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份以来
我市天气逐渐变冷
近期,梅州公安民警
在辖区各个重要路段、路口
开展执勤工作时发现
不少骑车出行的市民
为了达到防寒保暖的效果
纷纷“全副武装”
将厚外套或者长外套反穿
通过“反穿衣”的方式挡风
部分电动自行车 套上了“挡风被” 更有甚者 还在摩托车上 加装了遮雨棚 使其和车架紧紧焊在了一起 这些所谓的“挡风神器” 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 帮助驾驶人抵御寒冷 却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广大市民朋友一定 不能忽视安全问题 案例重现: 近日,市民吴女士骑车在西桥路口等待红绿灯时,车上安装的“挡风被”由于面积较大,被旁边直行的小车卷入轮胎,导致吴女士连人带车摔倒在地。期间,吴女士本能反应伸出双手撑地以保护自己,然而双手却被裹在厚厚的“挡风被”内无法伸出,吴女士直接摔倒在地受伤。 吴女士这种情况不在少数 ▼▼▼▼▼ 部分驾驶人在进行刹车操作时,由于受到“挡风被”阻碍,影响了手部操作的灵敏性,往往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动图来源于网络) 加装车把式手套 和“挡风被”危险重重 1 限制手部,增加了骑行阻力 电动自行车加装“挡风被”或车把式手套后,骑行者的手腕、手臂甚至是手肘处,在用力时均会遇到衣物阻碍,影响手部操作的灵活性,降低了驾驶人对车辆平衡的掌控能力。同时,过宽的“挡风被”会使行驶过程中的风阻变大,导致车辆稳定性变差,雨天更容易发生危险。 2 降低了驾驶人的自我保护能力 “挡风被”和车把式手套将驾驶人的手部甚至全身包裹住,看似暖和,实际上严重限制了驾驶人在紧急情况来临时的自我保护能力。意外事故发生时,驾驶人双手无法及时伸出,很可能直接摔倒在地并因此受伤。 3 容易夹挂或卷入车轮导致事故发生 “挡风被”一般比较宽大,下半部分过长,很容易在骑车过程中被卷入车轮内或被周边车辆拖拽,影响交通安全。 4 有火灾隐患 “挡风被”和车把式手套通常使用聚酯纤维做填充物,绒布做内衬,这两样都是易燃物。不少电动自行车在充电时一般都不会特意拆除,这样很有可能引发火灾。聚酯纤维还很容易发生静电,增加了火灾发生的概率。
加装“挡风被”和车把式手套
不仅会影响车辆的安全行驶
而且也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
{法律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1.5米,宽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车把0.15米,长度前端不得超出车轮,后端不得超出车身0.3米。而加装了“挡风被”和车把式手套的电动自行车等载物,很显然已经超出了这个范围。 既然“挡风被”和车把式手套 通通装不得 那在秋冬时节 骑车出行的小伙伴 应该如何安全、有效地防寒保暖呢? 正确做法 佩戴安全头盔 佩戴安全头盔不仅可以起到保暖作用,还能在危险来临时第一时间保护驾驶人的头部,守护出行安全。 多穿保暖衣物 面对寒风,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多穿保暖衣物。但要注意的是,绝对不能反穿外套!“反穿衣”其实和使用“挡风被”大同小异,严重影响骑行者的操作灵活性,骑行过程中很容易因平衡性差导致事故发生。 穿戴骑车专用的分指手套 相较于加装车把式手套,穿戴骑行专用的分指保暖手套更加安全,挡风之余又不影响驾驶人操作。 穿戴短围巾和佩戴护膝 当气温更低、天气更加严寒时,驾驶人可以选择佩戴长度合适的围巾来进行颈部保暖。切记不可穿戴过长的围巾,否则极有可能在骑行过程中被卷入车轮,从而导致驾驶人被拖拽下车受伤。 另外,腿部可以选择佩戴护膝保暖,护膝不会限制驾驶人的骑行动作,且万一发生碰撞或者摔倒,还能保护驾驶人的安全。 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请不要“反穿外套” 更不要违法加装 “挡风被”和车把式手套 已安装的市民朋友 务必要自行拆除 戴好安全头盔 拒绝违法骑乘 不要为了一时的便利 而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 来源:平安梅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