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共同体 长住青山绿水间
时间:2021-06-15 来源:本网 浏览次数:-
字号:

1.jpg

  夏日炎炎,梅州大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城乡之间,目光所及,公园、小区、乡村、农舍、河道、湖畔,总有一抹绿让人感到舒心与惬意。

  绿色,一直是梅州最美的生态底色。

  作为粤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梅州位于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三区四带”中南方丘陵山地带的核心区,5个县(市)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覆盖率居全省第一,生态功能极其重要。

  今年5月,我国首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竞争性选拔结果公布,由梅州市组织申报的广东南岭山区韩江中上游(原中央苏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从全国29个竞选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广东唯一入选项目,获20亿元奖补资金,为梅州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样本再添强劲动力。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态命运共同体。从保护一座山到保护一个生态体系,从治理一江水到生态圈共荣共生,梅州深刻意识到,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打通各种生态要素的“经脉”,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久久为功。

  但梅州已在加快行动。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这片土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白鹭成群”正从美好愿景逐渐成为现实。

 2.jpg

  “好山好水好人情,请到绿色梅州来。唱不尽梅花清风客家乐,看不尽群山苍翠绿如海。”一首悠扬的客家山歌《请到绿色梅州来》,唱出了梅州的山水之美。

  从36.1%到74.48%,梅州森林覆盖率在过去三十多年间实现翻倍增长。在这片土地上,有3/4面积被森林覆盖,这让梅州成为广东最“绿”的地级市之一。

  长期以来,梅州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十三五”期间,梅州积极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路径。2019年起,梅州连续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列入政府重点工作。事实证明,这是符合梅州发展的重要道路之一。

  今年,梅州再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更加重要战略位置。

  全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梅州要牢牢坚持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探索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路径,守住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奋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样本。

  全国两会上,梅州市全国人大代表张晓提出“将梅州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优先列入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项目”建议;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张雪莲重点关注梅州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并提出梅州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能助力梅州苏区加快绿色发展,进一步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梅州作为生态功能区,其碳减排走在广东靠前位置,在广东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走在前列,这为梅州实现碳中和提供了良好基础。”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认为,梅州通过实现碳中和这一路径,能够吸引未来和碳中和相一致的产业、企业,更好地发展梅州的服务业和工业。

  “目前,争取中央、省级财政支持,对梅州进一步推进生态系统修复工作十分重要。今年,梅州全力以赴开展广东南岭山区韩江中上游(原中央苏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多部门协同做好项目申报工作。”梅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项目也是梅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推动苏区振兴发展的有力抓手。

  2020年9月,梅州完成编制涵盖全市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实施方案;2021年2月,按国家新要求重新启动方案修改完善工作;5月,梅州组织申报的广东南岭山区韩江中上游(原中央苏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获20亿元财政奖补资金,将用于支持重点生态地区开展生态保护修复。

  根据规划,该项目将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以实现“山青、水秀、林优、矿绿、田良”为目标,对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筑牢“三山(南岭武夷山、莲花山和凤凰山)一水(琴江—梅江—韩江滨水生态带)”生态安全格局,保护粤东优质水源。

3.jpg

  自然资源包括哪些?

  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可以理解为山、水、林、田、湖、草、海、沙等。在这些自然资源中,除海和沙以外,其余在梅州都有广泛分布。

  面对广阔的资源分布,“量体裁衣”是有效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第一步。

  “前期,我们对梅州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系统状况及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详细调研,对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识别与诊断,真正摸清‘家底’,方能实现精准有效治理。”梅州市自然资源局耕地保护监督与生态修复科相关负责人说。

  根据区域内突出的环境问题,统筹协调对象不同、受损程度不同、目标要求不同的山水林田湖草各生态要素,广东南岭山区韩江中上游(原中央苏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简称“项目”)重点敲定,分别为:退化土地生态保护修复、矿山生态修复、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森林生态保护修复和城乡生态保护修复5大方面。

  依据保护修复单元又划分为:南岭山地水源涵养区、梅江上游脆弱生态修复区、梅江中下游城乡生态提升区和韩江干流水生态保护区4个区。

  以韩江流域保护修复为例,韩江流域是广东省仅次于珠江的第二大流域,也是梅州、潮州、汕头、揭阳等粤东地区2100万人生产生活供水主要来源,抓好韩江流域综合治理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梅州位于韩江中上游的源头区域,占广东省韩江流域面积81%。

  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出发,项目制定了韩江干流源头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重要饮用水源水库综合生态修复工程等多个工程。

  项目实施同时,广东南岭山区韩江中上游(原中央苏区)所属区域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纳入国家“双重”规划。作为工程项目范围的梅州也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名单。

  考虑到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盈利能力较低且缺少一些必要的激励机制,社会资本对此投资意愿不强,目前仍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投资渠道相对单一、总量有限。

  “按照‘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的要求,在政府投入的同时,梅州也将通过释放政策红利,为社会资本、社会力量投入生态保护增加动力、激发活力、挖掘潜力,逐步打通绿水青山转为金山银山的通道。”梅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2023年,梅州将实现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服务与保障功能显著增强,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管理的体制机制。

4.jpg

  梅州人民热爱着所生活的这片绿色土地,早在百年前就有证可考。

  位于广东和福建两省交界处的梅县区松口镇上井村,当地祖先就定下了要保护自然生态的“规矩”:凡是发现上山乱砍伐的村民,需要给村里每家每户送一斤盐作为罚款,自此以后,村民们都不敢再去毁坏自然环境。

  直至今日,上井村的村民自觉遵守着祖训,守护大山,如今村里已繁育出上千亩的原生态古树林,参天古木随处可见,百年时光匆匆流逝,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故事仍在上演着。

  近年来,梅州通过实施“绿满梅州”大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修复退化土地生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大力弘扬生态文化,不仅在大地植绿,更在心中播绿,越来越多的市民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

  梅州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只管护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机制并未完全构建。下来,梅州将在治理过程中系统考虑山—水—林—田—湖—草六要素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针对广东南岭山区韩江中上游生态系统特点,以韩江水系为纽带,实施源头修复、过程阻隔、末端治理与风险防控一体化治理。

  如今,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显现出来的“绿色福利”和“生态红利”正惠及越来越多的百姓。

  如梅州市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有效解决了乡村地区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等问题,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升百姓耕地产量,同时推动村庄特色产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

  又如在梅州五华,实施“琴江河水三年变清计划行动”后,琴江河畔依水而建的绿道,现已成为市民茶余饭后散步的好去处;在梅州蕉岭,该县依托石窟河沿线山水脉络和秀美风光,打造了“寿乡画廊”精品线路,将两岸风景尽揽“画”中……

  “生态保护修复势在必行、利在千秋。”梅州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梁维表示,广东南岭山区韩江中上游区域森林覆盖率高,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功能。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产业转移的推进,广东南岭山区韩江中上游区域生态环境的承载压力逐年增大。接下来,该局将抓住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实施的有利时机,坚持生态保护和修复双管齐下,建设“山青、水秀、林优、矿绿、田良”美丽梅州。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