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五华 > 城市建设 > 城乡环境治理
走实走好生态优先发展之路,五华奋力书写绿色发展的合格答卷
时间:2020-10-28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漫步琴江两岸,头顶蓝天,脚踏沃土,近赏碧水,处处都是绿色发展的脉动,一幅绿水青山、欣欣向荣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今年上半年,梅州五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排全市第二、高速公路通车密度全市第一、城乡垃圾收运处置保洁率达100%、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6%、产业园区投产企业超60家、全县92条省定贫困村和20323户6684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达到脱贫出列标准……成绩背后,是五华一路走来对绿色的坚守。

五华天蓝水绿地净,城乡上下呈现一片欣欣向荣。

  走实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条道路,这对因山而生、凭山而兴的五华,既是使命担当,更是历史机遇。近年来,五华生态建设行动之多、力度之大、成效之好,在绿色发展的积极实践中,成功带出了一连串良好效益。

  今时今日,五华绿色发展的决心尤为强烈、目标更为清晰,不断注重绿水青山积淀增创生态经济发展新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五华人对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奋力书写好绿色发展的“五华答卷”。

  做好抢答题

  守住绿色发展底线

  琴江河畔水韵悠长,一派生机。

  “家乡的琴江河变清了!”在碧道上散步赏景的市民们感叹。很难想像,如今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琴江河曾是垃圾漂浮、杂草丛生的污水河。

  琴江之变,得益于一场席卷全县的“琴江河水三年变清计划行动”。五华在全市率先实现镇级污水处理厂全覆盖、率先建立“河长+检察长”依法治河新模式,通过开展专项整治、督查督办等举措,五华逐步走出一条从整治到治理、从治理到管理的治水路。

夯实环保各项工作基础,绿水青山处处景。图为琴江美景。

  这条治水路,是五华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的生动体现。对于五华来说,守住绿色发展底线是一道“抢答题”,治理污染、修复生态、改善人居环境刻不容缓,生态保护好了,就是五华最大的资源,也是绿色发展最根本的基础。

  外形如花园别墅般美观,集垃圾分类、垃圾中转、工人办公休息室和公厕“四位一体”的镇村生活垃圾分类中转站,在五华已投入运营45座。早在2015年,该县逐步建立起以城带乡、科学有效处理城乡生活垃圾的体制机制,如今已全域推进446个村(居)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此外,五华在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还注重统筹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

  例如,五华在全市率先启动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工作;2018年度全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暨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排名第一;河长制考核连续两年获“优秀”等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Ⅱ类标准,达标率100%;今年1-9月,省市考核断面水质月均值达标率、优良率均达100%,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99.6%……

  如今的五华,不仅注重生态环境,更是形成了常态化的环境卫生管理,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便是最好的证明。

  作为百万人口大县,五华创卫并不容易。人口拥挤、垃圾遍地的难题,解得了吗?街道乱占乱用、多占少用,管得了吗?被认为梅州最脏最乱的地方,如何彻底改头换面?

  面对一系列难题,五华久久为功,秉承“五华阿哥硬打硬实打实”精神,从2014年1月至今,先后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历经六载,充满韧劲的五华人以务实进取精神改变城市面貌和卫生环境,真正让五华的发展以绿色为底色。

  人让城更好,城因人更美。“创卫”对于五华人来说已是全民皆知,更是全民参与。五华的“创卫”工作由“政府推动”向“群众自发”的逐步转变,恰似春雨润物细无声。

  五华“创卫”成功,为“创文”奠定了基石。当前,五华仍然以“创卫”冲刺的姿态积极“创文”,使五华县成为真正的“工匠之乡·宜居五华”。

  置身五华,生态环境、卫生环境的改变,不只是把城市的“脸”洗干净,还带给市民在观念、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这些精神层面的变化,全民素质在提高,城市文明内涵在升华。此外,干部作风转变、经济建设加速、社会治安好转……绿色发展带来了更多方面的改变。

  答准必答题

  培育绿色发展动能

  今年5月9日,景田(深圳)食品饮料集团将在梅州五华郭田镇投资建设百岁山矿泉水生产基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在五华人的朋友圈刷屏。

  据悉,该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人民币,预计年产量5亿至8亿瓶,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至5亿元。

  此次合作,既是企业情系苏区、看好当地青山绿水发展前景的结果,也是全面落实全省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现场会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当地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努力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的具体实践。

  五华是广东省重点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县,该县紧紧围绕省委关于北部生态功能区发展定位,依托优越生态资源,协同市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培育绿色发展动能,将“山水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绿色生产是绿色发展的实践途径。

  高山云雾出好茶,茶香在五华这片土地上萦绕千年,截至目前全县优质茶区种植面积达5.6万亩,产量4200多吨,产值达7亿多元。以棉洋、龙村、双华为优势产区,种植规模占全县85%以上,种植品种包括白叶单丛、梅占、金萱、翠玉、水仙等20多个品种。

  不仅如此,五华成功打造梅州区域首个茶叶专业交易市场——五华茶博汇,预计年交易量达500吨,交易金额约3亿元,带动上下游从业人员约3000人。

  当前,五华正大力培育“五子登科”产业,并成功创建省级农业茶叶产业园、丝苗米产业园,生态农业优势不断彰显,优质农产品不断涌现。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梅州配送中心的运营使用,为五华优质农产品“飞向”粤港澳大湾区插上了腾飞翅膀。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梅州配送中心落户五华。

  城无产不兴,产无城不立。站在当下回眸过去,这条绿色发展之路并不好走。要经济效益还是要生态环保?五华给出的答案是:鱼与熊掌要兼得。

  五华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以产业政策为导向,以产业园为依托,全力推动形成绿色工业集聚发展的新方式,并从中创造新的增长点。

  以红木家居产业为例,今年五华首次将“红木家居产业作为今后重点打造的六大产业之一”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深入挖掘传承红木工匠文化,以抱团取暖的方式着力打造“前店后厂”式的五华红木产业园,不断做大做强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态势。

五华红木产业园签约进驻40多家企业,初具规模,红木家居主导产业取得明显成效。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产业园区实现工业比增6.25%,全县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制药制酒、红木家居、智能家电、农产品加工、智慧物流等六大产业集聚发展态势。

  日前,五华拿出3500万元扶持当地的红木家居产业,以及出台措施鼓励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这无疑是五华释放的一种信号——五华既要经济效益也要生态环保,将继续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

  交出满意卷

  坚定绿色发展信心

  不久前,2020中甲联赛第一阶段比赛顺利结束,五华作为全国三大分赛区之一,圆满完成了各项保障工作,得到球员们的一致好评。这背后,是五华深耕足球产业,擦亮五华“球王故里”城市名片的有力举措。

  超360支足球队、15万名足球运动参与者、每万人平均2.31块足球场、3年夺50多个足球赛冠军、全年2000多场次球赛……近年来,五华全面推动足球振兴发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随着惠堂体育场、威光体育馆、横陂足球小镇等地标性建筑的落成,五华的足球产业方兴未艾。与此同时,五华着力将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中心打造成全县首个4A级景区,为参观群众提供具有五华特色的“红色文化熏陶+绿色休闲运动”旅行服务。

  乘着足球改革发展东风,五华以其深厚的足球文化积淀,不断擦亮“球王故里”的金字招牌,而以球赛为媒更成为该县足球振兴的现实路径,通过小足球“踢”出大产业,带出大事业。

五华足球小镇一期建成投入使用,足球产业将得到长足发展。

  绿色发展,必须找准未来发展的增长点,更需要统筹全局。

  “我们必须坚定走实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条道路,抢抓机遇、增创优势,全面加快五华苏区振兴发展,奋力谱写生态发展区建设五华新篇章。”日前,五华县召开县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总结五华生态发展区建设情况,并作出新的部署。

  “地处粤北山区的五华,牢记使命、攻坚前行,一路走来,五华对生态引领和绿色发展,有了新的思考,我们将努力让良好的生态成为响亮的‘城市名片’,让其深度融入经济建设、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参会人员纷纷表示,绿色发展的理念蔚然成风,全县上下坚定信心和决心,全面加快五华苏区振兴发展。

  绿色发展,是一个持续奋斗、久久为功的过程,这需要锻造一支具有新担当新作为的党员干部队伍。绿色土地上,红色精神催人奋进。五华正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凝聚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五华深入实施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全县98%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肩挑”,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提高干事创业激情和能力。

  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五华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心,不仅仅来自于美好蓝图和激励号语,更取决于干事创业者深刻全面的认识、过硬的综合素质、良好的精气神。全县上下进一步加深了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了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同时,五华还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破难攻坚、奋勇争先。特别是在今年疫情防控斗争中,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主动投身抗疫一线,以实际行动体现了苏区干部的风骨和担当。

  如今的五华欣欣向荣,处处涌动着生态春潮,处处澎湃着绿色发展动能,生态红利的不断释放让五华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信心更足、步履更坚。

  一线实践

  推动红色土地绿色发展

  五华,是广东省重点革命老区,也属于原中央苏区范围。在这块红土地上,革命先烈的故事仍在传颂,不朽的精神依旧振奋人心。
自大革命时期以来,全县有1594名革命烈士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数量为梅州各县(市、区)之最。全县有革命史迹120多处,这些史迹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最直观、最生动的教材,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

  早在2018年8月,五华制定了《五华县修建革命史迹传承红色基因工作实施方案》,采取“先急后缓、先重点后难点、梯次推进、一址一策”工作方式,进一步加强对红色资源的有效保护开发,切实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五华深刻意识到,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一定不能丢掉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必须用心用情用功推动红色土地绿色发展,抢抓机遇、增创优势,发扬苏区精神。位于梅林镇的古大存故居,近年来,当地围绕“红色土地”谋发展,以“一条红道、一条红街、一座红桥、一个红村、一处红景、一间红校(县委党校)、一座红馆(中央苏区·五华博物馆)”为主要实施项目,三村联动打造乡村振兴红色示范点。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五华干部上下牢记嘱托,带领群众战天斗地改面貌、艰苦奋斗兴产业。他们挖走了荒山,建起了新村,开发了基地,兴起了产业,修缮了旧址,保护了故居,换来了一张张笑脸……

  福庆楼是五华县人民政府诞生旧址,自旧址修缮开放以来,往日宁静的周江镇冰坎村也因福庆楼揭开“庐山真面目”而热闹起来。

  “以前每个月要喝1斤茶叶,现在要喝5斤咯。”冰坎村70岁的老伯钟守永说,他家就在福庆楼的对面,自从福庆楼修缮后,村里村外以及其他镇的党员干部、群众都来参观。“他们来了我就招呼他们过来喝茶。”钟伯说,他与共和国同龄,见证了发展的成就,也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

  一批批的参观游客,激活了冰坎村新的发展思路。据村党支部书记钟守南介绍,该村计划以福庆楼为中心,集约周边几十亩土地,发动群众种植既有观赏性又有经济效益的农作物,同时按新农村示范村标准,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结合周边古民居和名山秀水,打造红色精品旅游线路。

  “下一步还要把村委大楼置换出来,改造成农村电商服务中心,把我们五华优质绿色的土特产推销出去。”钟守南说。