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实施“青梅计划”集聚优秀青年人才的十项措施
时间:2022-08-16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网 浏览次数:-
字号:

  近日,《梅州市实施“青梅计划”集聚优秀青年人才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青梅计划》)正式出台实施,通过10项具体举措,着力破解我市人口外流较多特别是青年人才缺乏严重的问题,集聚更多优秀青年在梅就业创业。

  《青梅计划》主要包括设立人才落户奖、开展本地毕业生留梅行动、吸引市外毕业生回梅发展、加强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深化校企合作定向育才、支持市场化配置人才、扶持青年人才就业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促进青年安居乐业等10项具体举措,并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等事项。

(一)设立人才落户奖

  对35周岁(含)以下高等院校、职业(技工)院校毕业生新落户梅州(含现有梅州户籍人才回梅、本地院校当年度应届毕业生留梅)并在梅企业(国有企业除外)就业或自主创业(符合相关条件),且缴纳社保满6个月的人才享受一次性落户奖励:

  博士、高级职称人才3万元

  硕士研究生、高级技师2万元

  本科、技师5000元

  大专、高级工2000元

  博士、高级职称人才年龄可放宽至45周岁

(二)开展本地毕业生留梅行动

  对市属高等院校、职业(技工)院校当年度毕业生在梅企业就业情况进行考核,综合当年度院校应届毕业生数量、留梅企业就业人数及比例等情况,按院校数量20%的比例给予5至30万元奖励。

  在毕业当年内,对驻梅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在梅企业就业比例达到当年度毕业生总数15%以上的,给予10至50万元奖励;对驻梅职业(技工)院校应届毕业生在梅企业就业比例达到当年度毕业生总数30%以上的,给予5至30万元奖励。

(三)吸引市外毕业生回梅发展

  选择梅州生源较为集中的高等院校、职业(技工)院校设立引才联络站,选聘优秀学生担任联络员,建立在读梅州生源学生信息库,不定期推送我市就业资讯、人才政策等信息,为有意愿回梅工作的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创业、就业、学术交流等支持,市财政每年安排工作经费不少于20万元。

  对引荐人才效果较好的引才联络站,给予最高不超过3万元工作经费补助。

  开展高校大学生寒暑假梅州行活动,引导大学生来梅就业创业。

(四)加强急需紧缺人才引进

  支持企事业单位引进35周岁(含)以下的博士、硕士研究生、高级职称人才、高级技师、技师以及放宽学历、职称,职业资格限制的特殊人才(博士或高级职称人才年龄可放宽至45周岁)。新引进人才可享受相应生活补贴、购房补贴,生活补贴期限为5年。

  博士、高级职称人才:非企业类人才4000元/月、企业类人才5500元/月生活补贴,20万元购房补贴。

  硕士研究生、高级技师:非企业类人才2000元/月、企业类人才3500元/月生活补贴,15万元购房补贴。

  技师或放宽学历、职称、职业资格限制的特殊人才:非企业类人才1000元/月、企业类人才2500元/月生活补贴,10万元购房补贴。

  中央、省属驻梅各单位新引进博士人才,市财政给予10万元薪酬补助。

(五)深化校企合作定向育才

  建立由政府部门、高等院校、职业(技工)院校、商会、骨干企业参与的政校企协同育才机制。

  鼓励嘉应学院、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梅州市技师学院等高等院校、职业(技工)院校开设专业,定向培养产业人才。

  支持本地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技工)院校共建创新联盟、产业学院、企业学院、企业员工培养培训基地。

  支持规模以上企业或者吸纳就业人数较多的企业建设一批生产性或兼具生产、教学功能的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每年评选5个左右向企业输送毕业生就业数量较多、作用发挥明显的基地,给予学校、企业各5万元的一次性培养补助。

(六)支持市场化配置人才

  大力引进信誉度高、高端服务能力强的人才猎头和人才培训中介机构,市级新引进的人才中介服务企业,3年内给予每平方米10元/月的租金补贴,县(市、区)结合当地租金水平确定租金补贴标准。

  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加大市场化引才力度,对通过猎头公司、中介机构每引进1名省级以上重大人才工程项目人选、博士研究生,正高职称等高层次人才的,市财政给予用人单位实际中介费用50%的一次性引才补贴,同一用人单位每年最高补贴不超过20万元。

  对推荐青年人才到重点用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就业且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按400元/人的标准补贴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七)扶持青年人才就业创业

  加大就业创业补贴落实力度,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及技工院校应届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或到乡镇(街道)、村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且缴纳社保6个月以上的,符合条件的可享受一次性基层就业补贴5000元。

  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或初创企业可给予1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资助、每年最高4000元的租金补贴(最长可享受3年)和总额最高不超过3万元的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可申领相应的就业创业补贴。

  为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并贴息。

(八)鼓励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

  大力实施“三支一扶”“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

  鼓励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服务基层优秀人员留梅就业创业,有就业创业意愿的,由市、县(市、区)、镇(街道)三级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符合条件的按规定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高校应届毕业生服务我市基层期满考核合格之日起6个月内在梅就业创业的,视作新来梅人员,按规定享受相关政策。

  在公务员招录、市级以下事业单位招聘中拿出一定比例的岗位,面向我市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人员、“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计划”志愿者等服务基层人员定向招录。

(九)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支持青年人才提升学历、晋升职称。本措施实施之日起,我市企业(国有企业除外)在职人员新考取并攻读研究生毕业后〔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国(境)外毕业的须取得教育部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函〕,同级财政可给予一次性2万元学费补助:我市企业(国有企业除外)在职人员新晋升副高、正高职称后连续在企业工作3年以上的,可享受同级财政一次性补贴5000元。

  实施青年企业家培养工程,每年组织50名左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加集中培训。

  实施“圆梦计划”,资助新生代产业工人报读成人大专、本科。

(十)促进青年安居乐业

  实施青年人才团圆行动,对我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或在我市企业工作的急需紧缺青年人才,其配偶在市外工作且有意愿来梅的,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岗位进行接收安置。

  完善人才子女教育优待政策,新引进或经认定为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在我市接受义务教育的,分层次统筹优先安排学位保障就读,需从市外转入我市就读的,可享受转学优待服务。

  加大个人首套自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力度,对在梅落户且在企业工作的本科生(取得学士学位),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不受公积金账户余额限制,额度在最高限额基础上上浮20%,支持对象范围可根据实施情况适时调整。

  毕业3年内新入职我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上市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取得相应学位)或技师且缴纳社保满6个月的,在我市无房(含已买房未装修)、单位未提供宿舍的,给予每月500元租房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

       政策咨询电话:0753-4431201、0753-4428311

       政策咨询地址:五华县水寨镇工业大道创业孵化园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