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五华 > 历史文化 > 五华名人
刘愈忠
时间:2021-10-20 来源:县委党史研究室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1.png

  刘愈忠(1908-1990),原名利成,五华县河东镇宝瑞村下刘屋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修械班长,红二十二军、红一军军械股长,八路军一一五师修械股长。1934年参加长征。1945年任山东滨海军工部修械厂厂长,华东工矿部材料库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省工矿部、工业厅招待所中共支部书记。1953年后病休。1990年11月在山东省逝世。

  初到红军中去做“客”

  刘愈忠父刘林乃,母李氏生下刘愈忠和三个弟弟、一个妹妹。刘愈忠幼小即习铁器工艺。16岁时,母病亡,愈加贫困,生计所迫,18岁的长子刘愈忠只好跟着堂叔刘梅到福建上杭学打铁谋生。

  刘氏叔侄俩乘船渡梅江准备到福建时,遇上了广东工农革命红军第十六团。当红军得知他们去福建谋生时,友善邀请去“作客”。刘梅、刘愈忠担心“没钱吃饭”,但红军承诺“管吃管住”。盛情邀请之下,随行铁匠工人七个人下了船跟着部队。彼时,红十六团团长是刘光夏,兴宁人,黄埔军校第六期生,是条革命好汉,站上戏台大讲“十月革命是什么节日”。台下几十个打铁工人就坐在几千听众的座位前边,他在台上讲话还同打铁工人交谈,号召大家“热烈欢迎工人阶级代表”。大会开了两整天,工人们有吃有住还看戏。临散会上路时,红军还给每人还发了三斤大米,一把菜。不少工人没有东西装大米,只好把裤子脱下来装进裤筒。后来才听说,刘团长想带队伍从福建往江西和毛泽东会师,剩下一部分兵力,最后自己也牺牲了。其夫人以代团长身份带队找到彭德怀,编入红三军团,保证了红旗不倒。

  毛泽民建起闽粤赣造枪厂

  福建上杭一带的各村,在反动派威逼下均建起救乡团,需要大量步枪。刘梅、刘愈忠他们便聚集六七十人仿制“广东造七九式步枪”。枪还没造出来,预支款就来了。有了钱生活就有出路,大家都高兴。可谁又曾想到,工人造枪支给资产阶级,反动派拿着枪又去打自己队伍工农红军。

  1930年2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从闽西回到赣南苏区,军阀独立旅闻风而逃。刘梅、刘愈忠等工人们跟救乡团进了城。红军进城后,知道工人们是“打铆造枪的”,非常高兴,还派人保护。不久,反动派又打回来,他们跟着红军到了上杭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白沙乡。这时,红军管工人们吃住,工人们则为红军修枪。

  一天,一个年轻英俊小伙子来看工人们修枪,亲切与工人们逐一交谈。当问到刘愈忠时,紧张得说不出口,这时,老成持重的刘梅快快插嘴说:“他是饿出来的,谁管饱他肚子,就革命成功了。”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年轻人没有笑,沉默一阵说:“我们都是为肚子来干革命的,为全国工农吃饱肚子才来打资本家的”。接着他又给工人们讲了一些革命道理。刘梅、刘愈忠和工人们几十个人听后,商量着想去当红军。没想到这个年轻人不同意,他要大家建一个造枪工厂。此时没有一个工人应声回答,年轻人又说:“不增加生产设备,你们70多个人,100多只手。把每人带的生产工具拿出来,挂上个‘闽粤赣造枪厂’就行了。”人们听了,不禁思想动了。有人说:“小伙子的话在理,行!”这时,有人低声说:“别叫他小伙子,他可是闽粤赣边区主席毛泽民,毛泽东的弟弟。”刘愈忠闻后,发出感慨“没想到还是个大官哩。”最终毛泽民的建议得到了大家认可。但刘梅却低头不言语。毛泽民得知刘梅怕“人多乱哄哄,造不出枪,给红军找麻烦”时。毛提议:“大家选出厂长,我亲任党代表,有事由我和红军打交道!”人们一听,高兴地把刘梅选成“闽粤赣造枪厂”厂长,毛泽民成了厂党代表。第二天,闽粤赣造枪厂的牌子挂上,宣告了闽粤赣造枪厂正式成立。闽粤赣造枪厂成立后,邓子恢、罗瑞卿、萧劲光、邓毅刚等地方和军队领导非常重视和关心兵工厂,经常到兵工厂视察。1931年夏,虎岗被围,迁往长汀四都,并改为福建军区兵工厂。

  在中央苏区兵工厂专修枪械

  1931年9月,红一军团第十二军配合闽西地方红军新十二军攻克福建汀州,毛泽民领导的闽粤赣省苏维埃政府迁徙,使闽西苏区和赣南苏区连成一片。闽粤赣造枪厂也跟着搬到离汀州很近的茶树下村。工人们安顿好后,白天黑夜抢着干活。1932年5月,刘愈忠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兴国县政府修械所修械员。一天,一学徒不小心试枪走火,子弹穿透刘愈忠胸膛。毛泽民马上派人把他送往医院抢救。4个月后,刘愈忠伤愈,急着要回厂。这时医院领导告诉他,国民党30万大军“围剿”中央红军。前方的红军缴获了不少有点小毛病的枪支,由于无人修理,丢掉实在太可惜,让刘愈忠到第十二军去做修械工。刘二话没说,准备好行囊。但此时第十二军已向大广东外线出击敌人反“围剿”去了,刘愈忠只好暂留在福建汀州。毛泽民听说刘愈忠还在汀州待命,马上写信要他回厂。这时的闽粤赣造枪厂厂长换成朱良臣。4个月不见,工人增多了,车间里修步枪、机枪的工具都配齐,只是修械技术还跟不上。朱厂长带领刘愈忠在一挺重机枪前说:“这枪开始打一两发,现在一发也打不响了。”刘愈忠卸下撞针,找到弹簧软的毛病,三下五除二,立马将250发子弹装好,“哗哗哗”,一下子射光,大家听着枪声都兴奋得跳起来。

  1933年1月,刘愈忠到红十二军工作,“闽粤赣造枪厂”改称“中央苏区兵工厂”,迁往中央苏区瑞金。这时工厂100多名工人,他带领工人专修枪械(不造枪),还能翻造子弹。他先后任红十二军军需处工人、红十二军三十六师工人班长;1933年11月后,先后调至一军团一、二师工人班长。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出发时,他任红二师供给部军实员,这一时期,红军在中央苏区创建很多兵工厂,长征时兵工厂的不少工人也像刘愈忠一样扛起枪便成了红军,跟着毛主席踏上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漫漫征途中,刘愈忠先后任红二师五团供给处工人班长、军械股长,专管修械和武器弹药。新中国成立后,有些老同志把刘愈忠说成是“红军军工史的创始人”,但他却谦虚地把他在人民军队中的军工生涯主动地“藏”了起来。

  “找毛主席讨账去!”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愈忠改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修械股股长。此时党中央机关刚搬入延安不久,中央秘书处派人到一一五师供给部借款购买办公用品。时任供给部部长的邝任农不仅掏钱替人家买来所需用品,还亲自动手和运输排的人把东西装到骡子送往延安。这件事被一一五师师长林彪知道了,要刘愈忠和王桂生“去找毛主席要账。”刘问“怎么个要法?”林彪火了:“去!去!要账还有什么要法!”刘愈忠被训得一时也在火头上,拉着王桂生就去了。一到延安,直奔毛主席窑洞,警卫员问部队番号,刘愈忠说:“一一五师的!”毛主席在屋里听到外面有人,连说:“进来!快进来!我们老家的人来了。”刘愈忠进屋一看,误把毛主席以为是毛泽民,不禁惊呆说:“这不是我们党代表吗?”赶紧上前抓住对方的手,“多亏你呀,我受伤,你亲自派人送我到汀州医院治好的。”毛主席用手拍着刘的枪伤处说:“好了,全好了!”刘愈忠看着对方的脸,吃惊地说:“党代表,你太劳累了,脸都瘦下来了,在我们造枪厂时多壮啊。”对方听到这里,笑着放开他的手。哈哈大笑说:“我是毛泽东,他是毛泽民,我弟弟。”说着,送给刘一杯水,让刘愈忠、王桂生两人坐下。刘愈忠一看认错了人,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毛主席也坐说:“多亏你们送来这些文具。没有它们,我就失业了!”手中毛笔在白纸上用力地划了一横。王桂生是个直肠子,忙插嘴说:“我们就是来要文具钱的。”毛主席停下笔,问了个来龙去脉,用半真半假的口气问:“你们师长叫你们来讨账的吧?”说完沉默了一下又说:“你们都累了,还要吃饭。”叫秘书处“为前方来的同志安排住宿。”走出毛主席的窑洞,灰溜溜地返回供给部。刘愈忠感到非常懊悔,冲动过头了。

  命令阎锡山护送军械粮秣上前线

  1937年8月,红军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序列时,红二师在陕西三原改编成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五团,刘愈忠由师军械员成为团军械员。部队出发到前线作战,刘愈忠和张晋四两个人接到命令,带着70多头毛驴,驮着全团军械粮秣,到达侯马上火车去太原。当他们俩领着一串驴驮子步行进了太原城时,部队全开往平型关了。看着十万火急的军械粮秣,刘愈忠心生一计:“找山西太上皇阎老西去。”当时,国民党军的官衔都亮在肩章上,八路军身上什么也没有。刘愈忠这南方大个子加气宇轩昂,看上去有点大官样子。他们俩“唬”过阎锡山两道门岗,到了最后一道岗,查得更严。此时,刘愈忠高声喊道:“阎司令长官。”阎从屋里出来,热情把他俩接进屋。刘愈忠对阎说要十辆大卡车,把驴背上的军械全转去太原前线。阎的副官长一个电话,十辆汽车全部到位。刘愈忠跳上车的驾驶室,阎锡山挥手高声说:“八路军同志,咱有言在先,我晋西军除了司机,一个也不准上车。”刘愈忠听后,笑着挥手向阎告别。后来,刘愈忠“命令阎司令长官护送上前线”的故事在八路军中传为佳话。

  平型关战场保供需

  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为阻挡日军攻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计划对日军进行伏击。刘愈忠所在的六八五团团长杨得志领导3个营。该团军需处处长蔡长风,下设粮服、会计和出纳3个股,惟独没设军械股,只有刘愈忠一人归处长直接领导。还有一个运输排,全处100多人马,行军运输、驻军筹粮、战场服务,他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杨得志带着部队从晋西南的侯马站坐上闷罐火车直扑晋东北平型关。车到原平车站,日本飞机炸铁路,只好改乘汽车在山路上前进。刘愈忠开始赶着毛驴步行,到太原换上汽车,行进更为方便。当杨团长带队徒步到平型关地区的冉庄时,刘愈忠已把全团的军需品全运来了。蔡长风在战前动员会上叫各连队把一箱箱子弹、手榴弹和药品都带上。

  平型关战场分布在灵邱西南行到平型关10公里的地带内。9月25日拂晓,号称日本“钢军”板垣征四郎二十一旅团从灵邱出发,300多辆汽车和马队,浩浩荡荡钻进两边都是山坡的死胡同。一一五师三个团分别在东、中、西边的山道南侧迎敌。不到半天时间,全歼日军1000余人,敌汽车及所有军械都成为八路军战利品。战斗一结束,忙坏了刘愈忠所在的军需处运输排,此时日军军服、军毯、罐头堆集成小山,还有一大批歪把子机枪、“三八”式步枪、掷弹筒。八路军战士们都把旧武装放下,换上日军新式武器,缴获战利品都拿不完。撤离战场时,战士们还顺便把无法开走的日军汽车烧光。

  东进山东安家落户

  平型关战斗胜利后刘愈忠随部在五台山休整。1938年5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大宁成立留守处,内设军械科,这正是刘愈忠发挥特长的好地方。组织上给他配了4个徒弟,正当他们正干得起劲时,太原失守,大宁不保,部队决定留守处100余人过黄河去陕北高家洼。一一五师由晋西转战晋东南,留守处也跟着到了太行山区。刚落脚,就建起修械所,毛金才当所长,招了当地100多青年当工人,刘愈忠成了100多人的大班长。后来,他随着邝任农部长到了敌人后方,驻在鲁南抱犊固山以西十几里外黄山口的小村庄。当时,村里仅有十几户人家,还时常有国民党军队出入。村北是大山,出村向西南下行是平原,30里外就是枣庄鬼子据点。

  1939年秋末,范文烈、刘愈忠、梅志强等在这里创建八路军一一五师军需工业“黄山口兵工厂”,对外称“供销社”。内设修械股、子弹股、炸弹股,还有缝工班和鞋工班。因村小住房少,随后修械股搬往黄山口正西5户人家的小汇泉庄。初建时缺技术人才、缺机械和原料,1940年日本鬼子进行“五月大扫荡”。后来,国民党五十七军派兵抢走修枪机械,掳去修造枪的工人,但所有这些困难都被战胜,“供销社”生产的被服和鞋子,大量供应了部队;修理的枪支全部送上前线。1941年4月29日,刘愈忠随部迁往师部驻地滨海区(今临沭县)前胡子村后并安家落户,原有40余人的“供销社”摘掉帽子摇身一变成为“兵工厂”,定名“师供给部(不久改后勤部)军工科”,科设若干股和仓库等,科直接领导3个工厂;刘愈忠分别任组织和宣传委员,他带10个人到东朱仓北边小庄,建起了修械厂;另外子弹厂、炸弹厂则分别建在西朱仓北边小庄和黄谷峪。3个工厂建起后,技术人员和工人猛增,不到半年时间,职工达到近千人。手榴弹月产量最高达到3万枚;可成批生产“七九”式和“三八”式子弹;迫击炮弹造也能制造,日式掷弹筒也能翻造成功。1945年,刘愈忠任滨海军工部修械厂厂长;1948年10月,调往华东工矿部材料库任主任。

  “家在云南贵州嘎嘎县”

  1943年,刘愈忠、李桂云在临沭县代庄一个老乡家结婚。有了孩子要填表,李桂云就把他们籍贯写上“山东沂蒙山区”。孩子大了追问刘愈忠原籍,他就用山东话答:“云南贵州嘎嘎县,远着哩。”一时间,一家人认为他有历史问题,向组织隐瞒着呢!

  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任山东省工矿部、工业厅招待所党支部书记。革命成功后,一些老同志携子伴妻回老家探亲,孩子们嚷着也要回老家,刘愈忠装不懂。一天,华东局工矿部人事处长马肃来看刘愈忠,还带来一封五华县人民政府的电报:“……刘愈忠当红军走后至今无音信,其三弟刘利添在家务农……其弟早年已将惟一的儿子过继给刘愈忠。该地区解放后,他家挂上烈属牌。”马处长把电报和40元慰问金递给刘愈忠说:“……他们已改成‘革命军属’牌子。祝贺你找到老家了!” 刘家孩子们这才释怀!

图片2.png

1952年,刘愈忠、李桂云夫妻合影

  刘愈忠因在战争年代胸口中弹留下后遗症,加上长年累月积劳成疾,于1953年后病休。1958年胃部又做了切除手术。1981年12月办理离职休养。1990年11月在山东省立医院不幸病逝,享年82岁。(江连辉)

图片3.png 

刘愈忠故居

  


  参考资料:

  1.《罗荣桓元帅功著山东》,王汇川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第331-338页;

  2.《五华县志(1979—2000)》,五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方志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第787-7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