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里不舒服”,应该怎么办?
时间:2023-10-30 来源:人卫健康 浏览次数:-
字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寿命显著延长,老年人已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其健康问题也随之备受关注。

  老龄健康不仅包括老年人在身体各方面生理功能的健康,还包含在基本认知、记忆、情绪、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心理健康。但老年人因为生理变化、社会价值感的改变,以及家庭角色的转变,很容易出现心情上的“小感冒”。

  

图片


  老年人心情不好了,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孤独感

  孤独感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理感受,离退休之后,没有了与同事、朋友之间的频繁交流,没有了繁忙的工作内容,原本热闹的环境变得冷清,孤独感随之而来。

失落感

  原来的“家庭支柱”“单位主力”变得好像不再那么“被需要”了,老年人社会价值感丢失,甚至开始对家人越来越依赖,就会带来或多或少的失落感。

健忘

  随着身体各项功能的减退,老年人的记忆力也会逐渐降低,经常会忘记一些事情,常常找不到东西或反复说一些话。

恐惧

  随着身体各项功能的逐渐减退,以及大大小小的不适感时常发生,老年人易担心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在心理上就会产生恐惧或忧虑。

自卑与抑郁情绪

  老年人退休后觉得自己无所事事,失去了“价值”,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容易产生自卑和抑郁情绪。视力、听力的下降,以及行动迟缓等身体上的变化,都会让老年人不好适应,从而产生抑郁情绪。长时间的心情抑郁或过度紧张,会诱发老年性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恐惧症、强迫症、癔症等。

图片

  心情上的“感冒”虽小且常见,但也需要关注和及时调整,万不可将小病拖成大问题。

调节心理的小妙招

更新对老的看法

  年龄越来越大是客观必然的自然规律,尽管每个人老的速率、程度不尽相同,但变老的必然性是毋庸置疑的。老年人需要认识到日趋增长的年龄,以及变差的身体功能,是人生旅途的必经之路。远离紧张的生活节奏、高强度的责任压力,人生也将在此迎来新的机遇,一场探索、一段旅行、回首往昔的时光,也是美好而惬意的。

图片

学习新事物或进行认知训练

  有研究表明,不断学习新事物或接受认知训练的老年人,在训练后的几个月,他们日常活动中的认知功能可得到改善,且在10年后仍能继续表现出长久的改进优势。大脑是一个神奇的器官,越是闲置不用衰退越是明显。因此,老年人要多学习、勤记忆、多用脑,延缓大脑衰老,重获心理自信。可以采取的认知训练方式包括策略游戏、拼图和谜语,以及改变原有的习惯等。

保持社会交往

  老年人保持社会交往十分必要,既要注意联系老朋友,又要善交新朋友,可以积极参加或组织家庭、社区活动,在聊天中交流思想,在生活上互相帮助,在与人交往中取长补短,汲取生活营养。这样既可以启发大脑思维,还能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充实家人不常在身边的时间,有助于排解孤独、抑郁、恐惧等情绪。

图片


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

  定期运动不仅可以让人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还可以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活动肌肉和关节,帮助身体保持年轻状态。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如走路、登山、打太极拳等。

图片

建立宣泄不良情绪的途径

  生活中,老年人常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良情绪,这些都是“心理垃圾”,当这种不良情绪长时间被压抑时,对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及时的“倒垃圾”是维护良好心理环境非常重要的基础,所以,老年人应建立一个宣泄不良情绪的途径,让“垃圾”有处可去,也可以向家人寻求帮助。其实,任何年龄段的人都会出现心情波动,心理上的小“感冒”可能说来就来,要正确地认识它、处理它,让自己可以及时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

不能自行调节时,药物帮忙好得快

  当遇到无法自我排解的心理问题时,老年人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一些药物。抗抑郁药可以减轻老年人的抑郁症状,缓解抑郁发作,总体疗效与年轻人相当。老年人一般可选择安全性较高、药物相互作用较少的治疗药物,如舍曲林(它是一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注意:精神类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切不可自行用药!

图片

正所谓:夕阳无限好,黄昏也美丽;一生忙碌老来闲,含饴弄孙养天年;夕阳寻梦守初心,康年生活笑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