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番禺区和五华县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来,两地持续推进教育帮扶,从初步启动到人才交流日趋密集,从面对面的集中培训到通过互联网、远程同步教学系统开展常态化网络送课和远程同步教学,从单纯的教师培训到硬件建设,不断推动教育资源协调发展、协同发展,教育领域的帮扶协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五华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着力补短板、强弱项,通过新建学校、增加学位、优化师资配置等措施,努力提升教育质量,但仍面临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人才流失等挑战。番禺区教师组团式帮扶五华县支教,就是希望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引入,提升五华县的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在番禺区教师组团式帮扶五华县支教项目中,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积极而富有成效。支教教师们迅速融入五华县各支援学校,针对当地教育资源和学生学习基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岐岭镇龙岭小学开展支教工作的周福荣老师,担任了该校的教导主任、四年级1班数学教学和副班主任管理工作。
【支教教师周福荣:(首先)精准结对,以一对一结对方式来带领 我们教育教学的改进。第二是开展示范活动,定期进行公开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等活动。第三是开展远程协作平台,积极联系后方学校单位来到五华开展研讨活动。】
在平时上课时,周福荣会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四年级学生 巫灵姿:我们都很喜欢上周老师的课,他上课经常表扬我们,对于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都很有耐心,辅导到他们明白为止,下课后总是笑眯眯的,我们围着他问东问西,他也总是笑脸回答。】
【龙岭小学校长罗贞青:周老师来到我们乡村学校后,克服了生活上的工作上的种种不便,始终以学校的发展为重,他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活动,为我们学校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周福荣了解到,龙岭小学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小孩相比,往往会显得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心理。因此,他常利用工作之余与孩子们谈心,开展家访,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番禺区支教教师 周福荣:经常组织老师进行家访,传授和宣传育人经验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更重视、关心,达到家校共育的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健康成长】
由于两地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的差异,支教教师在适应五华县的教学环境时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他们不仅要克服语言障碍,还要尽快熟悉当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需求。
【番禺区支教教师 刘喜珊:我们来到五福学校这边,这里教学的环境还是,比较艰辛的,也比较简陋,对比一下番禺那边教学的理念、教学的环境、器材等等都比较齐全,学生的层次也不一样,这边很多都是留守儿童,需要帮他们,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热爱学习】
刘喜珊来到五福学校后,发现学生们上课回答问题非常害羞,不善于表达。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课堂上刘喜珊会通过培养小老师,让学生上台为同学们讲解题目,让学生各方面能力都能提升。此外,刘喜珊每周还固定2-3次开展培优辅差工作,鼓励学生有信心不要放弃,认真学习,争取进步。
【番禺区支教教师 刘喜珊:第一方面是会及时和他们谈心,抽课后的时间谈一谈心,鼓励他们不要放弃,鼓励他们学习的信心。第二个就是他们的学习基础比较弱,那么我也经常会抽课后的时间去辅导他们。】
刘喜珊老师不仅带来了教学理念和方法,还注重与学校物理学科教师进行深度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五福学校教师 邓秋兰:她从来到五福学校开始就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很多教育经验,像我们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和科组活动,她来到后就给我们提供比较有趣的方向,带领我们物理课组的走向,也为我们学校的物理学科的成绩做出了很大贡献。例如上一学期,我们的期中考试教学成绩就排在全县第10名。】
五福学校校长胡子谦告诉记者,刘喜珊老师支教期间,不仅自己出资购买教学器材,还帮助学校牵线搭桥番禺区洛溪新城中学开展教学教研交流活动,送来了3节优质课堂3个讲座。
【五福学校校长胡子谦:刘喜珊老师过来以后,完全没有保留的将优秀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我们的老师学生进行了分享。我也希望像我们这样的山区学校,更够得到长期,更多的像刘老师一样的优秀老师过来我们学校,关心指导教育教学工作,让我们的山区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有所提升。】
在支教教师们的悉心教导下,五华县的学生们不仅学业成绩稳步提升,更在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展望未来,在番禺区教师组团式帮扶的推动下,五华县的教育资源将持续优化,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学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教育环境显著改善,五华教育必将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