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曰:“不得其酱,不食”,道出了酱油在中华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几乎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调味佳品。
在品类繁多的酱油中,有着162年传承历史的老字号“老聚通”是萦绕在许多五华人舌尖上的乡愁记忆。
百年工艺
传统驰名特产水寨豉油,是水寨镇玉茶村李正云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创立生产的调味产品。据1990年6月版《五华县志》记载,李正云初起在梅县畲坑墟开设“聚丰”豉油店,因当地缺乏原材料,不久便迁回水寨圩经营,并更改店名为“聚通”,自办豉油加工厂。他以本地乌豆制作豉油,精研技法,得独特秘诀,渐受县人称道。至其子李驾山执事时,悉心钻研制作工艺,积历年之经验,产品质量较前大有所进,市场也越来越大,遂将商品定名为“水寨聚通豉油”,并取得了政府注册商标。至其后人兆琼等五兄弟主事时,悉心研究,精工巧制,祖业得继,匠心传承。他们购用上好乌豆,增资扩业,民国期间,水寨附近经营聚通豉油的店铺就有10多间,生产和销售豉油10万多公斤,除供应本地市场外,还销往梅县、兴宁、紫金、潮州和南洋各地。
梅州市老聚通食品有限公司
守正创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五华豆豉业成为了“公私合营酱料厂”。1970年成立县食品厂。设立一个豉油车间,运用“聚通”的技术生产“特级豉油”“老窖豉油”等,1989年,该厂生产的“金杯牌”豉油获中国消费博览会金奖。为满足市场需求,2019年,企业家朱云龙投资3000万元,成立梅州市老聚通食品有限公司,公司地处河东镇河东大道,对原占地7000平方米的外贸食品厂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购置了自动化设备,整修老厂房,新上了一条年产1000吨的生产线。在保留古法酿造工艺的同时,按照当今消费者的口味,守正创新,不断调配咸淡度,生产出聚通健酱、客家健酱等系列产品和米醋等调味品。2021年,已酿得300吨酱油,投放市场后,由于保持了聚通鼓油的香味纯正浓郁、厚垂绵长、入口鲜美的特点,广受消费者赞誉。
聚通健酱产品
传承发展
老聚通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酱油,是聚通豉油制作方法的第五代传承人。他们坚持延续下来的“精、巧、誉”三字,精就是定点精选原材料,他们派出专人,每年除在五华、汕头等地收购饱满、洁净、新鲜(当年产)的优质乌豆外,还在水寨镇坝心村建立了连片种植乌豆的300多亩基地,既提供所需生产原料,也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巧就是精工巧制,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现代工艺相融合,在蒸豆、发酵、洗豆、淋油、煮制、储存等工艺上,严格把关,一丝不苟。誉就是守信誉护招牌,制成的酱油,须经大缸储存一年以上,才用清洁无染的容器盛装出售,不够时间或不符质量的,决不销售。因而,老聚通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聚通健酱等产品的质量再次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并赢得市场的认可。
大缸储存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