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范科普
时间:2024-05-27 来源:央视科教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什么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

01.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或多个)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滑移的现象和过程。滑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02.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发生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崩塌又称崩落、垮塌或塌方。
03.泥石流又称山洪泥流,是发生在山区中一种含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洪水和土石滑体之间的暂时性流体。
04.地面塌陷是指天然洞穴或人工洞室、巷道上覆岩土体失稳突然陷落,导致地面快速下沉、开裂的现象和过程。

全民科普与避险

临灾前兆识别
滑坡的临灾前兆
01.前缘土体突然强烈上隆鼓胀;
02.滑坡前缘突然出现滑塌;
03.泉水量突然异常,突然大量涌水、或井水,泉水突然地千枯、混浊,井中水位突然升降;
04.地表池塘和水田突然下降或干涸;
05.滑坡前缘突然出现规律排列的裂缝;
06.突然出现明显的弧形裂缝,裂缝急速扩张,并且冒出热气或者冷风。

图片

崩塌的临灾前兆
01.危岩体下部突然出现岩石碎裂,挤出,脱落或者射出;
02.岩石有开裂的声音;
03.出现鸡飞狗跳异常现象。

图片

泥石流的临灾前兆
01.沟谷下游洪水突然断流;
02.河流水势突然增加,夹杂有较多的树枝;
03.沟谷上游突然传来异常轰鸣声。

图片

地面塌陷的临灾前兆
01.地面形成小的塌陷坑,随后不断扩大;
02.地面出现环状裂缝并扩展;
03.局部地鼓或者下沉;
04.进泉水位突然升降,水色浑浊或翻砂冒泡。

图片


预灾科学避险
滑坡避险

  山体滑坡时,应向滑坡边界两侧之外撤离,绝不能沿滑移方向逃生。有撤离路线的按预定路线撤离。面临滑坡时,贪恋财物很危险,当有滑坡前兆时,房屋中人员应立即撤离。滑坡停止后,可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参与营救其他遇险者,先救人后救物。

图片

崩塌避险

  切忌在陡崖(探头石)、陡坎、危岩突出的地方避雨休息和穿行,不要攀登危岩。崩塌发生时,如果身处崩塌影响范围外,一定要绕行。处于崩塌体下方时,要迅速向崩塌体两侧逃生。因崩塌造成车流堵塞时,应听从指挥,及时接受疏导。

图片

泥石流避险

  泥石流发生时,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谷地带。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防斜坡失稳下滑,应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的地方暂停观察,选择远离泥石流经过的地段停留避险。另外,不应上树躲避,因泥石流不同于一般的洪水,其流动中可能剪断树木卷入泥石流。应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不高的凸岸,因泥石流有很强的掏刷能力及直进性,这些地方可能被泥石流体冲毁。

图片

地面塌陷避险

  矿山、岩溶区是塌陷易发区,在这些地区居住或活动要特别注意防范,在发现前兆时,视险情发展将人、物及时撤离险区。地面塌陷发生后,对邻近建筑物的塌坑应及时填上,以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若人员陷入坑内,要双手抱头,双臂护脸,下蹲抱团,脸藏双膝之间,为保护自己留最大限度的呼吸空间。护住口鼻减少粉尘的吸入,脱身时要迅速逃离,保存体力,适时呼救。

图片

山地丘陵区雨季防灾

  雨季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合理安排生产时间、出行路线等,避免前往一些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下大雨时最好离开危险区域,如去亲戚家避险,下小雨也不可掉以轻心,留心观察,发现地质灾害征兆及时报告政府部门或村组干部;休息时从楼下搬到楼上住,从房间的后墙搬到前部;在灾害来临前,一定要主动配合避险撤离行动,守纪律、听指挥,切实保护自己和家人免遭地灾的危害。

房前屋后汛期防灾

  三看一听辨灾害,一看坡,房屋前后的坡上或院坝裂缝、树歪墙裂、山上落石、溜坡或走山等现象;二看水,房前屋后异常冒水,井水突然变大、变浑、变黄或干涸,突然干沟涨水、河沟消水等现象;三看汽:房前屋后突然出现冒水汽的现象,空气中出现泥土味或者刺鼻的异味等现象;四听声响,山体出现异响、地下不明闷响、房屋墙体脆响,不同寻常的鸡鸣狗吠、老鼠乱窜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