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水务局:
根据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五华县五华河(河口段)治理工程及其堤顶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及其他资料,经研究,初审意见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五华河是韩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广东省龙川县回龙镇上,长105km,流域面积1832 km2,坡降0.99‰,是五华县境内主要河道之一。五华河在五华县境内岐岭镇与岐岭河汇合,流经华城、转水,在水寨镇大湖与琴江汇合流入韩江,县内河长48.8公里,县内流域面积1003平方公里。主要支流(二级)有3条:岐岭河、潭下河、矮车河。
五华河(河口段)治理工程地处转水镇和水寨镇,治理起点为河口桥,终点为环城大桥,治理河段总长度5.60km,本工程治理重点为五华大桥至环城大桥之间右岸河段。
近年来,广东省局部强降雨、山洪暴发,造成山区中小河流灾情严重,尤其是2014年5月份,清远市、河源市等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对当地人身安全和经济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为此广东省委高度重视,并作出了加快山区中小河流治理的重要部署,要求“立足长远,把中小河流治理、小流域综合整治摆上全省水利建设总体规划的重中之重,做好大江大河重要支流和小流域水利设施及防汛能力普查工作,抓紧做好相关规划,全力推进河道清障、清违、清淤工作,全面推进防汛能力提升工程”。且在2014年7月份,广东省水利厅迅速组织开展了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专项行动,以韶关市、河源市、梅州市、清远市、云浮市为试点,启动了“广东省山区五市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工作。
按照广东省水利厅的统一部署,五华县将有重点、有计划地实施河道整治、河堤加固、完善沿河交通状况,同时结合五华“两河四岸”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根据两岸河道及滩地情况进行滨水绿道、湿地公园建设,保障防洪安全,同时改善河道水和生态生态,美化人居环境,促进宜居五华目标的实现。五华河(河口段)治理工程被列入五华县2015年重点建设项目。因此,对五华河(河口段)治理工程建设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二、水文
(一)基本同意本工程采用水文图集和流域内雨量站及参考塔岗水文站资料成果的资料进行水文分析计算。
(二)本工程治理范围起点河口桥距离五华河河口约1.5km,重点环城大桥距离五华河河口约7.1km,且河口桥至五华河口之间没有较大支流汇入,为了安全及简便计算,本工程设计洪水采用五华河河口控制断面设计洪水成果。
(三)基本同意罗湖水出口以下河段属于规划的县城城区范围,采用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相应的控制断面设计洪水为2070 m3/s;罗湖水出口以上河段防护范围主要为人口相对密集的乡村和相对集中连片的农田,采用20年一遇防洪标准,相应的控制断面设计洪水为1730 m3/s。
三、工程地质
(一)区域内主要有第四系、下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早白垩世地层。勘察区为河流冲积地貌,地形稍起伏。河道多呈弧形。发育有较完整的I、II级阶地,地势平缓,上游高,下游低,多为耕地、民房和竹林,本次勘察各钻孔孔口高程为100.84~113.70m。
(二)勘察范围内根据勘察钻孔揭示的地质资料,经地层对比整理,场地内岩土层由上至下划分为:①素填土(Q4 ml)、②1粉土(Q4 al)、②2粉质粘土(Q4 al)、②3细砂(Q4 al)、②4中粗砂(Q4 al)、②5砾砂(Q4 al)、③残坡积粉质粘土(Q4 el)和④、⑤白垩系 (K2nn)基岩层,场地附近及钻孔揭露深度内未见有区域性断裂构造及全新活动断裂构造通过的迹象,场地地形地貌条件简单,场地稳定性较好,综合评定本工程场地类别为Ⅱ类。
(三)由于在工程区域的限制,天然建筑材料都从市场购买,故本阶段不再作砂、石料场调查,勘察区附近的土、石料颇为丰富,砂从阳光砂场购买,石料从中洞石场购买。大沙村土料场区域内土层分布较为广泛,主要有残坡积层,经调查本工程取土料场只能由大沙村土料场取料,大沙村土料场位于水寨镇境内,有公路连接,运距约10.0公里,交通便利,开采运输方便。
(四)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036-2001),本工程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属区域构造稳定性好的地区,区内未发现滑坡、泥石流等不良的地质灾害现象。
四、工程任务和规模
(一)本工程治理起点为河口桥,终点为环城大桥,治理河段总长度5.60km,治理重点为五华大桥至环城大桥之间右岸河段。在尽可能维持河道自然生态的前提下有足够的过水断面,保证行洪顺畅;达到相应要求的防洪标准,保障防洪安全;尽可能采用生态材料,建设生态河岸。改善河道及沿河两岸生态环境、水环境和人居环境,基本满足实现人水和谐、水景交融的“两岸四景”绿化休闲带的要求,推动宜居宜业五华的建设。结合工程建设完善堤顶或沿河道路建设,建成城市主要支路及主要休闲道路,完善交通系统,方便群众出行。
(二)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有:
1)河道清淤疏浚工程
清淤疏浚河道长5.6km,清淤总量为3.97万m3。其中:河口大桥至五华大桥河段(HKD0+000~HKD1+645)清淤长度约1.6km;五华大桥至环城大道入口河段(HKD1+645~HKD4+299)清淤长度约2.7km,重点对HKD2+076~HKD2+558束窄河段右岸滩地凸岸进行扩挖;环城大道入口至环城大桥河段(HKD4+299~HKD5+566)清淤长度约为1.3km。
2)护岸工程
重点对可能产生冲刷破坏的河道采用0.5m厚生态格网进行防护,坡度范围在1:1.5~1:2.0之间,共护岸2.6km。其中:河口大桥至五华大桥河段(HKD0+000~HKD1+645)新建护脚长1.6km;五华大桥至环城大道入口河段(HKD1+645~HKD4+299)护岸工程长1.0km。
3)堤防工程
对五华大桥至环城大道入口河段(HKD1+645~HKD4+299)进行加固并建设城市道路,路面总宽18m,加固堤防长2.7km。满足50年一遇防洪标准。
4)桥梁工程
结合五华河右岸罗湖堤加固工程,在LHD1+144和LHD1+922处右岸支流汇入口处各新建桥梁一座,共新建2座桥梁,等级为公路-II级。
(三)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本工程右岸罗湖水出口以下为规划的县城城区范围,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罗湖水出口以上至罗湖村村道之间属于乡镇防护范围,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罗湖村村道以上至环城大道入口,主要为山体和道路,地势较高,基本没有其他防护对象,本段不设防洪标准;环城大道入口至环城大桥为环城大道,道路满足20年一遇防洪标准。
五、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一)基本同意本工程确定治理河段的治导线,留足洪水出路;遇山体段及满足防洪要求的公路段,原则上不采取措施保持原貌,尽可能减少对河流生态及当地环境的影响。尽量维持河流天然形态,充分体现自然、生态的河道治理理念,宜弯则弯,宜滩则滩,避免裁弯取直,对局部不合理的河段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局部调整。
(二)基本同意河口大桥至五华大桥河段(HKD0+000~HKD1+645),五华大桥至环城大道入口河段(HKD1+645~HKD4+299),环城大道入口至环城大桥河段(HKD4+299~HKD5+566),共5.6km进行清淤疏浚方案。
(三)基本同意:1、河口大桥至五华大桥河段(HKD0+000~HKD1+645),左岸已建砼挡墙堤防及生态格网护脚,右岸已建砼挡墙堤防,右岸属于顶冲河段,河道冲刷严重,本工程新建护脚工程,采用0.5m厚生态格网进行防护,护脚顶部高程与滩面相平,新建护脚长1.6km。2、五华大桥至环城大道入口河段(HKD1+645~HKD4+299),结合该河段右岸的疏浚工程,在疏浚工程范围进行滩岸护坡,护坡采用0.5厚生态格网进行防护,该河段共建设护岸工程长1.0km。
(四)基本同意五华大桥至环城大道入口河段(HKD1+645~HKD4+299),左岸为莲洞堤,其加固工程已单独立项建设,河道右岸为罗湖堤,局部河堤存在局塌岸和裂缝等安全隐患,本工程对该段河堤进行加固,并结合五华县城市规划和方便群众出行,建设城市道路连通员瑾堤堤顶道路至环城大道,对罗湖堤按堤路结合型式进行加固,路面总宽18m,加固堤防长2.7km。
(五)基本同意在五华河右岸罗湖堤加固工程的同时,在LHD1+144和LHD1+922处右岸支流汇入口处各新建桥梁一座。
六、机电及金属结构
本工程未涉及到闸门、拍门等金属结构设置。
七、施工组织
(一)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的有关规定,相应导流建筑物级别为5级,挡水建筑物洪水重现期为10a~5a,本工程河道疏浚护岸工程工程量较小,各分项工程均可安排在一个枯水期内完成,导流时段选取11月~次年2月。考虑到每一建筑物的施工期较短、导流建筑物工程量较大及河道护岸工程基坑淹没损失相对较小,为节省工程投资,故导流标准取5年一遇。
本工程受河道水位影响的主要为河道的护岸、堤防及桥梁工程的施工。护岸施工时在距河岸2m处利用开挖土料填筑纵向围堰,分段施工,每隔50m~100m填筑一道横向围堰,相邻段可交叉施工。
(二)本工程土方、表土开挖采用1.0m3液压反铲挖掘机和74KW推土机施工为主,人工开挖施工为辅,自卸汽车运输;回填土必须按相关指标分层压实。设计施工总工期为12个月。
(三)工程所需块石、砂、水泥等均选择在生产能力大、产品质量可靠的生产厂家购买,运输以公路为主,木材及其他建材可于县城市场购得。施工用水遵循就近取水原则,当水质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抽取地下水及接引居民生活用水。施工用电电源从附近村庄输电线路就近接入。
八、工程占地
(一)本工程占地合计229.33亩,其中工程永久占地224.83亩,临时占地4.50亩;需征用住宅用地0.88亩。工程占地补偿总投资为25.20万元,其中农村部分为18.03万元,清理费用部分为0.90万元,其他费用为2.21万元,基本预备费为2.11万元,有关税费1.95万元。
(二)工程没有征占耕地引起的生产安置人口,涉及的居民房屋拆除采用货币补偿,自行安置。
九、环境保护
(一)同意本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设计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原则和依据。
(二)本工程遵循“少占地、少拆迁”及优化线形的原则,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同意对废水废气处理、固体废弃物防治、噪声防治、施工期环境卫生管理、生态保护和监督管理设计的设计方案。
十、水土保持
(一)基本同意本工程项目水土保持编制原则和依据。
(二)基本同意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
(三)基本同意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预测方法以及水土保持监测方案设计。
(四) 基本同意水土保持投资概算的编制原则、依据和方法。
十一、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基本同意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各项措施设计方案。
(二)工业卫生包括防噪声及防振动,温度与湿度控制,采光与照明,防尘、防污、防腐蚀、防毒及防电磁辐射的设计。
十二、节能设计
(一) 基本同意主要建筑物、设备选型的节能设计。
(二) 基本同意提出的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的用能总量及
用能品种、能耗总量和能耗分析。
十三、工程管理
本工程竣工后,交由五华县附城堤防管理所、水寨镇人民政府及转水镇人民政府负责管理,不再另设工程管理机构。
根据水利部、财政部水办(2004)307号《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 (试点)》和《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配备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并在沿线设群众护堤员。
十四、工程概算
(一)本工程设计概算执行广东省水利厅粤水基[2006]2号文发布的《广东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等,价格水平为2015年第一季度。
(二)经初步审核,工程总投资6537.16万元。其中:工程部分投资6424.66万元、专项部分投资112.50万元。
十五、经济评价
(一)本项目是以防洪减灾、改善生态及环境为主要任务的公益性工程。工程完成后,堤顶道路及亲水休闲区建设将显著改善项目区及周边的生态及环境状况,防洪工程的建设提高了保护范围内的防护标准,捍卫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本工程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同意本工程经济评价以国民经济评价为主。经计算,本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为7.1%,大于公益性项目要求6%的社会折现率;经济净现值为669万元,大于零;效益费用比为1.11,大于1。作为公益性的水利项目,本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各项指标均符合现行规范要求。经过敏感性分析,本项目具有一定的经济抗风险能力。
因此,本工程国民经济上合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该工程建设是必要和可行的,建议尽快实施,尽早发挥效益。
以上意见当否,请批复。
附:五华县五华河(河口段)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主、附件)。
〈此页无正文〉
五华县水务局
二O一五年六月十八日
抄 送: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五华县水利水电建设管理中心、水寨镇人民政府、转水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