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五华 > 经济发展 > 经济建设
五华全力做好“三篇文章”,厚植高质量发展的张力和潜力
时间:2018-12-17 来源:南方网 浏览次数:-
字号:

春潮拍岸千帆进,逐浪前行海天阔。

站在新地标,俯望老地标,五华县40年后再出发,改革开放正成为该县的奋进强音。奥体中心、长乐文化广场、亲水公园、长乐大桥、科技孵化产业园……琴江两岸美景尽收眼底,五华改革变迁跃然眼前。

面向未来,五华承载新使命,抓住新机遇。“我们要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精神,只争朝夕、闻鸡起舞推进改革开放;内引外联、软硬兼修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扬长补短、变短板为潜力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自觉把五华的发展放在全省、全市大局中去思考、定位、谋划。”五华县委书记吴晖表示。

改革开放这临门一脚,任务艰巨,任重道远,五华将继续做好实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发展和足球事业发展“三篇文章”,把改革开放各项工作不断推向深入,厚植五华高质量发展的张力和潜力,不遗余力加快建设“工匠之乡·宜居五华”。

▶▷实体经济

敢闯敢试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今年11月5日,珠海横琴跨境说粤东总部基地项目在五华县签约落户,项目计划总投资6亿元,拟建立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基于人民币定价的国际结算科技中心、培训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可覆盖粤东地区约1500万人口,将AI+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跨境电商、跨境结算、金融科技、生命科技等领域。该业务发展主要服务中小企业,项目全部运营后可服务目标企业600家以上,对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珠海横琴跨境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周运贤介绍道,该公司业务经营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借助其独家运营的国家级中葡经贸合作平台、中拉经贸合作平台,具备发展跨境电商的服务优势,特别是与葡语系国家的合作方面,优势特别明显。

该项目的签约落户,是五华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好机会,将为五华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引擎。可以说,作为大湾区重要生态屏障的梅州,正在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积极主动融入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潮流。五华县敢闯敢试、自加压力,在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争当排头兵。

五华县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做好实体经济这篇文章的一个缩影。对外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实体经济开放之路越走越远。

据了解,五华认真研究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立足粤东北重要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积极参与产业分工和区域经贸合作。同时要在更高水平上推动开放,稳妥有序推进机构改革,努力营造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不断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喜讯随之而来。今年11月11日,世界500强企业台湾华硕集团首次进驻梅州,便选择落户五华。如今,五华实体经济的发展已经渐渐拉开了架构,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让人耳目一新、喜出望外。

五华县汉光超顺现代农业基地、中国供销粤东农批展销中心、广东富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辉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创汇科技孵化产业园、世界500强企业华硕集团等优质企业在五华实现了良性发展。

如何把发展质量搞上去,产生更大的效益,近年来,五华县在筑平台、重项目、强服务、严管理上下功夫,把实体经济抓得更紧更实更有成效。五华更是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苦干实干,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引导推动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练好内功,不断开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五华县引进杭萧钢构束生产技术,推进传统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

“灰头土脸”的泥墙如今美如画卷

宽敞整洁的门坪、郁郁葱葱的树木、整齐有序的竹篱笆、错落有致的白墙灰瓦园林式建筑,让人感到舒适自然。这是五华县华城镇城镇村东一片村民小组黄凤林的家门口。

“以前农村就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可不一样了,我们都说这里一点都不像农村!”黄凤林说,现在回家都会在门口逗留一下,晚饭后也会和家人一起散散步。“‘三清三拆三整治’后,华城镇按‘一村一点’和美丽庭院建设思路建设,设计、施工、用地等全部由村民内部商量解决。”华城镇党委书记张晓山说,镇政府只是引导并落实以奖代补资金,建成后村民不仅得到实惠,镇政府还不用派保洁员,以前的矛盾纠纷也有效解决了。

在龙村镇大梧村,这是五华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最彻底的一个村,走进村里几乎看不见破旧房屋,修整后的河堤、拆除破烂房子后拓宽的道路、转角处一块块小绿地等,处处都呈现出“三清三拆三整治”的努力痕迹。笔者从五华河东中堤拐入小村道,墙上的彩绘大字鲜艳夺目,一旁的围龙屋墙绘美如画卷,曾经“灰头土脸”的小泥墙早已换了新颜。

波澜壮阔40年,五华农村沧桑巨变,而今迎来乡村振兴,绘就出美丽乡村新图景。

农村是五华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短板,也是五华急需补齐的短板。这些村镇的蝶变是五华全县上下凝心聚力谋发展、补短板的成效,是五华真心诚意搞建设而焕发的新姿,也是五华县推进乡村振兴的成功写照。

近年来,五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重点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等方面做工作,使大部分农村地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前不久,五华县先后举行了四场乡村振兴现场会,覆盖全县16个乡镇。笔者在实地走访中发现,各镇都善于挖掘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做出了特色和亮点。

“制定重大规划6项、明确重点任务45项、出台政策文件19项。”在近期的全县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五华县对标中央和省、市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下一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

下一步,五华将以强力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为抓手,推进连线连片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结合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项目,对周边村进行连片规划、集中打造,示范带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

五华将用好省财政奖补资金,优先用于省定贫困村雨污分流、生活污水处理、村巷道路、集中供水等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同时,全力推进63座镇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转站的建设,以及推进11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和1776个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大梧村“三清三拆”后建起了一个个小广场,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足球事业

3年斩获28个市级以上冠军

“梅州五华又夺冠了!”绿茵场上捷报频传……

上个月刚结束的省长杯青少年足球联赛(竞技组)的赛事中,梅州五华队一举夺得女子U13组、男子U10组、男子U11组的冠军,为足球之乡增光添彩。

1979年,五华就被国家体委誉为“足球之乡”,同时也是“世界球王”李惠堂的故里,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男子和女子中甲球队的县,五华创造了中国足球的唯一。自2016年实施新球王足球人才培养工程以来,五华足球已夺得28个市级以上冠军,创下历史新高。

五华的足球为何这么厉害?离不开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就像贴在五华体校足球场的励志对联:速度力度角度度度超人,晴天雨天寒天天天苦练,横批是成王之道。正是这种不懈努力、奋进拼搏的精神,五华足球不断取得突出的成绩,再振“球王故里”雄风。

五华足球成功的奥秘在于对目标的坚定。五华积极探索培养足球人才模式,并且“从娃娃抓起”。正所谓树无根也就无叶,五华近年来加大青训布局力度,创新选才育才渠道,坚持体教合一,将全县足球优秀苗子统一选拔到体校集中训练,创造了更大的成功,实现了根深而知叶茂。

如今,五华县的校园足球联赛已经覆盖全县,今年还增加了幼儿足球赛。“今年五华全年赛事将达到637场,比赛历时8个月。我们真正做到让更多学生参与足球运动,一批有潜质的苗子将进入县体校接受更为系统的训练。”五华县体校校长李汉平说,五华的新球王足球人才培养工程顺利实施,去年五华向国家集训队输送了6名运动员,向省、市体校、梅州客家足球俱乐部输送了80多名好苗。

依托着悠久的足球文化传统,五华县的足球产业也在不断发展。

去年8月,五华横陂足球小镇成为全国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中唯一的足球小镇。该小镇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计划投资16亿元,预计2020年建成,致力打造成拥有强大足球产业体系的复合型现代特色体育小镇。

足球小镇动工仅一年的时间,项目进程犹如“球王”踢球之迅速,昔日的山岗已经平整待建,高低崎岖的山路打通成进出小镇的交通要道。

据了解,该小镇将大力发展“足球+”产业,带动旅游、饮食、教育等产业的发展。项目建成后,可以大量增加相关配套产业的劳动岗位,促进县域脱贫攻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拉动五华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琴江新城,坐落着五华新地标——五华奥体中心。这座可容纳2.7万人的国际标准体育场,可承办国内外重要的足球赛事。明年元旦,梅州市第一届棕榈·客家杯“一带一路”国际足球邀请赛将在这里举行开幕式。

从远处眺望,奥体中心的造型犹如一对天使之翼,环绕相连的54根“羽毛”发出绚丽的灯光,非常壮观。据五华县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造型设计预示着五华的足球事业会乘此东风,飞向下一个高峰。

接下来,五华将继续完善好一个足球发展十年规划,打造两支让五华人自豪的职业球队,发展“三个支撑”的青少年训练体系,抓好四类足球特色产业项目建设,同时坚持把足球文化元素与城市建设和管理有机结合,把五华打造成极具魅力的足球城市。

五华县积极探索培养足球人才模式,并且“从娃娃抓起”。

■发展蓝图

五华全力建设“工匠之乡·宜居五华”。

五华县紧扣“全力加快振兴发展、全面提升治理水平”的工作主线,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大力推进实施“一核两区三组团”县域发展格局,坚定信心加快建设“工匠之乡·宜居五华”。

“工匠之乡·宜居五华”

“工匠之乡”即把“硬打硬·实打实”的地域文化精神,融入县域发展大局,同时把先进装备制造业、建筑行业、红木产业、石雕工艺、口腔健康等绿色低碳产业打造为主导产业。“宜居五华”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彻工作的全过程,在保持发展规划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同时,把提高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核”

打造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推动中心城区建成区的精细化管理和更新改造,加快推进琴江新城开发建设,探索河东、转水、横陂3镇全域与县城水寨联动发展。

“两区”

打造绿色生态富民强县产业发展的引擎。以广州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园争创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河东工业区建成绿色生态工业小镇为目标,推进园区绿色化改造、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绿色化发展。

“三组团”

打造统筹城乡均衡发展、培育生态绿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舞台。推动以华城、安流、龙村为中心的“三组团”发展,串珠成链打造“生态富民环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