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省第一总河长、省总河长同意
近日,省河长制办公室公布
2023年“省考”结果!
广东省2023年度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
考核结果
根据《关于2023年度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考核情况的通报》,经综合评定,2023年度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24个省成员单位考核等次均为良好以上,192位地级以上市河长湖长考核等次均为称职以上。其中,获得通报表扬的有:
考核优秀
{地级以上市}
广州、深圳、江门、茂名、珠海
中山、佛山、东莞、河源、汕头
梅州、汕尾、清远
{省成员单位}
22个
{地级以上市河长湖长}
190位
考核进步较大:
梅州、河源
清“四乱”遗留问题处置力度大:
韶关
2023年,广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以“走在前列”总目标为统领,立足省情水情,大兴调查研究,把治水工作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广东实践中谋划实施,全面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各项工作,奋力书写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南粤河湖答卷。
全省五级河长湖长责任体系持续压实,全面建立纵向到地方、横向到部门、责任到河长湖长个人的考核机制。全省河湖“四乱”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劣V类断面比例均优于国家要求的年度目标值。万里碧道建设高质量推进,绿色水经济新业态加快呈现,水利部第一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广州南岗河完成建设任务并顺利通过评估,积极探索打造绿美碧带,全面建设幸福河湖。2023年,广东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成效显著。
高位推动责任落实持续完善治理组织体系
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河湖长制落实,高规格召开全省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会议,全面部署纵深推进河湖长制工作。
省市县镇村五级河长湖长常态化巡河履职,累计巡河(湖)近280万次,省市县三级发出河长令41件,推动大批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以省总河长令的形式出台省河湖长制监督检查办法,修订出台《广东省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考核方案》,实行对地方、部门和河湖长个人考核机制,形成“查、认、改、责”闭环管理模式。
落实统筹协调多方力量不断夯实河湖长制治理基础
全年完成“四乱”问题整治6093宗,清理拆除违法建筑物202万平方米。
创新运用河湖长制平台,由省河长制办公室牵头,多部门协调联动,从严从实从速抓好出海水道与河道水域非法洗砂洗泥问题问题整改。
省委、省政府作出利用冬春时节开展水塘河道清淤的工作部署,出台6条具体工作措施,建立“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社会支持”的工作模式,全省党员群众广泛参与,2023年10月中旬至年底累计清淤1240万立方米,努力实现水畅其流,重显桑基鱼塘之景。
坚持精准治污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广东省2023年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扎实有力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全省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省大江大河干流水质优良。
全省149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阶段性达标,劣Ⅴ类断面全面消除。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全省纳入国家监管平台的40条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国家下达的年度任务目标。
坚持常态化监管持续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一是不断增强河湖管控力度。推进“清漂”常态化工作,年度清理水面漂浮物143万吨、河道长度6.5万公里。在基本实现全省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全覆盖基础上,积极推进50-1000平方公里河道的水域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全省主要河湖岸线空间管控体系。
二是筑牢防洪安全屏障。2023年,全省成功防御32场强降雨、98条河流洪水和6个台风,实现“四不”防御目标。
三是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面加强。提前完成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建设目标,国考17个断面生态流量全面达标,雷州半岛地下水超采区实现采补平衡,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约束性指标任务。
四是全力做好供水安全保障。优化水库蓄水保水调度,在降雨与多年平均基本持平的情况下,较多年同期偏多13%。全年安全优质对港供水近8.2亿立方米,对澳供水近1亿立方米。全省农村供水规模化率提升至83%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9.3%以上。
深挖河湖资源禀赋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一是打造绿美碧带建设幸福河湖。全年建成碧道1064公里,全省累计建成6278公里。创新谋划绿美碧带,全省新增河湖水岸绿化面积4.38万亩,新增种植树木147.51万株。打造幸福河湖“广东样板”,全国首批幸福河湖广州南岗河建成并高分通过水利部复核,第二批全国幸福河湖汕头莲阳河加快建设。
二是培育绿色水经济新业态。印发实施水经济试点建设工作方案、主要业态工作指引,采取“10+2”(10个省级试点项目和2个全域试点市)的模式推进16个省级水经济试点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年度完成投资超20亿元,水经济试点工作受到主流媒体关注报道。
三是引导民众参与共治共享。组织开展了“广东百名最美河湖卫士”、广东“益苗计划”护河类项目评选,发布亲水指数研究报告,推动多条碧道建立志愿服务助管模式。团省委组织全省开展“河小青”巡河护河活动3.44万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927万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