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治污答卷写进悠悠碧水中
时间:2021-01-13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2020年梅州污染防治攻坚战成绩亮眼,粤海水务奋力显担当


目前,梅州城区污水日处理能力由10万吨提升至25万吨。图为江南水质净化二厂。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梅州粤海水务冲刺抗疫复工,仅用5个月时间完成两座水质净化厂建设,提前实现投产运行。图为黄塘河水质净化厂。    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在镇级水质净化厂,大部分污水处理工序都是在地下进行的,花园式的污水处理站成为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受访者供图

通过调度中心实现集中调度监控,展现粤海智慧水务与实力,成为全省之示范。图为梅州粤海水务水质净化调度中心。受访者供图

  污水治理攻坚战,一头连着梅州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一头连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守护绿水青山,自2014年以来,粤海水务共计投资15亿元,扎实推进梅州城区及五华、大埔、兴宁等市县水质净化厂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在全省率先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率先由一级B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全覆盖,用5个月时间完成省重点工程黄塘河、周溪河水质净化厂建设……在污水治理方面,粤海水务创造了多项梅州纪录。

  2020年,梅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给粤海水务发来了表扬信,对其国企担当表示肯定:“梅州粤海水务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切实做到了防疫与复工两手硬、两不误,按时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为梅州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省住建厅通报,梅州在粤东西北地区14个地市中率先完成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攻坚任务,镇级设施建成数量、覆盖数量全省排名第一。

  南方日报记者 黄思华

  生态水

  创造“梅州速度”

  一年还市民一河清水

  晨光熹微,薄雾轻绕,市民李先生与老伴沿着黄塘河河堤散步,清澈的河水从身旁蜿蜒而过。不远处,新建的黄塘河水质净化厂正在24小时不停歇地作业,经过AAO工艺处理过的河水从出水口排出,均为一级A排放标准。

  环境美不美,关键要看水。而就在2年前,黄塘河还是梅州城区有名的城市黑臭水体。“以前哪里敢靠近河边,远远闻到臭味就绕走了。”李先生说。据了解,这条排水沟是附近广梅路、新峰路一带的生活污水、废水直排沟,排水沟一片乌黑,水中漂浮着一些白色油脂和生活垃圾,排水沟和黄塘河连接的地方,水体颜色明显不同。有些河段甚至在短短百米左右就有十几个生活污水直排口,哗啦啦地往河里排放污水。

  受沿河生活污水及农业养殖废水污染,黄塘河与周溪河一起作为地级以上城市黑臭水体,被列入了住建部2016年公布的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清单。“当时,黄塘河从黄塘陂老桥至黄塘电排站有1.463公里河段,周溪河从嘉应学院饶公桥至东山中学状元桥4.1公里河段,均为轻度黑臭水体。”梅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

  如何才能告别“黑臭水体”,迎来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质净化厂建设势在必行!

  2019年,两座总投资约4.7亿元、设计日处理能力各5万立方米的黄塘河、周溪河水质净化厂工程被列入该年度的省重点工程,是梅州市完成黑臭水体整治考核任务的政治工程。而这两个项目都交给了梅州粤海水务。

  2019年8月1日黄塘河项目开工,9月1日周溪河项目开工;2019年12月30日两项目通水;2020年6月30日成功试运行……经过精密规划、科学统筹、强力执行,计划16个月工期的项目,被梅州粤海水务高效压缩在四五个月内完成,创造了“梅州速度”。

  越是到最后关头,越要咬紧牙关、全力攻克难关,越要对标对表、做好精细文章。在黄塘河项目建设过程中,因占地面积小,二沉池的施工难度特别大。“AAO池与二沉池间距仅10厘米,无法支合板,为保进度指挥部只能提前介入。”指挥部土建工程师钟皓淳向记者介绍施工细节时提到,整个工程虽然管线很多,预留的洞口无数,但没有一个返工的。在他的工程日记里,每天的进料、现场人数、关键节点提醒等都记得清清楚楚。

  大战大考尤显国企担当。在2019年底主体建成通水后,梅州粤海水务克服疫情造成工程延误的不利因素,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和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推进了工程进度。

  2020年9月16日和10月17日,黄塘河、周溪河水质净化厂分别正式投入运营,两厂出厂水质均执行一级A标准,大大提高了梅州城区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和节能减排水平,城区污水日处理能力由15万吨提升至25万吨,截污管网新增5.5公里。

  民生水

  力争省内率先

  打通治污“最后一公里”

  “这是我们建设的水质净化厂,镇里的污水通过污水管网集中收集到这里,经过一系列工序处理后,可以达标排放。”记者来到五华县转水镇水质净化厂,现场既没有看到污水,也没有散发出异味。这里绿草茵茵,空气清新,如果不是工作人员指点,根本就看不出这里是处理污水的地方。

  水环境牵涉千家万户。“两年前,这里还是荒地,镇里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里,我们都不敢带小孩到小河边戏水。”林阿姨是因为儿子的工作调动才到转水镇生活的,对于镇里污水排放造成的生活困扰深有感触。

  2017年4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向广东反馈意见时提出:粤东西北地区1013个乡镇仅有133个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影响环境质量。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碧水蓝天也是幸福。五华的碧水保卫战首先在县级打响。2014年,粤海水务接过“任务棒”,仅用9个月升级改造一期2万吨/日,新建2万吨/日,大大提升五华城区污水治理能力;2016年12月,广州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工业园水质净化厂项目开工,一年时间建成运行。两个项目的快速建成及投产运营,有效完成地方政府年度减排任务,从根本上解决水体污染问题,为县域水环境持续改善提供了优质服务,为五华县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而今,除了1座现有的县城水质净化厂和工业园区水质净化厂,粤海水务还在五华县16个建制镇中建设了14座镇级水质净化厂。而水寨、河东2个镇因属于县城区域,早已于2014年8月接入了县城水质净化厂处理。

  “2015年,我们建成并运行华城镇、安流镇2座中心镇水质净化厂,2016年又建成棉洋镇水质净化厂。随后,按照《加快推进粤东西北地区新一轮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方案》的要求,长布、龙村、岐岭、横陂等镇级污水处理设施也相继开工建设,管网总长度超过了22公里,均采用了AAO工艺。”五华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9年6月28日,随着11个镇级水质净化厂完成环保验收并投入商业运营,至此,五华县在全省率先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目前,五华县城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4万吨,工业污水厂日处理能力达1.5万吨,各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均可达1000吨,总共能达到6.6万吨,该县的污水处理率和水环境质量得到了质的提升。“今年,五华县城水质净化厂三期项目也开建了,投资2.56亿元,预计2021年9月底建设。而各中心镇等地的污水处理厂也将继续进行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二期)扩容扩网建设。”五华粤海环保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按照水环境质量国家考核目标任务的要求,到2020年广东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要达到84.5%以上,劣V类水体要基本消除。而11个镇级水质净化厂自投入运行以来,粤海水务制定专业解决方案,创新管理模式,全面提升项目效益。目前,五华县琴江、五华河两大主要河流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这也为当地建设美丽乡村、构建宜居城乡、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水生态条件。

  看着眼前的绿树碧水,呼吸着干净的空气,林阿姨打心底里感到满意,“自从建了水质净化厂,环境越来越好,再也看不到污水了,晚上我还会牵着孙子到河坝上散步。”

  智慧水

  实现“无人值班”

  一中心集中调度监控

  “看到五华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带来的乡村变化,我们也很羡慕。”大埔县大麻镇大留村村民李女士说。一开始,村民听到水质净化厂要建到自家门口,大伙都不乐意。会不会有臭味?会不会影响生活?带着这些疑问,大埔县组织村民代表来到五华县水质净化厂参观考察。

  来到水质净化厂后,现场花园式的建筑景观让村民感到非常惊喜:不见污水见花园。小桥流水,花红柳绿,整个厂区就是一幅生动水灵的园林美景。“污水管网埋在了地下,这里还有一个污水收集池,大部分的污水处理工序都是在地下进行的,没有臭味也看不到污水,这和我们想象中的污水处理站一点也不一样。”李女士说。

  如今,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的蓝图正在大埔县擘画,镇、村两级的污水处理站遍地开花。2020年10月26日,大埔县18个镇、30个村水质净化厂全面完工验收,项目建设规模为2.131万吨/日,总投资额为2.6亿元。

  其中,西河镇、银江镇、枫朗镇、大东镇、洲瑞镇、桃源镇、大麻镇、青溪镇、光德镇、丰溪林场、三河镇(二期)、茶阳镇及高陂镇共13个镇建设有15座污水厂,建设总规模为1.575万吨/日,配套管网约38公里;30个村级水质净化厂总规模则有0.206万吨/日,配套管网长约22公里。

  走进西河镇黄堂村,路旁绿树成行,水质净化厂内的小道、水边、房边也植有绿树红花,美丽乡村的脚步从未停止。目前,村里再生水也可以用来生态城绿化、道路喷洒、生态景观绿化等,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

  另一种变化聚集在管理模式上。结合管理区域内各镇级净化厂实际情况,粤海水务梅州片区推行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方式,以体系化、流程化、信息化为抓手,结合关键管理指标,提高各镇级厂运行效率和经济运行管理水平。

  在五华粤海环保水质净化调度中心,50多个监控画面全方位地展示了县级、工业园以及各个镇级水质净化厂的运作现状,大屏幕上的监控数据不断变化,每个水质净化厂的情况一览无遗。“通过实时对各镇级厂进行监控,对产生的问题能及时有效沟通解决。”调度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目前,智能自动化模式在梅州的水质净化厂被广泛运用。五华县全部水质净化厂和兴宁市部分镇级水质净化厂纳入了五华粤海环保水质净化调度中心的监控管理;梅州城区的调度中心设在新建的黄塘河水质净化厂内,届时将对江南水质净化一、二厂和周溪河、黄塘河水质净化厂进行集中调度监控。

  “通过实施生产全流程设备及水质的实时在线监控、视频监控,我们实现了水质净化厂高自动化运转和无人值守,并通过定期对管网及生产工艺的水质进行动态跟踪分析,让生产运行更加科学有保障。”梅州粤海水务相关负责人说。

  治污取得成效,是粤海水务“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的文化理念和“安全、高效、诚信、廉洁”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充分体现,是践行两山理论的国企担当。为表彰粤海水务在城市综合环境治理中的贡献,五华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了五华粤海环保创建“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6年治污路,迎来“水蓝蓝”。凭着开拓创新求变革、深耕细作促发展的干劲,粤海水务沿着这条从绿水青山中开辟的道路砥砺前行,尽显国企担当,在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决胜之年,为“美丽梅州”交出了一份“国企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