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五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5-04-01 来源:五华县统计局 浏览次数:-
字号:

201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致力于建设“工业新城、长乐之乡”总目标,围绕振兴发展主线,扭紧“三大抓手”,坚守“两条底线”,进一步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强化工业兴县举措,加大投资力度,我县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    合

经省、市核定,初步核算,201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10.5亿元(当年价,下同),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5亿元,增长4.4%,拉动生产总值(GDP,下同)增长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4.3亿元,增长18.2%,拉动生产总值增长4.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17.4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56.6亿元,增长8.1%,拉动生产总值增长4.1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28.5︰20.7︰50.8调整为今年的26.7︰22︰51.3。人均生产总值10286元,比上年增长9.3%。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初步核算,2014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66.3亿元,增长9.4%,占生产总值比重达60%。2014年全县新增个体工商注册3433户,比上年增长8.3%;注册资金1.56亿元,增长82.5%;新增从业人员4674人,比上年增长18.1%。新增私营企业1923家,比上年增长26.9%;注册资金55.5亿元,比上年增长29.9%;新增从业人员30113人,增长38%。全社会从业人员53.4万人,比上年增长0.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442人,比上年增长3%;城镇登记失业率2.42%,比上年增长0.07个百分点。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全县乡镇企业总收入66.8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总产值68.9亿元,比上年增长18.9%。

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物价总水平小幅上涨。2014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4%,比上年同期上涨2.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2%,比上年同期上涨1.2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小,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水平较低,总量和质量有待突破。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比重较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艰巨;工业支柱产业支撑和主导作用比较弱,工业经济总量小,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财政增收乏力,收支缺口进一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规模偏小,县域经济实力仍较薄弱,城镇化水平仍较低,交通等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经济发展后劲亟待增强。

二、农  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使传统农业逐步向精致高效现代农业转变。2014年全县农业总产值48.8亿元,比上年增长4.1%,农业增加值29.5亿元,比上年增长4.4%。

全年粮食总产量28.65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稻谷27.99万吨,增长2%;甘蔗6989吨,比上年增长14.3%;烤烟2582吨,比上年下降24%;花生产量为6884吨,比上年增长8.3%;大豆产量为3742吨,比上年增长6%。

主要农产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头数如下:

   指   标

2014年实绩

比上年增长 %

谷物

286458吨

1.8 

   其中:稻谷

279935吨

2.0

花生

 6884吨

8.3 

大豆

 3742吨

6.0 

甘蔗

 6989吨

14.3

烤烟

 2582吨

-24.0

木薯(鲜)

27228吨

0.9 

茶叶

  958吨

16.8 

水果

75407吨

8.4

肉类产量

57428吨

2.3

    其中:猪肉

43490吨

3.9 

生猪年末存栏头数

452956头

-5.5

耕牛年末存栏头数

29826头

-1.7

畜牧业产品总量稳中有增。全年肉类总产量57428吨,比上年增长2.3%。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淡水产品产量18724吨,比上年增长9.3%。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完成新造林18.07万亩,比上年增长28.8%,年末森林覆盖率69.53%,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林木蓄积量累计达74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5%。全县共有自然保护区11个,县级森林公园6个。

水土保持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至2014年底投放治理水土流失资金18751万元。其中,2014年度投入治理水土流失资金9284万元,比上年增长13.9%。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2.8平方公里,比增9.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产值与效益相得益彰。2014年全县全部工业总产值81.2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完成工业增加值17.4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口径)22家,实现总产值50.4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实现增加值11.4亿元,比增25.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2014年实绩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22555万千瓦时

-15.6

涤纶纤维

6052吨

20.0

饮料酒

6063吨

-17.1

中成药

3447吨

15.0

电烤箱

286.6万台

7.6

规模以上工业产销衔接,销售收入增长较快,经济效益稳定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口径)实现销售收入48.2亿元,比上年增长36.9%,实现利润总额2.82亿元,增长21%。

2014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13个,实现总产值26亿元,增长20.4%,建筑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7亿元(新口径),比上年增长39.4%。其中,工业投资21.8亿元,增长67.3%;交通投资5.6亿元,增长3.1倍;旅游投资2.05亿元,增长1.9倍;房地产开发投资6.3亿元,比上年下降4.7%。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

交通运输业较快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种运输形式竞争有序,综合运力进一步提高。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9.12亿吨公里,增长15.6%,完成旅客周转量4.59亿人公里,增长15%。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3122公里,比上年增加86公里,增长3.2%。其中:高速公路32.5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由上年的94.1公里增至本年的96.7公里,比2013年底增加2.6公里,增长3.2%。

城乡固定电话用户76419户,比上年下降10.5%。通讯网络快速发展,全县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41603户,比上年增长7.1%。

旅游事业是我县重点发展的新兴特色产业,近年来已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在紧紧抓住城市化进程和深梅旅游路线扩展的契机,推出了以山、水、泥为特色的旅游项目,扩展了以热矿泥山庄和益塘水库、七目嶂等为生态旅游景点的线路,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来我县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接待人数、收入双双大幅增长。2014年共接待游客37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3.2%,全县旅游业总收入达25.53亿元,比上年增长69.3%。

六、商业、外贸、财政

国内消费品市场稳定发展, 2014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70.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3.23万元,比上年增长8.9%。按城乡分:城镇实现零售总额53.6亿元,增长10.8%,农村实现零售总额20.19亿元,增长10%。

对外经济工作成绩显著,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较快。201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6626万美元,增长33.5%,外贸出口总额128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9.1%。其中“三资”企业出口额275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9.9%;一般贸易出口101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3.8%。实际利用外资实现124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5.7%。

2014年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县内财政收入实现4.31亿元,比上年增长27.9%;财政支出40.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5%。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业快速发展,存贷款余额实现同步较快增长。2014年末,全县国家银行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88.6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4.7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5%。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58.1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5%。

保险事业呈现多家经营竞争趋势,保险事业稳中发展。人保、人寿保险费收入1.81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9.5%。其中:人民保险保费收入2829万元,比上年增长29.1%;人寿保险费收入1.53亿元,比上年增长7%。

八、教育、科技、文化

教育事业在“教育创强”的带动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投资进一步加大,办学条件继续改善,办学质量持续稳定提高。全年教育财政拨款12.77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全县有各类中等专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1575人;普通中学55所,在校学生83675人,减少10.8%。其中:高中学生34146人,减少8.1%;职业中学3所,在校学生5462人,比上年减少15.9%。全县共有小学160所,在校学生91738人,减少1597人,减幅为1.7%;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与上年持平;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100%,与上年持平;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100%,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高中毕业升学率90%,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在2014年高考中,全县入

省大专A线以上人数达4638人,入围率为43%,入本科线以上人数2299人,入围率21.3%。

科技事业取得新的进展,科技队伍不断壮大。我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245人,同比增长10.5%。全年申请国家专利197例,授权118例,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4.4%和3.4%。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各种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广场文化丰富多彩。2014年我县的两个专业剧团以及各业余剧团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更新观念,开拓进取,不断扩宽演出市场,广泛深入农村山区巡回演出,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全年两个专业剧团和县文化馆一条龙业余剧团送戏下乡演出201场,为山区群众送上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电影行业在多种文化竞争的情况下,想方设法调动电影队的积极性,出动宣传车广泛宣传,送影下乡,每周周末在县府广场和清水公园播放电影,全县共放电影4890多场。图书馆现有藏书13万册,进馆读者91万人次,增长3.5%,图书流通量13万册次。县城文化广场业余演出26场。

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到2014年止,全县共建调频广播电台1座,有线电视台1个,有线电视站16个,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6个,有线电视用户6.85万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8.8%,对推动我县两个文明建设,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九、卫生、体育

医疗卫生事业有新的发展,卫生技术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医疗设备日益先进,医保网络逐步扩大,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42个,床位2215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242人,同比增长1%。其中:执业医师943人,增长7.8%;执业助理医师982人,增长12%。

在7-8月份,我县承办了市七运会。市七运会是近年来我县承办的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会,也是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运动会。在本届运动会上,我县体育代表团共获得金牌62枚,位列金牌榜第一,团体总分1092分,位列全市第三。

一年来,全县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或双休日在县城举办大型的足球、篮球、乒乓球、棋类、健身竞走等大型群众活动28场次,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大大地丰富了体育爱好者的文体生活。体育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大力开展以全民健身为主的各项体育竞赛活动,全县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广大群众的体育意识普遍增强,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全民健身工作成效明显。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城市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全县有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22人。2014年加强了对11个自然保护区、6个县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和5个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100%。积极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活动,进一步改善了县城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美化、绿化、净化了县城环境,兴建了清水公园、狮山公园,改造了一江两岸河堤,提高了县城品位,树立了五华县城的新形象。深入推进“和谐美丽镇村”创建活动,各镇均有2个以上村(居)创建为“和谐美丽镇村”示范点,完善了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备设施。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全县人口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363122人,比上年增加16855人,增长1.3%。其中,常住人口为1076280人,比增0.5%。当年出生18764人。非农人口为182956人,占总人口的13.4%;农业人口为1180166人,占总人口的86.6%。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02130人,女性为660992人,性别比为106.2%。全县出生率为14.54‰,比上年提高1.18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62‰,比上年提高0.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8.92‰,比上年提高0.85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据抽样调查,五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52元,比上年增长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其中: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19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4%,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5.9%。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38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1.4%,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8%。

社保工作稳定发展,社会保险人数稳中递增,社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人数120.88万人,增长2.8%。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40.68万人,增长0.1%。年末,全县29437人参加失业保险,比增1.4%;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人数47920人,增长1.4%;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43101人,减少1.5%;有26643名离退休人员享受了社会养老保险,比上年增长9.1%。

全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难群众72153人,其中城镇538人,农村71615人。目前,全县各乡镇已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网络。

说明: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县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各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运用的有关价格指数来源于市统计局物价调查科的反馈数据,仅供参考。

4、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报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新口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报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新口径)。

5、本公报中各项指标对比基数,均为上年《五华县统计年鉴》公布的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