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热得黏人,蚊子也开始“疯狂加班”,但你知道吗?有些蚊子叮一口,可能让你疼到连筷子都握不住——它就是基孔肯雅热!今天就带大家摸清它的“套路”,别等中招才后悔!
先看“信号”:身体出现这些症状,赶紧警惕!
感染后3-12天就会“发信号”,最典型的就是“痛到难忘”:
关节疼到“不敢动”:手腕、脚踝、膝盖先遭殃,疼得像被硬生生拧了一下,有人甚至连翻身都费劲,常在24~48小时内出现多个关节疼痛,可呈对称性分布,主要累及远端小关节,如踝、指、腕和趾关节等,也可累及膝和肩等大关节。疼痛随运动加剧,关节僵硬,可影响活动。受累关节周围肿胀、压痛,少数大关节受累者可出现关节腔积液。。
高烧“突袭”:急性起病,发热以中低热为主,部分患者可为高热,可伴畏寒、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畏光、恶心、呕吐等。热程多为1~7天,还可能带着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整个人软得像没骨头;
皮肤“长小红点”:脖子、胸口、手臂可能冒出分散的红疹,有点痒但不严重,一般几天会退;
偶尔还会恶心、呕吐,少数人会出现眼睑肿、淋巴结肿大,症状一般持续1-2周,但部分人关节痛可能拖几个月,太折磨人!
再查“源头”:它怎么找上你的?就靠这2种蚊子!
基孔肯雅热不会人传人,“罪魁祸首”是两种常见蚊子:
埃及伊蚊:喜欢待在居民区,白天活动(尤其是早上8-10点、傍晚4-6点),爱叮脚踝、手腕;
白纹伊蚊(就是我们说的“花蚊子”):白天晚上都活跃,草丛、阳台积水里常能见到它的幼虫。
简单说:只要被带病毒的这两种蚊子叮一口,就可能“中招”,尤其是雨季、积水多的地方,风险更高!
最后划重点:中招了怎么办?这样应对才对!
目前没有专门的疫苗和抗病毒药,治疗核心是“缓解症状+好好休息”:
1.先降温止痛:发烧、关节痛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按说明书吃,别过量),避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2.别硬扛,多休息:关节疼时少活动,避免加重损伤,等疼痛缓解再慢慢恢复;
3.及时就医:出现高烧不退、呼吸困难、剧烈头痛等情况,别拖延,赶紧去医院,排除其他严重并发症。
最关键的提醒: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少给蚊子“留活路”,就能大大降低风险:
清理家里积水:花盆托盘、水桶、空调水盘定期倒干净,别让蚊子“产卵”;
出门做好防护:白天穿长袖长裤,裸露部位涂驱蚊液(选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的);
家里装纱窗纱门:晚上睡觉别让蚊子“钻进来”,尤其是低楼层住户。
基孔肯雅热虽然疼,但只要早发现、早应对,大多能顺利康复!转发给家人朋友,一起做好防护,别让蚊子“搅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