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两大战役六次立功!来听听这位90岁南下老兵讲战场上的故事
时间:2019-10-04 来源:本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听到是我们的41军,敌人都闻风丧胆跑了。”90岁老兵郝殿科说起70年前的解放战争情形,自豪地笑了起来。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记者带着崇敬的心情,采访了90岁南下干部、老战士郝殿科。时下刚入秋季,天气还未转凉,但老人屋里一张藤椅上却放着一个略显陈旧的垫子,其厚度异于寻常。他的儿子郝庆忠告诉记者,打仗时老人的臀部被弹片击中负伤,治愈后的旧伤口到现在还不时隐隐作痛,厚厚的垫子是专门备给老人休息、缓解疼痛用的。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老人身上虽不幸留下了久痛的伤口,但确是见证新中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印记。

㟷山阻击战中光荣负伤

19481月,辽宁海城19岁的郝殿科毅然决定从戎,成为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41军一二二师三六四团三营部)当中的一员。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9月至1949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基础,确立了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

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让郝殿科终生难忘。1948912日,辽沈战役开始,东北野战军在辽宁省义县至河北省滦县300余公里战线上向国民党军发起进攻,至101日,切断了北宁路,孤立了锦州。蒋介石为解锦州之危,组成东进和西进兵团,从锦西、葫芦岛和沈阳地区东西对进,增援锦州。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关于迅速攻取锦州的指示,确定了攻锦打援的整个兵力部署,其中以2个纵队2个独立师坚守塔山阵地,阻击东进兵团。在坚守105高地时,五连战士已经基本牺牲了,郝殿科所在四连及时递补上,成功堵截了敌军的增援部队。也就是在这场著名的塔山阻击战中,郝殿科被炮弹碎片击中臀部,光荣负伤。

随着战场形势对我军有利的急剧转变,41军便提前入关为平津战役做准备。此时,部队没有休整、没有停歇。郝殿科跟随大部队取得平津战役胜利后,一路南下势如破竹,经辽宁、北平、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等11个省份,打了不少血仗、硬仗。“在打到广西时,敌人听到41军来了,都闻风丧胆跑了。”老人向记者讲诉当年战时的情形。

翻开郝殿科泛黄的立功受奖证书,记者看到,证书“功绩摘要”一栏格外引人注目,密密麻麻的文字几乎堆满了页面空白区,共记录了19485月至19502月期间的六次立功经历。

 

  听党指挥下基层 把他乡当故乡

1952年,郝殿科执行组织安排到五华,到各乡(区)参加土改运动,并先后任华城电厂厂长、五华工业科科长,成立工业局后任第一任局长,后任纪委副主任,1984年离休。

“那几年一直没有音讯,但最终还是等到了。”郝殿科的爱人顾国梅道出了两位老人的战火爱情。原来,郝殿科在参军入伍前,在老家已经与顾国梅定有婚约,国难当前,他毅然放弃儿女情长,投身战场一“消失”就长达5年。直到1952年,顾国梅收到“报平安”的来信后,不远千里从辽宁到广东,义无反顾地来到郝殿科身边,与郝老携手走过70个春夏秋冬,换来的是刻画在老人脸上的岁月和幸福。

“最终还是把这里当家了。”郝殿科说,此前也曾想过回到东北老家去,但一想到参与建设五华就是建设新中国,便决定把家定在广东五华。郝殿科表示,一切听党指挥,国家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