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11月9日正式开幕。本届赛事将分别在广东赛区、香港赛区和澳门赛区举行,广东赛区有17个城市承办比赛。在紧锣密鼓的赛会筹备过程中,广东各级水利部门也积极行动,为保障全运会的顺利举办保驾护航。
省水利厅全面加强水资源统筹调度和河湖保护治理,为粤港澳三地赛事顺利举办提供坚强保障。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全力保障安全可靠的供水和赛事用水。强化生态流量管控和饮用水源地保护,有效保障18条(个)省部级、86个地市级重点河湖共152条(个)断面生态流量目标。统筹调度东江、北江、韩江等流域水资源,汛末总可调水量达92亿立方米,有效蓄水率高达87.1%。东江流域三大水库总可调水量超72亿立方米,较实施水量调度以来同期多年平均偏多23%。指导17个赛会承办城市水利(水务)局按“一城一策”要求,研判细化全运会期间本地取用水需求,优化细化调度措施。
在河湖保护治理方面,为赛事举办和群众生活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河湖生态产品。一年来,全省各级河长巡河近200万次,清理河湖漂浮物78万吨,保洁河道5万公里,清淤超400万立方米,全省河湖面貌进一步好转。全省累计建成碧道7809公里、滨水慢行道超6000公里,串联沿线生态、人文、城市功能等节点2500余个;高标准建设绿美碧带约300公里,完成河湖水岸绿化超8万亩;以流域为单元,推动7宗国家幸福河湖、29宗省级幸福河湖项目建设。稳健推进绿色水经济发展,打造了一大批高品质滨水空间和水文旅融合项目,为赛事顺利举办和公众美好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各地水利“代表队”也已就位,一起来看!
广州
广州作为第十五届全运会的主赛区,市水务局勇担河道境品质提升专项任务,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统筹赛事侧与城市赛事侧,全力以赴以高品质水务服务筑牢全运保障基石。
强化组织领导
健全保障机制体系
印发《广州城市品质提升工作河道环境提升专项实施方案(2023-2025)》,成立市河道品质提升工作组,建立高效协同的供排水保障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聚焦关键区域,部署“水更清·河道环境改善提升”“水更活·河湖生态流量管控”“水更优·供水排水保障升级”“水更美·生态碧道建设打造”等四大专项行动,全方位夯实赛事水务保障基础。

精细供水管理
筑牢安全供水防线
制定《广州赛区场馆供水设施运维规程》等专项文件,建立“执委会-场馆业主-供水单位”三级协调机制,完成重点场所“一点一预案”编制,搭建规范化、精准化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深化隐患排查整治,完成290公里供水管网雷达探测,查修漏点3359个,排查213条交通要道沿线供水管道276公里,督促完成红线内供水隐患整改129项。建强应急保障力量,组建约280名队员的应急保障队伍,配备应急保障车辆165辆,形成高效应急抢险单元。


优化排水管理
提升防汛排涝能力
规范作业流程,印发《排水设施排查工作指引》《河涌排水巡查工作指引》。加大巡查清疏力度,累计巡查排水管网约5.2万公里,清疏养护约6157公里,整改排水问题7824处,完成排水管渠雷达外业探测约497公里。强化应急准备,完成31个比赛场馆、23个接待酒店及重要保障区域“一点一预案”的编制,全市组建55支共计135人应急队伍,配备抢险车辆43台、抽水设备37台。


美化河道环境
打造水清岸绿景观
大力实施33宗河道品质项目,梳理362条河涌重点保障清单,持续开展水质动态跟踪评估,以万里碧道、绿美碧带和幸福河湖建设为切入口,扮靓城市风景线,重点打造白云新城排渠碧道、车陂涌碧道、二沙岛碧道等精品工程,11宗碧道建设项目纳入市绿色办赛典型项目。开展水利工程公共标识品质提升行动,新增水利标识牌845块、更换1700余块,显著提升标识系统的美观度与辨识度。聚焦河湖生态流量,结合国际划船中心和激流回旋赛场赛事用水需求,建立水库、水闸联排联调机制。

深化志愿治水服务
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开展巡河护河、治水宣传、捡摊清源等多种志愿服务,打造多场特色主题志愿活动。截至2025年10月26日,共开展12场迎全运全民治水志愿活动,共计146人次参与,累计服务时长429小时,为全运会筑牢高质量水环境基础的同时,也让“全民护河、长效巡河”成为广州城市治理的新共识。

深圳
美化河道环境
打造水清岸绿景观
为保障全运会期间用水需求,深圳市水务局开展了系统性的供水安全保障工作。
全面排查,隐患清零:针对全市28个赛事场馆和24家赛事酒店的供水设施及周边市政供水管道系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整治。目前场馆及酒店的供水水质、水压均已满足赛事要求。

应急准备,快速响应:为应对突发情况,深圳建立了15支供水抢险应急队伍,并配备了21台送水车和12万个水袋。同时,加强对赛事场馆、驻地酒店周边水厂、加压泵站、市政消防栓等供水设施的专项维护,确保赛事期间设备“零故障”运行。

多措并举提升水环境
展现城市生态魅力
深圳市水务局通过源头治理、管网整治和碧道建设,全面提升河湖水环境品质,为全运会营造优美的滨水空间。
加强河道管养:通过加大河道养护力度,定期清理水面漂浮物和岸边垃圾,并推动重点河道清淤,有效提升了滨水空间的品质和功能。

碧道建设惠民生:经过持续建设,全市已累计建成984公里碧道。这些碧道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为市民提供了优质的亲水休闲空间,治理成效将在赛事后持续惠及市民。
珠海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开幕在即,按照比赛项目安排,珠海赛区共承办8个项目,是珠海历史上承接全国综合性运动会项目最多的一次。市水务局在供水安全、碧道管护等方面积极作为,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水务服务保障工作。
“预”字当头积极谋划供水应急保障
市水务局组织珠海水控集团做好水源调配、水质监测到管道维护等各环节工作,建立3支应急保障队伍,共计人员45人、车辆25辆,开展赛前巡查,巡查覆盖赛事场馆5处、线路2条、接待酒店17家,保障范围包含周边重点区域及赛事周边重点区域管网,实现供水保障“一馆一册”,巡查市政设施总里程达601公里,对消火栓进行了5轮巡查,共计1446个次;对阀门进行了2轮巡查,共计1192个次。切实做好2025-2026年珠江枯水期珠澳供水保障工作,制定详细的水库运行和补库计划,对水库实施动态水位控制,加快南北库群的补库进度,提早蓄水,有效保障本地水库蓄水量。截至10月28日8时,珠海市主要供水水库维持在正常水位运行,水库蓄水情况良好,全市主要供水水库总有效蓄水量7272万立方米,总有效蓄水率83.3%。

“管”字当先切实发挥河湖长制优势
结合河湖“清漂”常态化工作,将承担全运会赛事的6处碧道、河湖以及高铁沿线15处江河湖库水面漂浮物纳入集中清漂范围,开展集中清漂,累计清理河道长度15.6公里,清理水域面积1.73平方公里,清理水面垃圾漂浮物118吨,清理水浮莲4.8吨;全方位排查污水治理问题并落实整改,加强全运会赛事场地周边水体水质监测,水质达标。积极开展“河小青”活动,发动志愿者50余人次重点对服务赛事的碧道、河湖水域岸线及周边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清理沿岸及周边小区环境卫生,立体化宣传水源保护理念,并仔细检查岸边救生设施的完好情况,以实际行动守护“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生态环境,为全运会的顺利举办提供良好的生态基础。

佛山
佛山市水务局积极开展隐患排查行动,确保盛会期间供水安全。
一是强化工作落实。及时起草供水领域隐患排查行动实施方案,制定《佛山市水务局关于第十五届全运会和残特奥会供水隐患排查行动方案》。要求供水企业严格按照一馆一册原则编制方案,全覆盖排查,对赛事相关区域的供水管道、加压泵站、调蓄水池、二次供水设备等进行全面巡检,重点检测是否存在老化、渗漏、压力异常等问题,在赛前进行必要的检修与维护。
二是强化安全生产。相关水厂定期对取水设施、生产和应急物资储备、供电线路和用电设备、供制水设施及主干输配水管线等进行检修维护,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

三是强化排查整治。要求各区住建水务局及供水企业聚焦比赛场馆、接待酒店,深入开展供水安全隐患排查,全方位查找隐患,明确整改责任和期限,做到“问题未解决不放过,隐患未消除不放过”,以供水安全策应赛事顺利进行。截至目前,共排查13个赛事场馆和28家接待酒店。
四是强化应急演练。根据比赛场馆、接待酒店等场所所在区域,供水企业组建保障供水应急队伍,并对供水安全保障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演练和应急演练,加强值班值守,及时处置突发情况。

五是强化宣传引导与公众参与。联合相关单位开展“护航全运,守护碧水”亲子护河志愿活动,组织超过100组亲子家庭沿北江大堤开展垃圾清理、无人机巡航监测等护河行动,并举办“关爱山川河流 建设幸福河湖”志愿巡湖、护水宣传及互动科普活动。同时,积极开展“河湖知识进校园”志愿宣讲,通过水质检测实验、主题宣讲、问答互动等形式,普及河湖保护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营造全社会共同守护水环境、保障水安全的良好氛围。
东莞
十五运会开幕在即,东莞市水务局从河湖治理、碧道建设、供水保障三方面做好水务保障服务工作。
河湖治理方面,市水务局会同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组织全市34个镇街(园区)开展2025年东江流域第二次“清漂”专项行动,出动人员5378人次,清理河流长度2251公里,水域面积149平方公里,清理漂浮物约4290吨。

在碧道建设方面,市水务局通过碧道建设,升级石龙镇温泉北路道路,对群众活动空间进行改造整理,增加运动空间、绿色公共空间、宠物友好设施等建设,并完善慢行道骑车道建设,为举重运动员及周边公众营造更为安全、舒适的通行环境。
在水质保障方面,为确保全运会期间水质安全,市水务局制定第十五届全运会东莞赛区供水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方案和水质安全保障方案,成立供水安全保障及应急保障工作组,加强供水隐患排查。目前,供水企业已累计派出1074人次对相关竞赛场馆、接待酒店及周边供水设施、消防栓开展风险要素摸排,同时开展多轮供水安全隐患排查及水质抽检。7月起对各赛事场馆和接待酒店监测点实行水质抽样监测,现已开展7轮水质抽样检测,水质均达标。

为确保全运会赛事场馆及接待酒店供水安全,市水务局组织属地供水企业分别在石龙金凯悦酒店、茶山腾龙国际酒店、石龙中学体育馆、市体育中心体育馆、篮球中心等5个酒店场馆开展了供水应急演练,通过实战化场景全面检验供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中山
为确保十五运会的顺利举办,中山市水务局围绕各重点领域,提前部署、多措并举,为赛事提供坚实的水务保障。
一是稳步推进河湖水岸绿化。细化2025年度河湖水岸绿化工作任务、技术指引、负面清单等各项工作要求。全市在河湖管理范围种植各类苗木约15万株,其中乔木10万株,新增绿化面积约500亩。加速建设绿美河涌,目前,年度23条绿美河涌建设已基本完成,绿美河涌成为理想的休闲新去处。

二是加速打造绿美碧带工程。将翠亨新区西海堤碧道段等7个项目、20公里碧道项目列入中山本年度建设计划。今年,中山已完成年度碧道建设20公里,累计完成碧道201.464公里。

三是扎实开展清漂清淤行动。开展2025年水面漂浮物清理专项行动2次,共清理水面漂浮物4.35万吨,清理河道长度2111.54公里,清理水域面积57.44平方公里。推动清淤工作在全市范围内规范、有序、高效开展,清淤量位于全省前列。

四是积极组织党员志愿服务。组建水务局党员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一线,协助镇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入户宣传行动,号召共同改善人居环境,对房前屋后、阳台等蚊虫孳生地进行集中清理。
江门
江门市各级水利部门高度重视十五运会水利保障工作,围绕水安全与水环境持续发力,为赛事顺利举办保驾护航。
在保障水安全方面,一方面紧盯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抓实涉水安全生产;另一方面,抢抓汛期有利时机,加强全市534宗水库蓄水。目前,全市水库可用水量较多年同期偏多25.86%,有效保障了以水库水为主要水源的台山、开平、恩平等地的秋冬用水需求。
在优化水环境方面,接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河道环境整治助力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江门市河道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全市第三次集中清漂行动,累计清理河道水岸垃圾约2730吨,发现并整改问题106宗,全力营造“水清岸绿、健康宜居”的河道环境。

碧道建设交出亮眼成绩单:江门已累计建成碧道415.3公里,提前完成2025年度任务。值得一提的是,涉赛区台山市加快推进大隆洞河国家级幸福河湖项目建设,强化台山水利科普展馆的运营管理,使其成为市民和游客走近水利、感知水美的新晋打卡点,显著提升了赛区周边滨水空间品质。恩平市大力开展自行车(山地)竞赛项目周边的青南角水库的库面环境整治,打造4.07公里的环湖防汛道路,全力提升水库防洪安全保障;环湖依山建成碧道3公里,沿途设置木栈道、观水平台等设施,为市民游客提供亲近自然、享受美好生活的好去处。

肇庆
肇庆市各级水利部门负责做好重点管控水域暨肇庆新区砚阳湖公园(铁人三项“游泳”)赛场周边水体(西江、九坑河水库、长利涌、碧莲湖、广利涌、砚阳湖、丰乐截洪渠)等水质保障工作,为全运会做好保障。
加强河长巡河力度,今年1-7月,鼎湖区组织河长巡河5479次,重点开展重点水域河湖、需整治水体、重点污染源、重点风险源等巡查检查,发现并解决问题39宗,确保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到位;压实属地镇(街道)的河湖日常管护责任,清理水面漂浮物97.5吨,确保河湖水面无成片漂浮物。
做好砚阳湖生态补水工作,利用长利涌-砚阳湖-广利涌水系联通体系,及时对砚阳湖进行补水换水,维持砚阳湖水位、水质要求,根据环境部门监测数据,肇庆新区砚阳湖公园(铁人三项“游泳”)赛场水质已满足赛事要求(砚阳湖Ⅲ类水),西江、九坑河水库、长利涌、碧莲湖、广利涌、丰乐截洪渠等河湖均满足景观用水要求且感官良好。

广东水利系统正紧锣密鼓地落实各项保障方案,一域一策,为第十五届全运会保驾护航。当运动健儿在赛场上挥洒汗水时,这片土地上的汩汩清流,正是“绿色全运”理念在广东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