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五华 > 历史文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气满满闹元宵!梅州五华下坝迎灯万人空巷
时间:2024-02-26 来源:南方+ 浏览次数:-
字号: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2月24日是元宵佳节,在梅州市五华县,节日当天最热闹的莫过于河东镇的下坝迎灯活动。

邹玉华 供图

  邹玉华 供图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全村老少盛装聚集,手擎各种花灯,组成三十多支巡游队伍龙狮起舞、锣鼓开道、爆竹齐鸣,大批市民前来迎花灯,呈现出万人空巷闹元宵的热闹景象。

  五华河东镇下坝迎灯起源于明朝成化年间,经过5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于2015年被列入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邹玉华 供图

  邹玉华 供图

  据介绍,下坝迎灯的“重头戏”是游行活动,游行人员身着盛装、手擎各式惟妙惟肖的花灯组成花灯队伍,在锣鼓、舞龙舞狮的助威下,逐一沿下坝堤经过河东圩街道,沿途的人家无不欢呼迎接,整个迎灯过程来回行程十多公里,历时3个多小时。

  在迎灯队伍里,除了传统的龙珠灯、白鹤灯、鸡公灯、鲤鱼灯、虾公灯、十二生肖灯等以外,由于今年是龙年,迎灯队伍中不乏龙元素,让活动增添了浓浓喜庆氛围。

  “今年是龙年,我们制作了大龙灯,它比普通的花灯大得多、高得多,制作工艺也比较难,高度大概1.38米,宽度大概在1.2—1.25米左右。”下坝第五代花灯制作人周建辉介绍。

邹玉华 供图

  邹玉华 供图

  下坝迎灯闹元宵,历史悠久,相传在明朝成化年间,周姓七世祖周瑄公(1440—1507,官居七品,封征仕郎)看到家乡连年干旱,粮食年年歉收,村民不断外迁,人口日愈减少。他亲率村民填坑筑陂,凿山引水,把油田洋漫畲河水,经油田、增坑等地引到下坝。因为工程耗资大,周瑄公教下坝人们利用竹林资源制作彩灯、花灯卖到外地筹集资金,历时三年,在元宵节当天完成引水工程,当地人组织迎灯闹元宵活动,以牢记周瑄公功德,并寓意将“灯”(客家话“灯”通“丁”)迎回来,祈求人丁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