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送五华县蕉州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初审意见的请示
时间:2014-06-20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
字号:
   

梅州市水务局:

根据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广东省五华县蕉州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及其他资料,经研究,初审意见如下:

一、基本情况

蕉州河位于广东省五华县境内,地处梅州市西南的韩江上游琴江、五华河流域地区。

蕉州河发源于郭田镇照月岭,流经河东镇平南村、横陂镇,于新华村新寨注入琴江干流,为琴江一级支流,流域面积264km2,河长40km,综合比降5.6‰。蕉州河并为上游三渡水水库(重点小一型)的行洪河道,上游植被良好,水力资源丰富。

蕉州河流域地处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台风外围环流影响较大,是我省暴雨高区之一,极易造成山洪暴发和内涝。随着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伴随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河道生态环境有逐步恶化的趋势。为实现该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广东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推动广大丘陵山区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中小河流治理精神和省水利厅对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根据《关于做好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粤水保[2009]42号)的要求,五华县政府决定开展蕉州河治理工作。通过治理,可使洪涝灾害较频繁的蕉州河的防洪能力得到增强,沿岸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农田等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有较大提高,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防洪安全得到保障,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亦可得到显著改善。

二、水文

(一)本工程采用《广东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2003年)和流域内三渡水水库雨量站的资料进行水文分析计算。

(二)蕉州河治理工程干流设计洪水,采用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计算蕉州河各断面设计洪水,各断面两种方法计算成果相差均在20%以内,结果合理。按《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使用手册》等规定,采用广东省推理公式法计算成果。

(三)根据施工期各时段设计暴雨参数及流域特征参数,

采用《广东省洪峰经验公式》(1977年)计算蕉州河各断面施工洪水。

三、工程地质

(一)区域内地貌主要为丘陵、山麓斜坡堆积地貌和山前平原,沿线大部份山丘表土多属砂岩风化土。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山顶高程为250m~650m,地形呈东高西低趋势,河床高程一般170m~230m,沿线主要是村镇和农田; 人工填土以杂填土为主; 河道范围内基岩主要由下古生界、砂岩和燕山期花岗岩组成。

(二)根据勘查对治理段两岸的地质测绘,工程区所经布美村、郭田圩、坪上村三处山间盆地。布美村段,河流两岸主要为天然岸坡形态,河流两岸山坡的岸坡主要为花岗岩全风化土,其他岸坡为冲积粉质粘土、砂卵砾石层;郭田村段,四方形状,盆地四周山体多为低山;从郭田村东南端向西往下游,河流两岸主要为天然岸坡,左岸岸坡主要为冲积粉质粘土、砂卵砾石层,右岸主要为花岗岩全风化土;坪上村段,四周山体多为低矮丘陵为主,河流两岸主要为天然岸坡,左岸岸坡主要为冲积粉质粘土、砂卵砾石层,右岸主要为花岗岩全风化土。 

(三)本工程砂料采用外购形式。经调查工程区郭田镇民用建筑砂源主要来自位于五华与兴宁交界的水口砂料场。采砂场经省道S228至郭田镇约30km,至长布镇约30km。Ⅱ1、Ⅱ2土料场位于工程区,料场呈低山地貌,开采高程200m~226m,地层岩性为全风化花岗岩,省道S228从料区经过,交通便利,运距约2km。外购砂、石料质量较好,储量丰富,但砂料运距稍远;土料场质量较好,储量满足设计要求。

(四)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Ⅳ度区。

四、工程任务和规模

 (一)本工程建设以满足防洪减灾、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以消除工程隐患、确保工程安全为前提。

(二)根据《广东省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2010年)及《梅州市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报告书》(2009年),结合蕉州河流域多为山地、高丘,围内洪水主要以山洪为主,洪水具有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本工程堤防防洪标准采用5~10年一遇;穿堤建筑物按洪峰流量确定各穿堤排水涵的工程规模;进行河道清淤疏浚治理段,提高河道行洪能力。主要建筑物(堤防、穿堤涵)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及临时建筑物级别为5级。

五、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一)本堤防的堤线布置时控制堤距,以满足河道行洪要求;充分利用河道现有旧堤加固达标,降低工程投资;少占耕地、池塘,节省征地及拆迁费用;利用河道沿岸山体、高地及交叉公路作为闭合口,减少堤线长度。

(二)本工程治理河长共12 km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防洪堤、加固堤防、河道清淤、河道护坡(护岸)及增设穿堤排水涵窦,其中:新建防洪堤段新建堤防总长4.157km ,其中: A段为三渡水库下游1km~硿南桥之间长2.359km,新建堤防2.014km为现状挡墙基础上植筋加高墙身、加固堤防2.074km、清淤2.359km、护岸(护坡)4.088km; B段为硿南桥~刘树楼之间长度2.157km清淤疏浚为主;D段为郭田桥~坪寨之间,治理长度2.847km清淤疏浚为主;F段为新圩~白石坑之间,治理长度0.772km 清淤疏浚为主;C段治理河道为刘树楼~郭田桥之间河段,治理长度2.406km ,清淤疏浚后左岸新建悬臂式挡墙堤防,沿河现有5座跨河交通桥保留;E段为坪寨~新圩之间河段,治理长度1.459km,清淤疏浚后加固堤防2.672km并保留现有4座跨河交通桥。加固堤段采用1:2.0修整边坡,局部迎流顶冲堤段采用金属网箱护脚、护坡,其余平顺堤段采用金属网箱护脚,草坡护坡;新建河堤沿岸场地开阔的采用均质土堤斜坡式梯形断面型式、已有直立式堤身挡墙的采用植筋现浇砼加高墙身处理。

(三)本次蕉州河治理新建堤段中,共有8处穿堤排涵,采用穿堤涵与现有排水沟、渠连接。

六、机电及金属结构

本工程共有穿堤排涵8座,其中单孔7座,双孔1座,每个涵管均采用1套水利自动拍门装置,装置拟选用定型产品,共9套。

七、施工组织

(一)本工程堤防为4级堤防,相应临时导流建筑物为5级,其施工导流、度汛标准选用5年一遇洪水。

(二)本工程土方、表土开挖采用反铲扒、挖,人工辅助修坡,自卸汽车运输;堤身填筑采用振动碾碾压密实。施工计划总工期为12个月。

(三)工程所需当地建筑材料、砼粗骨料、砂料、块石料按当地市场价就近购买,土料选用Ⅱ1、Ⅱ2土料场作为该工程的土料开采场。

八、工程占地

(一)本工程需房屋拆除896.41m2,均属耕作管理房;工程永久占地共61.54亩,其中耕地32.14亩,林地29.40亩,均属水利设施用地范围内,不涉及新增永久占地;工程临时用地共44.45亩,包括耕地13.66亩,林地19.86亩,草地7.13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80亩。

(二)本工程不涉及搬迁安置问题。

九、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一)同意本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设计及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原则和依据。

(二)本工程遵循“少占地、少拆迁”及优化线形的原则,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同意对生态环境保护设计、水环境保护设计、大气环境保护设计、废油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声环境保护设计、人群健康保护设计的设计方案。

(四)本项目水土流失分区划分为主体工程区、施工营造布置区、施工临时道路区、土料场及弃渣场等5个分区,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建设类项目二级标准,同时根据项目区属多年平均降水量800mm以上地区,对拟执行的二级标准相关指标调整提高。

(五)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安排为土方开挖、土方填筑和施工临时护坡、防洪工程与主体工程施工同步进行;土地整治工程与植物工程略微滞后于主体工程,在主体工程完成后一个季度内完成,最迟不能超过1年。   

十、工程管理

本工程竣工后,仍由当地郭田镇和相关村负责管理,不再另设工程管理机构。

根据水利部、财政部水办(2004)307号《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 (试点)》,本工程确定岗位定员总和为12人。

十一、工程概算

(一)同意本工程设计概算的编制原则及定额依据:(1)广东省水利厅粤水基[2006]2号文颁发的《广东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试行)》及广东省水利厅文件粤水建管[2009]462号关于调整我省地方水利工程费用标准及砌石工程等概预算定额(试行)的通知;(2)广东省水利厅粤水基[2006]2号文颁发的《广东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广东省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广东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

(二)经初步审核,本工程设计概算总投资为2993.98万元,2843.16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部分投资2286.49万元,设备购置费用60.73万元,独立费用335.01万元,基本预备费160.93万元。

专项部分工程投资150.82万元。其中:建设及施工场地征用费77.59万元,水土保持工程36.49万元,环境保护工程36.74万元。

十二、经济评价

(一)本工程属于社会公益性质的水利建设项目,社会经济效益大,财务盈利能力差,因此,经济评价的依据以国民经济评价为主。

(二)本工程各项指标满足要求,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0.1%,经济净现值561.35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1.18,经济指标良好,达到国家相应规范标准。在敏感性分析中,除方案4外经济内部收益率均大于8%,具有较好的抗风险能力。

以上意见当否,请批复。

 

 

 

 

 

附:广东省五华县蕉州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主、附件)。

 

五华县水务局

二O一四年六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