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时间:2014-08-25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
字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 

  不具备设立预算条件的乡、民族乡、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可以暂不设立预算。 

  第三条 各级预算应当做到收支平衡。 

  第四条 中央政府预算(以下简称中央预算)由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下同)的预算组成。 

  中央预算包括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入数额和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数额。 

  第五条 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 

  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政府预算(以下简称本级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下一级只有本级预算的,下一级总预算即指下一级的本级预算。没有下一级预算的,总预算即指本级预算。 

  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下同)的预算组成。 

  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包括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上解的收入数额和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数额。 

  第六条 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 

  第七条 单位预算是指列入部门预算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的收支预算。 

  第八条 国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税制。 

  第九条 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 

  第十条 预算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十一条 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以人民币元为计算单位。 

 

                          第二章 预算管理职权 

  第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中央决算;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行政法规、法定和命令;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撤销本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本级政府决算(以下简称本级决算);撤销本级政府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和决议。 

  设立预算的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监督本级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本级决算;撤销本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第十四条 国务院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将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后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决定中央预算预备费的动用;编制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监督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预算执行;改变或者撤销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本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将下一级政府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决定本级预算预备费的动用;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监督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改变或者撤销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 

  乡、民族乡、镇政府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组织本级预算的执行;决定本级预算预备费的动用;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本级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十六条 国务院财政部门具体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具体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提出中央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具体编制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定期向国务院报告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情况。 

  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具体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具体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提出本级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具体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定期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十七条 各部门编制本部门预算、决算草案;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定期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十八条 各单位编制本单位预算、决算草案;按照国家规定上缴预算收入,安排预算支出,并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三章 预算收支范围 

  第十九条 预算由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组成。 

  预算收入包括: 

  (一)税收收入; 

  (二)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 

  (三)专项收入; 

  (四)其他收入。 

  预算支出包括: 

  (一)经济建设支出; 

  (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支出; 

  (三)国家管理费用支出; 

  (四)国防支出; 

  (五)各项补贴支出; 

  (六)其他支出。 

  第二十条 预算收入划分为中央预算收入、地方预算收入、中央和地方预算共享收入。 

  预算支出划分为中央预算支出和地方预算支出。 

  第二十一条 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有关收入和支出项目的划分、地方向中央上解收入、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二十二条 预算收入应当统筹安排使用,确需设立专用基金项目的,须经国务院批准。 

  第二十三条 上级政府不得在预算之外调用下级政府预算的资金。下级政府不得挤占或者截留属于上级政府预算的资金。 

 

                            第四章 预算编制 

  第二十四条 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时间编制预算草案。 

  第二十五条 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应当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收支预测进行编制。 

  第二十六条 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 

  复式预算的编制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七条 中央政府公共预算不列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