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五华县司法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扎实推进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为推动五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党的领导,深入推进法治领域改革
(一)运用科学理论武装指导实践。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开展全员政治轮训、专题研讨培训、集体学自主学等一系列学习宣传贯彻活动,特别是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推动全局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化机制化,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全面依法治县和司法行政工作思路和举措16条。
(二)加强法治建设统筹协调。推动召开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第九,第十次会议,研究部署全县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法治建设考评等重大事项,贯彻落实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及年度工作要点,督促推进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工作,充分发挥法治参谋助手作用。
(三)全面压实法治建设责任。提请召开年度专题述法工作会议,通过现场述法和媒体述法等形式推动述法制度落地见效,实现县镇两级71名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年度专题述法全覆盖。用足用好法治考评“指挥棒”,将法治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年度督检考范畴,推动述、考、评、督、责各环节一体贯通,指导督促各单位做好年度法治广东建设、法治梅州建设迎考评工作。
(四)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抓好各级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坚持开展每月学法和半年法律讲座;联合县委组织部举办全县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业务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邀请省司法厅专家授课,参训行政执法人员达2600多人。
(五)创新运用法治结对提升机制。积极对接番禺区委依法治区办联合召开2024年度法治建设结对提升工作协调会,开展法治建设结对提升暨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举办全县行政执法和行政复议业务培训会,深入开展业务交流和专题授课。
二、严格法制审查,推动政府履职规范有序
(一)持续扩大合法性审查范围。发布县级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清单,除规范性文件外,进一步涵盖涉及群众利益的政策性文件、合同协议、改革方案等非行政规范性文件。2024年,法制部门审查各类文件231件(其中行政规范性文件20件),其中向市政府和县人大常委会报备行政规范性文件13件,报备及时率与审查通过率均为100%。
(二)推动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每年主动向社会公开县政府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对于涉及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严格遵循征求公众意见、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法定程序,推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2024年,审查重大行政决策7件,征求公众意见27次,组织专家评审32次,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14次。
三、强化执法监督,守好行政执法质量关
(一)推动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化。扎实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持续贯彻落实“三项制度”,推动实施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执法“观察期”制度,完善涉企“综合查一次”清单制度,形成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第一批),坚持通报全县每月行政执法情况、常态化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典型执法案例指导、“每月一课堂”业务培训和执法人员跟岗学习等一系列工作机制,行政执法监督成效日益提升。2024年,组织开展执法案卷评查397次,发现问题线索21条并全部整改;全县公示案件数量6702宗、线上办案数量6163宗,位居全市第一。
(二)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县动物卫监所执法职能回归县农业农村局机关,顺利完成“局队合一”改革目标;大力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规范化建设,完成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制式服装、标志统一工作,市级试点华成镇规范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代表梅州在全省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一些小切口经验做法得到上级肯定和推广。
(三)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涉企乱罚款问题和职权下放重放轻管问题专项整治,强化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及特种设备“四大安全”监管,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监控80次,实地督查195次,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四、聚焦矛盾化解,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
(一)守好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积极参与“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以及县、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有效发挥基层司法所“小所大作用”,着力在人民调解方面化解群众矛盾纠纷方面,发挥司法行政力量在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县建立了覆盖镇村基层调解组织、深入行业的专业调解组织共488个,其中镇村调解组织463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25个;人民调解员2480多名,个人品牌调解室7个,派驻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室常驻人员2名、访前法律工作室值班律师6名,还有近百名驻村律师协助参与调解。2024年,累计调调解矛盾纠纷3721件,调解成功3686件,成功率99.1%,有力推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二)推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深入实施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举办行政复议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讲座,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建立完善行政复议评审领导小组会议机制,有效推动疑难复杂案件审理。坚持“开门复议”,升级改造后的行政复议听证室实体运行以来,听取意见和听证程序更加规范,复议审理更加公开透明。推进“全过程调解”工作法,将调解贯穿于复议全过程,最大限度减少复议转诉讼案件以及群众诉累。2024年,行政复议与应诉案件呈现明显的“一升一降”特点,有超八成行政争议化解在复议阶段,行政复议作为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显著增强。
(三)助力筑牢基层安全屏障。严格落实社区矫正监管,深入开展走访调查评估,规范执行请销假制度,全面落实“点验制”;集中开展入矫教育,用心上好入矫“第一课”,开展“震撼教育”活动,积极引导组织社矫对象参与公益活动;“智慧矫正中心”实体化运行良好。加大安置帮教力度,逐一建立帮教小组并落实动态管控和帮教措施,开展核查校验杜绝“三假”人员,建立“一人一档”,做好“三落实”,会同相关单位协助做好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性救助等工作。
五、优化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
(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公共法律服务实体机构、“12348”热线和广东法网三大平台加快推动融合发展,目前全县建成并实体运行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工作站(室)平台共467个。法援工作表现突出。建立“支持起诉+法律援助”工作协作机制,特别是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的法律援助力度,全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31宗,实现“应援尽援”,荣获司法部表彰。公证服务复业在即。积极协助梅州市嘉应公证处设立办证点,开通远程视频公证服务,加快培育新公证员,停业多时的公证服务将重新恢复,届时群众将在“家门口”得到便捷高效的公证服务。公共法律服务日益多元。创新组织一村(社区)一名法律顾问深入开展“百名律师进校园”等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产生良好普法宣传效果。全年,各类法律服务累计接受咨询12863人次、受理4563件、办结4218件。
(二)全民普法工作成果斐然。成功举办“2024年民法典宣传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文艺晚会、“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和“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等大型普法活动,聚焦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深入开展“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等主题法治宣传活动,积极参与开展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工作,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农村“法律明白人”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每个村(社区)基本配备5名以上“法律明白人”,有效助力“百千万工程”。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累计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含讲座)697多场次,张贴宣传海报、标语、横额等200多条,解答群众咨询近3000人次,受教育人数达11万多人次。
六、加强监督制约,确保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一)积极落实政务公开。加强本单位门户网站建设管理,按照《五华县司法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主动按时公开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算、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报等政府信息,及时开展政策解读或转载有关政策解读信息。全年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工作动态60篇,部门文件和各类通知公告16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栏目”热点专题引用更新73条信息,公开2024年行政复议文书67份。
(二)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全力配合接受上级巡察巡视工作,积极协助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认真做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群众诉求事项,全年共受理、答复各类咨询、投诉、举报、求助、建议等15件。
过去一年,虽然我们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够深入,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法治实践能力还有待加强;统筹法治政府建设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在推动落实、调研督察、指导协调法治领域重点任务等方面和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法治人才队伍支撑不足,特别是公证服务、行政复议、基层法制审核等关键岗位人才紧缺,影响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和综合行政执法质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面临较大压力,特别是在基层社会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化解行政争议等领域面临诸多挑战。对此,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加强工作举措切实改进,认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2025年,我们将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聚焦全县中心工作,迎难而上、再接再厉,以高水平法治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学习贯彻制度化,形成常态长效机制。二是加强法治建设统筹协调,着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实现率先突破。三是发挥法治保障服务作用,聚焦“百千万工程”,加大涉企公共法律服务力度,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四是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持续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五是规范和加强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六是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提升法律援助水平,恢复公证服务业务,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七是深化法治乡村建设,贯彻落实普法责任制,增强普法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八是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以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行动,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