五华以攻坚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决心。与此同时,针对各个攻坚“子任务”,报告均细化了方向和目标,以及实施路径等,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实施意义。例如,在开展创新驱动攻坚方面,报告从突出主体培育、突出技术创新、突出人才保障等三方面给出了攻坚要求,并详附了时间节点、目标任务、依托载体、方向路径等,是一份指导性很强的报告。

  报告指出,要求实效、勇争先,奋力推动“五个”进位。着力在“基础设施、绿色产业、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五方面提档进位,推动更多工作走在前、出成绩、有亮点。

  “主动对接中央和省推进新时代苏区振兴发展政策,以更开放的思路、更长远的思考,谋划推进一批道路、水利、能源、电力、数字等重大项目,以基础设施建设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在介绍推动“五个”进位的篇幅中,报告把“推动基础设施进位”放在了第一位,反映出五华持之以恒,坚持以高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谋划和长远思路,让发展后劲更足。

  五华始终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提出要推动绿色产业进位,做强传统产业、做优新兴产业、做旺商贸经济、做大文旅体产业,加快布局“5+1+1”产业,全力打造1至3个特色鲜明的县域主导产业。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推动民生进位”在该部分内容中占了最大篇幅,体现出满满的民生情怀。报告指出,五华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树立长期过“紧日子”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更多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进展。

  报告同时指出,要严要求、不松懈,扎实打牢“一新”工程。始终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牢牢抓在手上,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学思践悟淬思想、持之以恒抓基层、更严标准强队伍、常抓不懈严纪律,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