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虫草”这样煲,补肾益精
时间:2025-08-19 来源:广东中医药 浏览次数:-
字号:

  蝉类昆虫相关的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除了若虫羽化时脱落的“蝉蜕”,岭南还有另一种特殊的虫草“蝉花”,它是蝉蛹或山蝉幼虫被寄生后形成的一种虫菌复合体。

  蝉花因其独特的功效逐渐成为养生爱好者的“新宠”,今天就给大家详细介绍这一种岭南虫草——蝉花。

图片1.png

  图1夏季,生长在竹林间、树林里之蝉

       一、蝉花的生长特性

  蝉花,又称金蝉花、大蝉草,是蝉拟青霉寄生在蝉幼虫上的真菌孢梗束或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四川、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带,在6-8月的竹林间、树林里偶可寻得。

  早在南北朝时期《雷公炮炙论》中便记载:“凡使(蝉花),要白花全者。”宋代《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单列“蝉花”条:“蝉花所在皆有,生苦竹林者良。花出头上,七月采。”

  蝉花的生长过程与冬虫夏草十分相似。夏季,蝉将卵产在树枝上,孵化成为若虫(刚出生的昆虫幼体)后,深入地下,在地下成长数年后,方可破土而出,羽化为成蝉。然而,若虫在地下生活的过程中,有时会被蝉拟青霉孢子所寄生。在气温18-24℃,相对湿度大于80%的温暖湿润季节,菌丝会迅速生长,并汲取若虫的营养来支持自身的发育。

  随着时间的推移,若虫体内的营养逐渐被耗尽而死亡,虫体被菌丝体完全占据,只剩下一个躯壳。气候适宜时,蝉拟青霉从营养阶段转化为生殖阶段,渐渐从整个菌丝体顶端生出蝉花子实体,子实体成熟后表面长出很多孢子粉,蝉拟青霉子实体常常长出地面形状似花,故而得名蝉花。

图片2.png

  图2今年7月在龙川县采集的蝉花

       二、蝉花的药用功效与养生价值

  中医认为,蝉花性味甘寒,归肺经、肝经、心经。明代以前主要用于“小儿天吊,惊痫,瘈疭,夜啼,心悸。”李时珍总结蝉花“功同蝉蜕,又止疟”,有着与蝉蜕相仿的疏散风热、定惊解痉、明目退翳的功效。

  现代将蝉花功效记载为用于外感风热、发热、头昏、咽痛、小儿惊风、夜啼、心悸、失眠、手足抽搐、目赤肿痛、翳膜遮睛等症。加工方法则根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去掉泥土,晒干即可。

图片3.png

图3  蝉花晒干后可入中药,也可以作为煲汤之食材

       现代研究发现,蝉花及其提取物具有以下药理作用:

  1、增强机体免疫调节功能蝉花中的多糖是一种可以加快体细胞代谢与再生的天然物质,它能减少病毒对人体细胞的伤害,同时也能提高人体吞噬细胞的活性,人们食用以后会让身体抗病能力明显增加。

  2、神经系统调节作用蝉花对人类的神经系统作用明显,能起到镇静安神的功效,对人类的失眠有很明显的调理作用。另外蝉花的提取物还能用于人类的多种疼痛的治疗,特别是对烧伤和烫伤等刺激性原因引起的疼痛,缓解作用明显。

  3、改善肾功能蝉花具有降低血、尿肌酐,提高内生肌酐清除率,改善血清蛋白含量,减少尿蛋白的排出等功能,降低尿素氮水平,促进蛋白质合成,纠正负氮平衡的作用;蝉花对肾间质小管病变有较好疗效,能保护肾小管细胞Na-K-ATP酶。减轻细胞溶酶体和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改善肾血流动力学,减轻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液凝固性。

  4、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蝉花中的腺苷有降低血压、减慢心率作用。蝉花还能加快血液流动,软化血管,对高血压和高血脂也不错的预防和缓解作用。

  5、蝉花有抗辐射、抗肿瘤以及降血糖等作用。

  6、滋补身体是蝉花的重要功效之一,它里面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天然多糖,另外甘露醇和多种微量元素存在,人们食用以后能保肾壮骨也能保护肝脏,抑制肿瘤,经常食用会提高身体素质,起到明显的滋补作用。

  此外,眼科疾病如结膜炎,儿科疾病如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夜啼、抽动障碍、腹泻,均有良好的疗效,在岭南地区得到临床中医师的青睐。

  在民间,蝉花长期作为药食两用的滋补佳品与功能食品,已经受长期实践的检验。蝉花药膳、饮料,蝉花酒,蝉花饼干,蝉花面包……通过添加枸杞、茯苓、人参、山楂等其他配料,无数蝉花产品在市场上被开发推广应用,功效也由蝉花单药的疏散风热,向滋阴清热、补益肝肾、调节脾胃等拓展。

     三、蝉花食谱推荐

  蝉花药食同源,可单用煮水,亦可配伍肉类、药材炖汤,既增鲜提味,又调和药性。以下推荐三款岭南家常食谱:  

  1.蝉花老鸭汤

  功效:滋阴清热,补肾益精。

  材料:蝉花5-8只、老鸭半只、枸杞10克、红枣3枚(去核)、生姜3片、料酒少许。

  做法:  

  ①老鸭半只(也可以用鸡半只)焯水去腥,金蝉花冷水泡15分钟后,洗净泥土、去除外壳(保留虫体和菌丝体);

  ②所有材料入砂锅,加清水1.5升,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2小时;

  ③出锅前加盐调味,弃蝉花汤渣,仅饮汤食肉。

  2.枸杞猪腱煨蝉花

  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材料:蝉花3-5只、猪腱肉250克、枸杞15克、红枣5颗(去核)、生姜2片。  

  做法:  

  ①猪腱切块焯水,蝉花处理同上;

  ②所有食材加清水1升,隔水蒸炖2小时;

  ③去蝉花汤渣,加盐调味后,饮汤食肉。

  3.蝉花安神茶

  功效:疏肝清热,改善睡眠。

  材料:蝉花3只、酸枣仁10克、五味子6克、元肉10克。

  做法:材料洗净,沸水冲泡或短时煎煮,代茶饮,可复泡(复煮)3次。

  四、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1、药物毒性:金蝉花本身无毒,但需警惕误食假蝉花,仅特定蝉种感染蝉拟青霉菌方为真品,若自行野外采集,易混入有毒真菌。故须通过合法药店、正规商超渠道购买。

  2、体质适配:阴虚燥热(失眠口干、潮热盗汗)、肾虚夜尿多、用眼过度导致视朦、眼干涩者;高血压、血脂异常、慢性肾病需调节代谢者适宜。

  3、禁用人群:孕妇、未发育完全的儿童、脾胃虚寒、风寒感冒者禁用。

  4、选购技巧:野生蝉花仅6-8月上市,非当季货多存疑。新鲜蝉花虫体饱满硬实、浅黄褐色,菌丝灰白密布;顶端子实体单生或丛生,似鹿角或开花为佳。若虫体按之松软塌陷,或有酸腐味则已腐败,不可食用。短期保存可放置冰箱冷藏,长期则建议晒干后密封防潮。

  结语

  蝉花,“南国虫草”之誉,凝聚了虫菌相生的生物学自然属性及其特征。其性寒润燥,恰可平衡岭南长夏之湿热;其滋肾明目之功,又为秋日敛藏提供助力。然药性如刀,双刃在人——辨体质而用,循正品而烹,方使这土中奇珍真正化作养生、防病、治病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