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五华 > 城市建设 > 城乡建设
五华:以绣花功夫谱写平安之乡新篇章
时间:2019-05-10 来源:梅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制定实施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之乡行动方案,努力把梅州建设成为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打造名副其实的平安之乡。

五华作为梅州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社情民意最为复杂的县,主动对标市委全会部署要求,自我加压,发扬“亮剑”精神,主动防范化解风险挑战,以绣花功夫谱写平安之乡新篇章,守好平安之乡的南大门。“我们着力在风险预测、风险排查、风险控制、风险消除四个方面下功夫,及时将风险隐患控制在可控范围、化解在萌芽状态。”五华县委书记吴晖表示,建设平安之乡不仅要有底线思维,更要有忧患意识,立足县域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实际,筑牢风险防控屏障。

五华县公安局视频监控中心对重点路段和区域24小时监控。

1、扫黑除恶 突破重点问题务必穷追猛打

“自4月3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整治动员会以来,整治乱搭乱建取得了较大成效,共拆除乱搭乱建房屋7宗、13420平方米。”水寨镇党委书记魏婷在介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时认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镇里各项工作推进起到了“撑腰鼓劲”的作用,此前多项“硬骨头”也在近期成功啃了下来。

水寨镇作为五华县扫黑除恶3个重点整治镇之一,由县委牵头整治。4月3日,吴晖专程到水寨镇参加动员部署大会,强调要抓住四个重点,即坚决严厉打击操纵、经营“黄赌毒”违法犯罪活动,坚决严厉打击寻衅滋事(缠访闹访、非法上访)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打击乱搭乱建行为,坚决严厉打击干扰征地拆迁和重点项目建设行为。县委牵头、县委主要领导挂帅督战,水寨镇主动“亮剑”,专门制定行动方案,针对每一个整治重点,都有详细的摸排研判区域和明确的方向,而群众举报的线索则占了全部线索的一半以上。

水寨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很好地体现了五华全县上下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心和决心。五华今年围绕“六个进一步延伸”穷追猛打,明确提出要推进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案件三大攻坚行动,重点整治操纵经营“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涉枪涉爆、寻衅滋事等黑恶势力,确保摘掉重点整治县的帽子;强力整治重点行业领域黑恶问题,盯紧矿产资源、建筑行业、农贸市场以及金融、交通运输等容易滋生黑恶问题的重点行业领域,对重点问题集中攻坚、对黑恶势力采取打财断血行动;精准整治重点区域黑恶问题,把水寨、安流、棉洋列为重点整治镇,其中对水寨镇实行以“黄赌毒、寻衅滋事、乱搭乱建、征地拆迁过程中涉黑涉恶行为”为重点的社会治安秩序综合整治,对安流镇实行以“非法盗采河砂、黄赌毒、寻衅滋事、占道经营”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对棉洋镇实行以“寻衅滋事(缠访闹访、非法上访)、敲诈勒索(征地拆迁)、非法采矿”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同时还集中攻克一批重大复杂疑难案件。

高压震慑之下必有战果。目前,五华全县摸排的线索100%有核查,其中中央督导组、省专项督导和省扫黑办、市扫黑办交办的案件办结率均在90%以上。另外,在近期重点整治“操纵经营‘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涉枪涉爆、寻衅滋事等黑恶势力问题”方面取得阶段性胜利,发放涉黑恶线索举报奖励金57.8万元,居全市第一。

五华县将学校作为禁毒宣传主阵地,通过实物展示,让学校师生认识毒品。

2、共建共治 一部门一亮点破解难点痛点

精神病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历来是风险防控的盲点,更是防控的难点痛点,而因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而付出的惨痛代价,让政府部门感到痛惜的同时,也让老百姓对日常公共安全产生担忧。去年以来,五华专门制定《严重精神病患者管治和救助工作实施意见》,落实专人管控,全年发放监护经费687万元,同时为全部精神病患者购买保险57万元,精神病患者的监护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

“仅仅这些措施还不够,监护力度会更大,投入会更多。”五华县委政法委干部张伟文介绍说,五华在去年的工作基础上,着手制定长效机制,全县精神病患者普通门诊治疗全部纳入特殊门诊治疗,每人每年报销医药费从去年1200元增加到4000元,3级以上重症精神病患者的监护经费每人每年最高可达4200元,同时还购买第三人责任保险。

五华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傅国强认为,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来看待对精神病患者的管治和救助,才敢于去面对这一特殊群体,才有更足的信心、更有力的举措、更多的手段、更大的投入去做好这项工作。据介绍,五华目前在册精神病患者人数6300多人,其中三级以上重症患者有649人。面对这一庞大的群体,五华正考虑拿出大额专项资金,减免精神病患者救治的自费部分医疗费用,切实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

精神病患者的管治和救助是五华今年做好“平安之乡”创建工作的其中一个抓手。根据“各县(市、区)委政法委均要培育2个政法工作亮点和平安示范点,拿出一个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广的工作模式”要求,五华围绕“一部门一亮点”的思路,除县委政法委主抓精神病患者的管治和救助外,政法系统各单位勇挑重担,各牵头一个创新项目,破解平安之乡建设中碰到的难点痛点问题。其中县公安局重点做好护苗工程、县检察院重点塑造公益诉讼品牌、县法院重点做好家事审判机制改革创新、县司法局重点做好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县信访局全力做好重点积案的化解攻坚。

“平安之乡创建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厚此薄彼,必须统筹兼顾,多管齐下。”傅国强表示,一部门一个抓手培育一个亮点,既是创建工作的决策部署,更是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整体水平,把创建工作抓落实、抓出成效的具体做法。

五华县在学校设立禁毒知识长廊,打造禁毒宣传主阵地。

3、共享平安 织牢防控网络向科技要平安

4月23日,五华县城发生一宗命案。当天,五华县公安局发出悬赏通告。21个小时后,犯罪嫌疑人在20公里外的安流镇文葵村落网。

据参与办案的民警介绍,案发之初,公安机关并没有掌握该犯罪嫌疑人的任何身份信息,仅仅通过平安五华视频监控截取到模糊头像。“我们就是通过分析数千个监控视频,循着监控视频路径一路追捕,锲而不舍,最终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办案民警兴奋地说。

这是一起依靠科技成功抓捕犯罪嫌疑人的经典战役。五华虽然是人口大县,但警力配备严重不足,面对日益繁重的平安之乡建设任务,五华坚持依靠科技要警力,以平安视频监控为基础,织牢织密防控网络。目前,该县已建成1868路高清视频监控,30个治安卡口等信息科技设施,今年还将新增250路高清视频监控、40路车道卡口,同时抢抓数字政府建设的机遇,依托前期建成的平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数据存储系统,解决现有背景下数据研判分析、情报共享、多警种多部门警务合作、技战法升级等问题,多维度全方位打造服务实战的一体化多元警务联勤中心,继续以科技大投入换取警力换得平安。

“传播公安声音,讲述平安故事,共建平安家园。现在是五华公安‘平安大喇叭’广播时间。”每天下午5时整,全县各村党群服务中心大楼顶上的大喇叭会准时响起,响亮的喇叭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平安建设通过广播送进了寻常百姓家。

“平安之乡”建设离不开广大老百姓的积极参与。五华在扫黑除恶发动宣传的基础上,创新宣传渠道,开辟新的宣传阵地,借力基层治理工作中建成的2730个收扩机、5460个“村村响大喇叭”广播平台,强力推进“平安大喇叭”建设,形成新的科技防控网络。据介绍,五华县公安局邀请了文化、电视广播以及传媒公司,联合制作面向广大群众的宣传广播素材,采取讲述“平安故事会”的形式,每周播出1期,播出时间为周一下午5时首播,周二至周五同一时间重播,实行客家话和普通话“双语”播报,遇紧急情况可随时播放,全方位、无死角宣传防盗抢骗、黄赌毒和交通安全等知识,讲述公安机关打击犯罪、服务民生便民利民的故事。“在菜地里、家里都能听到,小孩子在放学路上也能听到,客家话听起来通俗易懂,对普及平安知识,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很有作用。”河东镇下一村李大娘对此十分认可。

“效果非常好,还要继续拓展宣传平台。”五华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指挥长张炳忠说,在利用“村村响大喇叭”广播平台播放节目的基础上,通过“平安五华”微信同步发布“平安大喇叭”节目内容,并在县广播电台FM98.1频率上早中晚3次播放节目。

平安案例:“刷脸”成功才能进校门

“人脸信息未注册。”不锈钢门纹丝不动,笔者被挡在门外。

这是笔者日前前往五华县田家炳中学采访进校门时遇到的一件“尴尬”事:“刷脸”失败。

五华县田家炳中学人脸识别系统,每个进入学校的人员需刷脸成功才能进入。

“你没有录入信息,肯定进不去的。”五华县田家炳中学校长钟竞明笑着说。原来,这是五华县公安局护苗工程建设成果,在中小学校门处安装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将学校师生的脸谱等身份信息扫描录入,师生进入校门时自动扫描识别,通过大数据比对确认后“认证通过”,并显示对应的卡号。

五华县田家炳中学政务处主任周发城对该系统的投入使用大加赞赏。他表示,这套人脸识别系统,不仅减轻了学校安保人员的压力,同时也对企图进入校园的社会人员起到了震慑作用,将危害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不稳定因素挡在校门外。

撰文:张炳锋 潘炜玲 张汉光

摄影:张炳锋

责任编辑: 张晓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